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涉及制作管體的壓型模具領域。該壓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保溫型筒套裝在壓型型筒外部,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均呈上下分體式結構,上保溫型筒和上壓型型筒位于上模內、下保溫型筒和下壓型型筒位于下模內,當上、下模閉合后壓型型筒內形成一成型芯腔,所述成型芯腔外圍的壓型型筒中設有加熱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的有益效果為:1、上、下模閉合后形成一成型芯腔,實現端部一次性擠壓成型;2、設置保溫型筒及加熱管,能夠保持鉆桿的較高溫度;3、在上、下保溫型筒之間設置有壓緊油缸連接上模和下模,該壓緊油缸可以實現上模和下模的緊密鎖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制作管體的壓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
技術介紹
鉆桿是向井底鉆頭傳遞破巖所需壓力、轉速、扭矩的工具,是輸送清洗介質的通道,是完成提取巖心、處理事故等工作的必備工具。鉆桿在井內的工作條件十分復雜,往往是整個鉆探設備與工具組合中比較薄弱的環節。現在油田資源的開發逐漸轉向高成熟度油田剩余資源以及低滲、超深、海洋、高腐蝕性的油田,鉆井深度逐步增加,鉆桿的重量也隨之增加,這就要求增加鉆探設備的承重能力,同時還要提高鉆桿管材本身的強度性能。與常規鋼材料相比,鋁合金具有寶貴的物理力學性能。鋁合金的相對密度和彈性模量幾乎是鋼的1/3,而比強度(斷裂強度與相對密度之比)卻是鋼的I. 5-2. O倍,這就使得在鉆機能力一定的條件下,鋁合金鉆桿能鉆達鋼鉆桿無法到達的深度。同時,鋁合金在腐蝕環境中的穩定性非常好,它的表面覆蓋了一層穩定的氧化膜,能夠阻止鋁合金與腐蝕環境的進一步反應。鋁合金鉆桿的浮力系數比鋼鉆桿小很多,與井壁的摩擦阻力小,可以節省20%-25%的起下鉆時間,并節省燃料。此外,鋁合金鉆桿還具有彎曲應力小、無磁特性等優點。因此,鋁合金鉆桿具有良好的應用市場。通常鋼鉆桿的制備是通過對等截面無縫管的兩端鐓粗的方法來實現,但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管體的內螺紋加厚端長度達到1300mm,采用鐓粗的方法存在變形質量難以控制、成品率低的問題。依據鋁合金鉆桿標準IS015546-2011規定,鋁合金鉆桿管體是兩端為外加厚或內加厚形式的一種變斷面管體,還包括這兩種方式分別與中間增厚方式結合形式的管體。國內外擠壓變斷面管材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多套分瓣模分步擠壓,這就需要在擠壓過程中不斷停機,以便更換模具和調整設備,由于是采用手工換模的方式,工藝步驟繁瑣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能夠實現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一次性擠壓成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保溫型筒套裝在壓型型筒外部,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均呈上下分體式結構,上保溫型筒和上壓型型筒位于上模內、下保溫型筒和下壓型型筒位于下模內,當上、下模閉合后壓型型筒內形成一成型芯腔,所述成型芯腔外圍的壓型型筒中設有加熱管。本技術沿壓型型筒的軸向方向開設長孔,長孔內放置加熱管,長孔沿壓型型筒的外周均勻設置。本技術上、下保溫型筒之間的一側設置開合軸、另一側設置壓緊油缸,所述開合軸和壓緊油缸均連接上模和下模。所述壓緊油缸中設置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桿、缸體,上支座與上保溫型筒連接,下支座與下保溫型筒連接,活塞桿上部與上支座活動連接,缸體下部與下支座活動連接。所述活塞桿上部與上支座采用銷接方式連接,所述缸體下部與下支座采用銷接方式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實現的有益效果為I、該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當上、下模閉合后壓型型筒內形成一成型芯腔,該成型芯腔與鉆桿端部結構一致,可以實現 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一次性擠壓成型;2、該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設置有保溫型筒,并且在保溫型筒軸向均勻設置有加熱管,能夠保證壓型模具中的鉆桿在壓制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溫度,以便對鉆桿順利擠壓;3、該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在上、下保溫型筒之間設置有壓緊油缸連接上模和下模,油缸通過液壓油的壓力,可以實現上模和下模的緊密壓緊。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壓型模具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面示意圖;圖3為圖2中B處局部放大圖。圖中標記I、保溫型筒;11、上保溫型筒;12、下保溫型筒;2、壓型型筒;21、上壓型型筒;22、下壓型型筒;3、長孔;4、加熱管;5、成型芯腔;6、壓緊油缸;7、開合軸;8、上模;9、下模;31、上支座;32、下支座;33、活塞桿;34活塞;35、上油口 ;36、下油口 ;37、缸體;38、上連接銷;39、下連接銷。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如圖I、圖2及圖3所示,該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分為上模8和下模9,保溫型筒I套裝在壓型型筒2外部,保溫型筒I和壓型型筒2均呈上下分體式結構,上保溫型筒11和上壓型型筒21位于上模8內、下保溫型筒12和下壓型型筒22位于下模9內,當上模8和下模9閉合后,壓型型筒2形成一成型芯腔5,所述壓型型筒2中設有加熱管4,加熱管4放置在沿壓型型筒的軸向方向均勻分布的長孔3中。上保溫型筒11、下保溫型筒12之間的一側設置開合軸7、另一側設置壓緊油缸6,所述開合軸7和壓緊油缸6均連接上模8和下模9。壓緊油缸6中設置上支座31、下支座32、活塞桿33、活塞34、缸體37,上支座31與上保溫型筒11連接,下支座32與下保溫型筒12連接,活塞桿33的上部與上支座31通過上連接銷38連接,缸體37的下部與下支座32通過下連接銷39連接。工作時,等徑鋁合金鉆桿先放入快速加熱爐中加熱至特定溫度,打開壓緊油缸6中活塞桿33上部和上支座31處的上連接銷38,上模7和下模8分開,將特定長度的鋁合金鉆桿放入成型芯腔5中,保持鉆桿軸線與模具軸線重合。將活塞桿33上部和上支座31的上連接銷38插入,PLC程序控制壓緊油缸6的上油口 35進油、下油口 36出油,推動活塞34向下運動,達到特定的壓力后,油缸鎖緊。通過擠壓桿擠壓成型芯腔5中的等徑鋁合金鉆桿,使鉆桿端部發生形變,形成符合標準的外加厚鋁合金鉆管端部,實現了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的一次性壓制成型。鋁合金鉆桿冷卻完成后,通過PLC程序控制壓緊油缸6的下油口 36進油、上油口 35出油,推動活塞34向上運動,打開活塞桿33和上支座31的上連接銷38,將上模7和下模8分開,將鉆桿取出,鉆桿一端加工完畢后,另一端重復以上步 驟。通過保溫型筒I和加熱管4,能夠保證壓型模具中的鉆桿在壓制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溫度,以便對鉆桿順利擠壓。權利要求1.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保溫型筒套裝在壓型型筒外部,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均呈上下分體式結構,上保溫型筒和上壓型型筒位于上模內、下保溫型筒和下壓型型筒位于下模內,當上、下模閉合后壓型型筒內形成一成型芯腔,所述成型芯腔外圍的壓型型筒中設有加熱管。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沿壓型型筒的軸向方向開設長孔,長孔內放置加熱管。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其特征在于長孔沿壓型型筒的外周均勻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保溫型筒之間的一側設置開合軸、另一側設置壓緊油缸,所述開合軸和壓緊油缸均連接上模和下模。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油缸中設置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桿、缸體;上支座與上保溫型筒連接,下支座與下保溫型筒連接,活塞桿上部與上支座活動連接,缸體下部與下支座活動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上部與上支座采用銷接方式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加厚鋁合金鉆桿端部的壓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保溫型筒套裝在壓型型筒外部,保溫型筒和壓型型筒均呈上下分體式結構,上保溫型筒和上壓型型筒位于上模內、下保溫型筒和下壓型型筒位于下模內,當上、下模閉合后壓型型筒內形成一成型芯腔,所述成型芯腔外圍的壓型型筒中設有加熱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奇,馮春,龐佃軍,王德勝,龐云倫,時超,
申請(專利權)人:淄博斯壯鋁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