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中間罐車,操作平臺設于車架一端的上方,車架另一端底部的一對從動輪位于落地軌道上,頂升支承橫梁推動中間罐升降的四臺升降液壓缸分別設于兩邊升降框架外側的車架立柱內,兩臺橫移液壓缸裝置分別設于車架內側,中間罐裝置設于車架里,稱量裝置設于中間罐橫移裝置里,擺動溜槽設于車架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自動加保護渣裝置設于操作平臺上,高架軌道設于離地面1.8米以上的操作平臺的下面,通過一對布置在車架背側的行走裝置設于鋼結構的大梁上,拖鏈裝置設于高架軌道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操作人員操作安全,出鋼質量優良。(*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中間罐車,可用于鋼鐵廠連鑄工藝中,屬于中間罐車
技術介紹
中間罐車是鋼鐵廠連鑄工藝中不可缺少的冶金設備,起著儲鋼、穩流、緩沖和分渣等重要作用,負責準確及時將中間罐運送,并定位到連鑄工藝要求的烘烤位和澆鑄位,是確保連鑄機順利澆鋼的關鍵設備,目前的中間罐車存在兩大缺點(1)中間罐車底部兩側有兩對從動輪分別位于兩根落地軌道上,中間罐車通過軌道在地面上移動,操作人員就在兩根軌道之間工作,非常不安全;(2)中間罐鋼液面的保護渣靠人工灑,會出現鋼液面保護渣不均勻現象,影響出鋼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專利技術一種操作人員操作安全,出鋼質量優良的中間罐車。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中間罐車,操作平臺設于車架一端的上方,車架另一端底部的一對從動輪位于落地軌道上,兩臺液壓升降裝置分別設于車架內側,,中間罐橫移裝置設于車架里,稱量裝置設于中間罐橫移裝置里,擺動溜槽設于車架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自動加保護渣裝置設于操作平臺上,高架軌道設于離地面1.8米以上的操作平臺的下面,通過一對布置在車架背側的行走裝置設于鋼結構的大梁上,拖鏈裝置設于高架軌道上。本技術采用高低軌道式支承和走行結構,中間罐車采用門型車架,一對行走裝置位于內弧高架軌道上,另一對從動輪位于外弧落地軌道上,使整個中間罐車內弧一側離開地面,在空中行走,這樣的車體結構可以更好避免生產或事故過程中鋼水的熱輻射的影響,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充分利用了車間空間,釋放了操作平臺位置,使操作人員操作更為安全方便,改善了操作環境。本技術還在操作平臺上安裝自動加保護渣裝置,結晶器保護渣定量自動加入,保證鋼液的質量。本技術的優點是操作人員操作安全,出鋼質量優良。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中間罐車結構示意圖;圖2為自動加保護渣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行走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液壓升降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稱量裝置結構示意圖;圖6為車架結構示意圖;圖7為車架俯視圖;圖8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為一種中間罐車結構示意圖,所述的中間罐車由自動加保護渣裝置1、操作平臺2、拖鏈裝置3、高架軌道4、行走裝置5、兩臺液壓升降裝置6、稱量裝置7、落地軌道8、從動輪9、擺動溜槽10、車架11和中間罐裝置12組成。自動加保護渣裝置1安裝在操作平臺2上,操作平臺2安裝在車架11一端的上方,高架軌道4設于離地面1.8米以上的操作平臺2的下面,通過一對布置在車架11背側的行走裝置5安裝在鋼結構的大梁上,拖鏈裝置3設于高架軌道4上,車架11另一端底部的一對從動輪9位于落地軌道8上,兩臺液壓升降裝置分別設于車架內側,,中間罐橫移裝置12安裝在車架11里,稱量裝置7安裝在中間罐橫移裝置12里,擺動溜槽10設于車架11的底部。如圖2所示,為自動加保護渣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的自動加保護渣裝置1由儲存罐14、料位控制器15、夾緊閥16組成,料位控制器15設于儲存罐14一側,夾緊閥16設于儲存罐14的下端,料位控制器15控制夾緊閥16定時下料。如圖3所示,為行走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的行走裝置5由聯軸節17、齒輪減速箱裝置18、交流馬達19組成,齒輪減速箱裝置18兩端分別與聯軸節17和交流馬達19連接,每臺中間罐車通常配備有兩套電氣機械行走傳動裝置,并配備了防止鋼水飛濺和熱輻射的保護裝置。如圖4所示,為液壓升降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液壓升降裝置6是使中間罐12上升、下降的機構,由升降液壓缸20、導向輪21、升降框架22、導軌23、導軌輪24組成,四臺升降液壓缸20分別設于兩邊升降框架22外側的車架11立柱內,頂升支承橫梁推動中間罐升降,導向輪21設于升降框架22一端的下部,導軌23設于升降框架22內的底部,導軌輪24設于升降框架22另一端的頂部。此裝置由支承著中間罐的兩個橫向升降框架,通過分別安裝在車體立柱內四臺液壓缸同步動作。控制由一個升降傳動系統來驅動一組電磁閥,用于控制中間罐升降,一套同步分流閥控制其同步,使升降運動同步平穩,準確可靠、自動定位。中間罐水口的安裝位置中心線與結晶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線往往存在誤差,當澆鑄厚度變化時,也要調整水口位置,因此,一般中間罐車上都設有對中微調機構,在中間罐車的橫向支承框架上設有兩臺橫移液壓缸作水平移動,推拉對中及稱量裝置在橫向支承框架內導軌上做前后移動,來調整中間罐對中位置。如圖5所示,為稱量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的稱量裝置7由橫移框架25、稱重裝置26、滾輪27、橫移液壓缸28、支座29組成,兩個稱重裝置26設于橫移框架25的上端,滾輪27設于橫移框架25的下端,并位于升降框架22內底部的導軌23上,橫移液壓缸28設于升降框架22一側,通過支座29與中間罐裝置12內側連接。稱量裝置7保持中間罐內的鋼水在一定水平面上,低于這個水平面,就要報警。如圖6、7所示,為車架結構示意圖,所述的車架11為框架結構,由兩個焊接的鉤形梁30與一個鉸接安裝的主動梁31垂直連接,主動梁31與從動梁32通過鉤形橫梁組成框架。此種形式的車體車架短,能使中間包浸入式水口周圍具有足夠的空間,不阻擋視線,便于對結晶器內的鋼水情況進行監視、在結晶器內取樣、加保護渣以及去除結晶器內殘渣等澆鑄作業。該車行走配有四個雙軌輪,每個雙軌輪裝有球面滾柱軸承,其中兩個雙軌輪與主傳動裝置相聯接,起橫向約束和導向作用。發生某些事故時,中間罐12內鋼水會因液面過高而溢流。為了保護設備不受損壞,中間罐上設有擺動溜槽10。工作時,將中間罐車由預熱位移到澆鑄位,將中間罐12升起,使浸入式水口離開結晶器位使鋼水包13的出口對準中間罐12,在中間罐12升起狀態下,移動中間罐12使水口對準結晶器中心或下降中間罐至澆鋼位置,實現順利開澆,澆鋼結束中間罐12移開澆鋼位,在澆鋼中間若出現事故狀況,可快速移出,處理事故。實施例2如圖8所示,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即實施例1派生產品,在車架12內側安裝手動橫移液壓裝置33,以替代液壓控制站,保留移動中間罐水口對中功能,取消液壓升降,簡化設備,這樣可以節省投資而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其它與權利要求1.一種中間罐車,操作平臺(2)設于車架(11)一端的上方,車架(11)另一端底部的一對從動輪(9)位于落地軌道(8)上,兩臺液壓升降裝置(6)分別設于車架(11)內側,中間罐裝置(12)設于車架(11)里,稱量裝置(7)設于中間罐橫移裝置(12)里,擺動溜槽(10)設于車架(1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自動加保護渣裝置(1)設于操作平臺(2)上,高架軌道(4)設于離地面1.8米以上的操作平臺(2)的下面,通過一對布置在車架(11)背側的行走裝置(5)設于鋼結構的大梁上,拖鏈裝置(3)設于高架軌道(4)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間罐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加保護渣裝置(1)由儲存罐(14)、料位控制器(15)、夾緊閥(16)組成,料位控制器(15)設于儲存罐(14)一側,夾緊閥(16)設于儲存罐(14)的下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間罐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裝置(5)由聯軸節(17)、齒輪減速箱裝置(18)、交流馬達(19)組成,齒輪減速箱裝置(18)兩端分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中間罐車,操作平臺(2)設于車架(11)一端的上方,車架(11)另一端底部的一對從動輪(9)位于落地軌道(8)上,兩臺液壓升降裝置(6)分別設于車架(11)內側,中間罐裝置(12)設于車架(11)里,稱量裝置(7)設于中間罐橫移裝置(12)里,擺動溜槽(10)設于車架(1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自動加保護渣裝置(1)設于操作平臺(2)上,高架軌道(4)設于離地面1.8米以上的操作平臺(2)的下面,通過一對布置在車架(11)背側的行走裝置(5)設于鋼結構的大梁上,拖鏈裝置(3)設于高架軌道(4)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忠新,周建忠,任文國,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斯特克連鑄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