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壓裝機,包括:油缸、壓套和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壓套安裝在所述油缸的活塞端,所述固定裝置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油缸的活塞桿端部,所述固定裝置的另一端連接至待壓裝置的工件軸,使所述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工件軸同軸,待壓裝零件套設在所述工件軸的軸頸上,在啟動壓裝后,所述油缸往所述工件軸方向移動,所述壓套推動所述待壓裝零件并將其壓入至所述待壓裝置的預定位置。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壓裝機結構設計簡單,待壓裝工件無需移動,機動靈活,且壓裝效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壓裝機。
技術介紹
目前,在企業產品裝配過程中,常遇到向已預裝好的軸上安裝軸承、皮帶輪、鏈輪的情況(例如,在電機上安裝皮帶輪,在減速機上安裝鏈輪)。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安裝方法是人工用銅棒將相應部件敲打壓入指定位置,此方法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且容易對已裝好部件造成損傷(例如,在電機上安裝皮帶輪時,用銅棒敲打皮帶輪的同時,會引起電機軸的軸向竄動)且該安裝方法效率很低。 專利申請號為CN201020545148的專利申請所記載的一種壓裝機,其也能夠將待壓裝零件壓入待壓裝工件的指定位置,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點I)需要壓裝工作臺,占用空間較大;2)機動性差,不能對體積重量大,已固定位置的部件軸上安裝軸承,輪等零件。因此,需要一種新的壓裝機,能夠在不損壞零件的同時將零件壓入工件的指定位置,且結構設計簡單。
技術實現思路
考慮到上述
技術介紹
,本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壓裝機,使其結構設計簡單,無需占用較大空間,具備機動靈活性。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壓裝機,包括油缸、壓套和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壓套安裝在所述油缸的活塞端,所述固定裝置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油缸的活塞桿端部,所述固定裝置的另一端連接至待壓裝置的工件軸,使所述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工件軸同軸并軸向固定,待壓裝零件套設在所述工件軸的軸頸上,在啟動壓裝后,所述油缸往所述工件軸方向移動,所述壓套推動所述待壓裝零件并將其壓入至所述待壓裝置的預定位置。在該技術方案中,需將待壓裝零件壓進待壓裝裝置的預定位置,使油缸的活塞桿與工件軸保持同軸并軸向固定,并利用活塞桿的伸縮運動來使壓套也隨之運動,當活塞桿收縮時,壓套沿著與收縮方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待壓裝零件被預先套設在工件軸上,壓套便能夠推動待壓裝零件并將其壓裝進指定位置,該結構無需壓裝工作臺,結構設計簡單,占用場地較小,并且無需移動待壓裝裝置,移動油缸即可,增加了壓裝機的靈活性,通過按鈕控制油缸運動即可實現壓裝過程,從而提高了壓裝效率,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固定裝置可以包括鉤頭和拉頭,所述鉤頭安裝在所述活塞桿的端部,所述拉頭旋入所述工件軸端部的安裝孔內,在壓裝前,所述鉤頭卡在所述拉頭上。通過該特殊的固定裝置能夠將活塞桿固定于工件軸,在壓裝時,先在工件軸上的工藝螺紋孔內旋入帶螺紋的拉頭,從而形成著力點,然后將鉤頭卡在拉頭上,使活塞桿與工件軸保持同軸的同時也能將活塞桿與工件軸保持固定連接,才能保證壓套能夠將待壓裝零件壓入指定位置。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鉤頭與所述活塞桿的端部螺栓連接。螺栓連接能夠方便鉤頭的拆卸,容易更換上其他結構。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壓套與所述油缸的活塞端螺栓連接。同樣,螺栓連接也便于壓套地快速更換。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油缸的活塞端設置有導向槽和環形槽,所述導向槽用于在將壓套安裝在所述油缸的活塞端時,導向所述壓套上的螺栓,并由所述環形槽,定位所述壓套上的螺栓。在安裝壓套時,首先將螺栓設置在壓套上,然后將帶有螺栓的壓套安裝進油缸端部的相應位置,由于在安裝位置上設置了導向槽,因此,順著該導向槽可以快速地將壓套滑 進環形槽位置,旋轉壓套一個角度即可將其軸向定位在油缸端部,實現了壓套地快速安裝。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可以包括氣動葫蘆或電動葫蘆,將所述油缸吊掛在起重設備的橫梁上。通過葫蘆能夠將油缸吊掛在橫梁上,并調節油缸的高度,針對不同的待壓裝裝置,由于其高度也不相同,采用葫蘆來調節油缸的高度,使其與待壓裝裝置保持同等高度,增加了壓裝機的機動靈活性,當然,除了通過葫蘆來調節油缸的高度之外,還可以采用滑輪組等調節結構來調節油缸的高度,可以達到同樣的技術效果。上述壓裝機結構設計簡單,無需占用較大的場地,且由于油缸的機動靈活性,無需移動待壓裝工件,擴大了壓裝機的作業范圍,并且該壓套拆卸快捷,鉤頭也便于更換,適用于壓裝多種待壓裝零件,例如軸承、皮帶輪。由于將壓裝機懸掛于起重設備(例如懸臂吊、行車、獨臂吊)上,吊掛點可實現三維大范圍移動,進一步增加了壓裝機的靈活性,從而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出現的占用空間較大;機動性差,不能對體積重量大,已固定位置的部件軸上安裝軸承,輪等零件;需要定位座;適用范圍小,只適用于向工件上壓裝膠套等技術問題。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壓裝機,包括油缸、壓套和壓板,其中,所述壓套安裝在所述油缸的活塞端,在壓裝時,所述油缸的活塞桿穿過待壓裝工件的壓裝孔,所述油缸的活塞桿端部與所述壓板連接,使待壓裝零件固定在所述待壓裝工件與所述壓板之間,在啟動壓裝后,所述活塞桿收縮,所述壓套與所述壓板相向運動,將所述待壓裝零件壓入所述壓裝孔內。在該技術方案中,需將待壓裝零件壓進待壓裝工件的安裝孔內,利用油缸活塞桿的伸縮運動來對待壓裝零件進行壓裝,壓板能夠固定在油缸活塞桿的端部,壓套安裝在油缸的活塞端,待壓裝零件設置在壓套與壓板之間并被活塞桿穿過,該待壓裝工件也被設置在壓套與壓板之間并被活塞桿穿過,在啟動壓裝后,活塞桿運動,壓套與壓板相向運動,就將待壓裝零件壓進入待壓裝工件的安裝孔內,實現了壓裝過程。該壓裝機結構設計簡單,無需壓裝工作臺,節約了場地空間,且在壓裝時,無需待壓裝工件移動,增大了壓裝機的作業區域。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壓套與所述油缸的活塞端螺栓連接。螺栓連接便于壓套地快速更換。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油缸的活塞端設置有導向槽和環形槽,所述導向槽用于在將壓套安裝在所述油缸的活塞端時,導向所述壓套上的螺栓,并由所述環形槽定位所述壓套上的螺栓。在安裝壓套時,首先將螺栓設置在壓套上,然后將帶有螺栓的壓套安裝進油缸端部的相應位置,由于在安裝位置上設置了導向槽,因此,順著該導向槽可以快速地將壓套滑進環形槽位置,旋轉壓套一個角度即可將其軸向定位在油缸端部,實現了壓套地快速安裝。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壓板與所述活塞桿的端部螺栓連接。同樣,螺栓連接便于壓板地快速更換。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可以包括氣動葫蘆或電動葫蘆,將所述油缸吊掛在起重設備的橫梁上。通過葫蘆能夠將油缸吊掛在橫梁上,并調節油缸的高度,針對不同的待壓裝裝置,由于其高度也不相同,采用葫蘆來調節油缸的高度,使其與待壓裝裝置保持同等高度,增加了壓裝機的機動靈活性,當然,除了通過葫蘆來調節油缸的高度之外,還可以采用滑輪組等調節結構來調節油缸的高度,可以達到同樣的技術效果。 上述壓裝機結構設計簡單,無需占用較大的場地,且由于油缸的機動靈活性,無需移動待壓裝工件,擴大了壓裝機的作業范圍,并且該壓套拆卸快捷,壓板也便于更換,適用于壓裝多種待壓裝零件,例如孔內軸套。由于將壓裝機懸掛于起重設備(例如懸臂吊、行車、獨臂吊)上,吊掛點可實現三維大范圍移動,進一步增加了壓裝機的靈活性,從而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出現的占用空間較大;機動性差,不能對體積重量大,已固定位置的部件軸上安裝軸承,輪等零件;需要定位座;適用范圍小,只適用于向工件上壓裝膠套等技術問題。附圖說明圖I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壓裝機的示意圖;圖2示出了圖I所示實施例的壓套安裝于油缸端部的局部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又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壓裝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02)、壓套(104)和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壓套(104)安裝在所述油缸(102)的活塞端,所述固定裝置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油缸(102)的活塞桿(100),所述固定裝置的另一端連接至待壓裝置的工件軸,使所述油缸(102)的活塞桿(100)與所述工件軸同軸,待壓裝零件套設在所述工件軸的軸頸上,在啟動壓裝后,所述油缸(102)往所述工件軸方向移動,所述壓套(104)推動所述待壓裝零件并將其壓入至所述待壓裝置的預定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旭,張金春,易先國,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