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用于搬運平板的傳輸系統及其機械裝置和搬運方法。其中,機械裝置包括機械手臂,而該機械手臂包括用以吸附第一片平板的至少一個第一真空吸嘴、用以吸附第二片平板的至少一個第二真空吸嘴以及連接第一真空吸嘴和第二真空吸嘴的回路系統。其中,第一真空吸嘴設于機械手臂的第一位置,第二真空吸嘴設于機械手臂的第二位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方式夠利用一個機械手臂同時攜帶并搬運兩片平板,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平板的搬運效率,并節省了添加機械手臂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傳輸設備
,具體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在工業生產中,經常需要對平板等生產元件或材料進行搬運。比如在某一生產車間中切割、制造出平板,然后將其搬運至另一車間進行清洗或磨平,最后再將其搬運至第三個車間中進行組裝或下一步的加工。 顯然,對于這類工業生產來說,提高平板的搬運效率并降低其搬運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機械裝置來攜帶并搬運平板。不過,由于這種機械裝置中的機械手臂只能攜帶并搬運一片平板,故其效率是比較低下的。而如果要增加機械手臂以攜帶并搬運更多平板的話,又會增加機械裝置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解決平板搬運時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搬運平板的機械裝置,該機械裝置包括機械手臂,而該機械手臂包括用以吸附第一片平板的至少一個第一真空吸嘴、用以吸附第二片平板的至少一個第二真空吸嘴以及連接第一真空吸嘴和第二真空吸嘴的回路系統。其中,第一真空吸嘴設于機械手臂的第一位置,第二真空吸嘴設于機械手臂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別為機械手臂的上下表面。其中,回路系統包括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第一控制回路與第一真空吸嘴相連接,用以控制第一真空吸嘴的吸真空或不吸真空的狀態;第二控制回路與第二真空吸嘴相連接,用以控制第二真空吸嘴的吸真空或不吸真空的狀態。其中,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各自獨立。其中,第一真空吸嘴為多個,多個第一真空吸嘴為間隔設置且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第二真空吸嘴為多個,多個第二真空吸嘴為間隔設置且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其中,機械手臂包括至少兩個間隔設置的手架,多個第一真空吸嘴設于手架的上表面,多個第二真空吸嘴設于手架的下表面。其中,機械裝置為機器人,平板為玻璃基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搬運平板的傳輸系統,該傳輸系統包括支撐裝置和上述的機械裝置,支撐裝置包括底座和支撐管腳。該支撐管腳為多個,且多個支撐管腳設置在底座上,用以放置平板。其中,多個支撐管腳為間隔設置,以允許機械手臂進出支撐管腳之間的空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第三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平板的搬運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多個間隔設置的支撐管腳上端放置第一片平板,利用機械手臂的第一位置處的第一真空吸嘴吸附第一片平板;在多個支撐管腳上端放置第二片平板,利用機械手臂的第二位置處的第二真空吸嘴吸附第二片平板;利用機械裝置搬運第一片平板和第二片平板。其中,在多個支撐管腳上端放置第一片平板,利用機械手臂的第一位置處的第一真空吸嘴吸附第一片平板的步驟具體包括在多個支撐管腳上端放置第一片平板;將機械手臂從側面進入支撐管腳之間的空間,使得第一真空吸嘴位于第一片平板的下方,其中,第一位置設于機械手臂的上表面;控制機械手臂向上運動,且利用第一真空吸嘴吸附第一片平板;控制機械手臂繼續移動至支撐管腳上方的預定區域。其中,在多個支撐管腳上端放置第二片平板,利用機械手臂的第二位置處的第二真空吸嘴吸附第二片平板的步驟具體包括在多個支撐管腳上端放置第二片平板;控制機械手臂從預定區域向下移動,并利用第二真空吸嘴吸附第二片平板,其中,第二位置設于機械手臂的下表面。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通過在機械手臂的不同位置上分別設置至少第一真空吸嘴和第 二真空吸嘴,并利用第一真空吸嘴吸附第一片平板、利用第二真空吸嘴吸附第二片平板,從而使得該機械裝置能夠利用一個機械手臂同時攜帶并搬運至少兩片平板,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平板的搬運效率,并節省了添加機械手臂的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機械裝置中機械手臂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機械裝置中機械手臂的俯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傳輸系統中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該支撐裝置上放置有第一片平板;圖4是本專利技術傳輸系統工作過程的流程示意圖之一,其中,機械手臂位于第一片平板的下方;圖5是本專利技術傳輸系統工作過程的流程示意圖之二,其中,機械手臂取走第一片平板并位于支撐管腳上方的預定區域;圖6是本專利技術傳輸系統工作過程的流程示意圖之三,其中,機械手臂位于支撐管腳上方的預定區域且支撐裝置上放置有第二片平板;圖7是本專利技術傳輸系統工作過程的流程示意圖之四,其中,機械手臂吸附第二片平板;圖8是本專利技術平板的搬運方法實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圖;圖9是圖8所不搬運方法中步驟SlOO中具體步驟的流程不意圖;以及圖10是圖8所示搬運方法中步驟S200中具體步驟的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特別指出的是,以下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一并參閱圖I和圖2,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于搬運平板的機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機械手臂10,其中,機械裝置可以是機器人,也可以是搬運車或起重機等其它設備,由于其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周知的內容,故在此不作贅述。下面詳細介紹機械手臂10的具體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機械手臂10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個第一真空吸嘴11、至少一個第二真空吸嘴12以及回路系統13。其中,第一真空吸嘴11設于機械手臂10的第一位置,并用以吸附第一片平板;第二真空吸嘴12設于機械手臂10的第二位置,并用以吸附第二片平板;回路系統13連接第一真空吸嘴11和第二真空吸嘴12。很容易理解,真空吸嘴的作用在于吸附平板,從而使得機械裝置能夠通過該機械手臂10取放、攜帶和搬運平板。由于這部分內容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理解的,故這里不進行過多說明。值得一提的是,本專利技術不對真空吸嘴的結構特征進行限定(比如大小或形狀等)。 顯然,通過在第一位置設置第一真空吸嘴11,以及在第二位置設置第二真空吸嘴12,該機械裝置可以利用一個機械手臂10同時攜帶并搬運至少兩片平板,故而可以大大的提升搬運效率,并節省了增加機械手臂所帶來的成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如機械手臂10的體積較大時,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根據需要在第三位置設置第三真空吸嘴,甚至是進一步在第四位置設置第四真空吸嘴等,并使得同一個機械手臂10可以攜帶更多的平板。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想到的任何關于真空吸嘴數量和位置的設置方式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具體來說,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別為機械手臂10的上下表面。換句話說,也即第一真空吸嘴11位于機械手臂10的上表面,第二真空吸嘴12位于機械手臂10的下表面。當然,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進行靈活的調整,譬如說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位于上表面或下表面等,本專利技術對此不作限定。進一步的說,第一真空吸嘴11為多個,優選的,多個第一真空吸嘴11為間隔設置且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同樣的,第二真空吸嘴12為多個,優選的,多個第二真空吸嘴12為間隔設置且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利用真空吸嘴吸附并固定平板時,相比并排設置而言,多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比如三個真空吸嘴分布在三角形的頂點)的真空吸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舉例來說,在附圖2中,機械手臂10上設置了十個第一真空吸嘴11,并且分為兩排排列(每排五個)。值得一提的是,在附圖2中顯示的只是第一真空吸嘴11的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搬運平板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裝置包括機械手臂,所述機械手臂包括:用以吸附第一片平板的至少一個第一真空吸嘴,設于所述機械手臂的第一位置;用以吸附第二片平板的至少一個第二真空吸嘴,設于所述機械手臂的第二位置;連接所述第一真空吸嘴和所述第二真空吸嘴的回路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齊明虎,吳俊豪,林昆賢,汪永強,郭振華,楊衛兵,陳增宏,蔣運芍,舒志優,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