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拼裝式橋梁濕接縫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采用模板與拉桿固定的形式,運用小型卷揚機升降,預留模板安裝與吊落孔,實現模板順利的提升安裝、模板的拆除吊落,先將模板與模板下方的方木鉆眼,再將模板與拉桿固定牢靠;最后將吊繩與模板、方木鉆眼穿過的鋼絲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b、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用螺母、墊片將拉桿與鋼管套緊與T梁上的方木形成穩定體系;本發明專利技術以便于高空情況下的濕接縫作業,提高操作安全性,降低勞動強度,有效提高模板的安裝與吊落的工作效率,且每套模板皆可循環利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高橋墩拼裝式橋梁濕接縫施工施工方法,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在公路、鐵路拼裝式橋梁濕接縫工程中,方便模板安裝與拆卸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橋梁施工技術的發展,橋梁高度逐漸增高,拼裝式橋梁濕接縫施工的技術優越性也越來越重要,怎樣使濕接縫的施工操作更安全,便捷,且效率更高,成為橋梁施工的一項重要內容。現有的施工技術一、需要人到梁底下進行施工,制作施工平臺,從梁上通過爬梯到梁底下的工作平臺上進行施工。二、用升降機械,形成操作平臺,人員在操作平臺上進行操作。第一種方法,成本較高,且模板安裝或拆卸的運送比較繁瑣,且施工人員的安全度較 低;第二種方法,對機械的要求較高、橋下場地也受到限制,且操作空間小,不利于施工的進行。本專利技術簡便實用,既減少了地面機械的投入,又提高施工人員操作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有效的提高了模板安裝與拆除的效率,且提高了工裝周轉次數。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以便于高空情況下的濕接縫作業,提高操作安全性,降低勞動強度,有效提高模板的安裝與吊落的工作效率,且每套模板皆可循環利用。本專利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包括有以下步驟 a、采用模板與拉桿固定的形式,運用小型卷揚機升降,預留模板安裝與吊落孔,實現模板順利的提升安裝、模板的拆除吊落,先將模板與模板下方的方木鉆眼,再將模板與拉桿固定牢靠;最后將吊繩與模板、方木鉆眼穿過的鋼絲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 b、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用螺母、墊片將拉桿與鋼管套緊與T梁上的方木形成穩定體系; C、澆筑砼時注意預埋PVC管將拉桿包裹,PVC管直徑要大于墊片和螺母外直徑,預埋PVC管將鐵絲包裹,PVC管直徑要足夠大,以免拆除時吊繩被卡住; d、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達到拆除強度后,拆除模板先將鐵絲放松,且鐵絲與吊繩捆綁牢固后,用小錘輕擊拉桿上部,模板松動下落,將吊繩與通過預埋PVC管處穿過的鋼絲3進行捆綁,然后利用小型卷揚機進行模板的吊落。所述的吊落孔是由PVC管預留孔洞與內預置吊裝、落鐵絲組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I、改進模板與拉桿的連接,使拉桿下端與模板形成一個穩固整體,可周轉使用,且便于模板安裝和拆除; 2、改進模板體系,增加預留吊落孔,采用預埋PVC管,直徑以不影響模板的吊落為準,并穿鐵絲,形成模板吊落的固定位置體系。模板的提升不受約束,吊落要通過上述預留的吊落孔; 3、模板體系的施工操作方式,使用小型卷揚機提升或吊落模板,方便模板的安裝和拆除。附圖說明圖I為濕接縫模板與拉桿固定安裝示意 圖2為濕接縫模板安裝示意圖; 圖3為濕接縫施工平面示意 圖4為模板的提升安裝示意 圖5為模板的拆卸吊落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包括有以下步驟 a、采用模板7與拉桿2固定的形式,運用小型卷揚機升降,預留模板安裝與吊落孔,實現模板順利的提升安裝、模板的拆除吊落,先將模板與模板下方的方木鉆眼,再將模板與拉桿固定牢靠;最后將吊繩與模板、方木鉆眼穿過的鋼絲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 b、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用螺母8、墊片10將拉桿2與鋼管套緊與T梁上的方木形成穩定體系; C、澆筑砼時注意預埋PVC管11將拉桿包裹,PVC管直徑要大于墊片10和螺母8外直徑,預埋PVC管11將鐵絲包裹,PVC管直徑要足夠大,以免拆除時吊繩被卡住; d、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達到拆除強度后,拆除模板先將鐵絲放松,且鐵絲與吊繩捆綁牢固后,用小錘輕擊拉桿上部,模板松動下落,將吊繩與通過預埋PVC管處穿過的鋼絲3進行捆綁,然后利用小型卷揚機進行模板的吊落。所述的吊落孔是由PVC管預留孔洞與內預置吊裝、落鐵絲組合。I、根據圖I所示安裝好模板體系中的拉桿2,拉桿2由螺母8、螺桿9、墊片10組成; 2、根據圖I所示,先將模板7與模板下方木6鉆眼,再將模板7與拉桿2固定牢靠; 3、根據圖4所示,先將吊繩13與模板7、方木6鉆眼穿過的鋼絲3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 4、根據圖2所示,先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I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4,用螺母8、墊片10將拉桿2與鋼管I套緊與T梁15上的方木5形成穩定體系; 5、澆筑砼時注意預埋PVC管11將拉桿包裹,PVC管11直徑要大于墊片10和螺母8外直徑,預埋PVC管14將鐵絲3包裹,PVC管直徑要足夠大,以免拆除時吊繩13被卡住; 6、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達到拆除強度后,拆除模板先將鐵絲3放松,且鐵絲與吊繩捆綁牢固后,用小錘輕擊拉桿上部,模板松動下落,根據圖4所示,將吊繩13與通過預埋PVC管14處穿過的鋼絲3進行捆綁,然后利用小型卷揚機12進行模板 的吊落。權利要求1.,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驟 a、采用模板與拉桿固定的形式,運用小型卷揚機升降,預留模板安裝與吊落孔,實現模板順利的提升安裝、模板的拆除吊落,先將模板與模板下方的方木鉆眼,再將模板與拉桿固定牢靠;最后將吊繩與模板、方木鉆眼穿過的鋼絲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 b、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用螺母、墊片將拉桿與鋼管套緊與T梁上的方木形成穩定體系; C、澆筑砼時注意預埋PVC管將拉桿包裹,PVC管直徑要大于墊片和螺母外直徑,預埋PVC管將鐵絲包裹,PVC管直徑要足夠大,以免拆除時吊繩被卡住; d、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達到拆除強度后,拆除模板先將鐵絲放松,且鐵絲與吊繩捆綁牢固后,用小錘輕擊拉桿上部,模板松動下落,將吊繩與通過預埋PVC管處穿過的鋼絲3進行捆綁,然后利用小型卷揚機進行模板的吊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落孔是由PVC管預留孔洞與內預置吊裝、落鐵絲組合。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包括有以下步驟a、采用模板與拉桿固定的形式,運用小型卷揚機升降,預留模板安裝與吊落孔,實現模板順利的提升安裝、模板的拆除吊落,先將模板與模板下方的方木鉆眼,再將模板與拉桿固定牢靠;最后將吊繩與模板、方木鉆眼穿過的鋼絲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b、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用螺母、墊片將拉桿與鋼管套緊與T梁上的方木形成穩定體系;本專利技術以便于高空情況下的濕接縫作業,提高操作安全性,降低勞動強度,有效提高模板的安裝與吊落的工作效率,且每套模板皆可循環利用。文檔編號E01D21/00GK102900021SQ20121037220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專利技術者崔海珠, 林冬, 趙文龍, 張華明, 萬為勝, 馬仁松, 張輝, 張明亮 申請人:中鐵四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拼裝式橋梁濕接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驟:a、采用模板與拉桿固定的形式,運用小型卷揚機升降,預留模板安裝與吊落孔,實現模板順利的提升安裝、模板的拆除吊落,先將模板與模板下方的方木鉆眼,再將模板與拉桿固定牢靠;最后將吊繩與模板、方木鉆眼穿過的鋼絲綁緊,再將模板體系提升進行安裝;b、將模板體系安提升就位,再用鋼管做“搭橋”,配合使用蝴蝶扣,用螺母、墊片將拉桿與鋼管套緊與T梁上的方木形成穩定體系;c、澆筑砼時注意預埋PVC管將拉桿包裹,PVC管直徑要大于墊片和螺母外直徑,預埋PVC管將鐵絲包裹,PVC管直徑要足夠大,以免拆除時吊繩被卡住;d、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達到拆除強度后,拆除模板:先將鐵絲放松,且鐵絲與吊繩捆綁牢固后,用小錘輕擊拉桿上部,模板松動下落,將吊繩與通過預埋PVC管處穿過的鋼絲3進行捆綁,然后利用小型卷揚機進行模板的吊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海珠,林冬,趙文龍,張華明,萬為勝,馬仁松,張輝,張明亮,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四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