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包括一頭枕、一激發機構和一連接所述頭枕與所述激發機構的聯動機構,其中,所述激發機構通過一線束驅動連接所述聯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在汽車碰撞時,通過乘客背部對座椅上所述激發板的觸發,引起所述激發機構帶動線束遠動,從而驅動所述頭枕機構,使得頭枕前傾,減小頭枕與乘客頭部的距離,保護乘客的頸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主動式汽車頭枕,尤其是一種具有自激發功能的主動式汽車頭枕。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主動式汽車頭枕的激發形式有很多,激發形式有物理驅動(乘員靠背對椅背激發板的撞擊,通過與其相連的杠桿驅動頭枕),電磁驅動等,根本目的是縮小頭枕與乘員頭部的距離,達到保護乘員頸部的目的。市場上主動式頭枕種類也比較多,主要有頭枕內部的機構被激發,例如 JCIri-active頭枕,大多數頭枕對應于乘員肩部位置區域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撐的反作用板或反作用桿。該裝置可樞轉地安裝在一連接到頭枕的聯動裝置上。在受到后方碰撞的過程中,乘員在所述板或桿上施加力并致動,所述聯動裝置使頭枕朝乘客的頭部向上向前移動。例如專利200580013788將主動式頭枕和激發裝置聯系在一起,但其成本較高,本專利旨在降低裝置的成本與零件個數,并且提供一種全新的激發結構(線束帶動頭枕繞旋轉軸旋轉前傾)。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零件使用較少、成本低廉,安全方便的具有自激發功能的主動式汽車頭枕。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自激發功能的主動式汽車頭枕包括一頭枕、一激發機構和一連接所述頭枕與所述激發機構的聯動機構,其中,所述激發機構通過一線束驅動連接所述聯動機構,所述聯動機構進一步包括二頭枕焊接板,所述頭枕焊接板分別固定于座椅的上橫梁兩端;一旋轉橫梁,所述旋轉橫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頭枕焊接板轉動連接,所述頭枕連接于所述旋轉橫梁上;一固定支撐板,所述固定支撐板的第一端與所述旋轉橫梁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支撐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線束的上端;所述激發機構進一步包括一激發板;一線束拉緊轉軸,所述線束拉緊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激發板的一側,所述線束拉緊轉軸的兩端分別轉動連接于座椅兩側;一線束拉緊塊,所述線束拉緊塊固接于所述線束拉緊轉軸的中部,所述線束拉緊塊連接所述線束的下端。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撐板的兩側于所述旋轉橫梁上對稱設有兩個套管,所述套管內分別插設有一導套,所述頭枕安裝于所述導套上。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旋轉橫梁的兩端分別與一旋轉搖臂的側面焊接連接,所述旋轉搖臂的第一端通過樞軸旋轉連接于所述頭枕焊接板,所述旋轉搖臂的第二端連接一回位彈簧的上端,所述回位彈簧的下端連接所述頭枕焊接板。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固定支撐板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轉橫梁上。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在所述線束拉緊塊的兩側于所述線束拉緊轉軸上對稱設有兩個支撐臂,所述支撐臂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凸柱,對應所述支撐臂在所述激發板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組連接板,對應所述凸柱在所述連接板上設有凹槽,所述支撐臂通過所述凸柱與所述凹槽的連接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座椅背部設有一上橫桿和一下橫桿,所述上橫桿和所述下橫桿的中部分別設有一線束上固定塊和一線束下固定塊,所述線束穿設于所述線束上固定塊與所述線束下固定塊中。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線束拉緊轉軸的兩端分別通過一轉軸固定座轉動連接于一轉軸固定板上,所述轉軸固定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下橫桿,所述轉軸固定板的下端固定于座椅的下橫梁。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轉軸固定座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轉軸固定板上。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汽車碰撞時,通過乘客背部對座椅上所述激發板的觸發,引起所述激發機構帶動線束遠動,從而驅動所述聯動機構,使得頭枕前傾,減小頭枕與乘客頭部的距離,保護乘客的頸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的主動式汽車頭枕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的聯動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的聯動機構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的回位彈簧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的激發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的激發板與線束拉緊轉軸的連接結構放大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的線束與線束拉緊塊的連接結構放大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具有自激發功能的主動式汽車頭枕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閱圖I所示(在圖I中,為了看清結構,局部采用透視圖),本技術的具有自激發功能主動式汽車頭枕I主要包括一頭枕10、一聯動機構11和一激發機構12,頭枕10連接于聯動機構11上,激發機構12通過一線束100驅動連接聯動機構11,其中配合圖2所示,聯動機構11主要包括二頭枕焊接板110、一旋轉橫梁111、兩個旋轉搖臂112和一固定支撐板102,結合圖3所示,頭枕焊接板110分別焊接在座椅的上橫梁16的兩端,旋轉橫梁111的兩端分別焊有一旋轉搖臂112,旋轉搖臂112的第一端1121通過樞軸113旋轉連接于頭枕焊接板110,使旋轉橫梁111通過旋轉搖臂112可繞樞軸113與頭枕焊接板110相對轉動,進一步結合圖4所示,旋轉搖臂112的第二端1122連接一回位彈簧114的上端1141,回位彈簧114的下端1142連接頭枕焊接板110,回位彈簧114用以在旋轉搖臂112繞樞軸113旋轉后,帶動旋轉搖臂112回到初始位置。在固定支撐板102的兩側于旋轉橫梁111上對稱設有一套管115,套管115內分別插設有一導套116,頭枕10安裝在導套116上,旋轉橫梁111的中部通過螺栓與固定支撐板102的第一端1021固定連接,固定支撐板102的第二端1022連接線束100的上端,線束100包括線束外殼1001和線束內芯1002,進一步地,在固定支撐板102的第二端1022配合線束內芯1002的頭部10020設有一第一^^槽1020,線束內芯1002的頭部10020卡設于第·一^^槽1020內,從而將線束100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支撐板102上,線束100的內芯1002的前后伸縮帶動與其連接的固定支撐板102前后擺動,從而引起連接于固定支撐板102的旋轉橫梁111與頭枕焊接板110相對轉動,最終達到調整連接于其上的頭枕10的位置,起到保護乘客頭頸的作用。再配合圖I所示,座椅背部設有一上橫桿13和一下橫桿14,上橫桿13和下橫桿14的中部分別設有一線束上固定塊130和一線束下固定塊140,線束100穿設于線束上固定塊130與線束下固定塊140中,進一步地,配合圖2所示,線束外殼1001的上端設置在線束上固定塊130內,配合圖5所示,線束外殼1001的下端設置在線束下固定塊140內。如圖5所示,線束100的下端連接激發機構12,激發機構12主要包括一激發板120,一線束拉緊轉軸121,和一線束拉緊塊101,其中,線束拉緊塊101固設于線束拉緊轉軸121的中部,在線束拉緊塊101的兩側于線束拉緊轉軸121上對稱設有兩個支撐臂122,支撐臂122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凸柱123,對應支撐臂122在激發板120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組連接板124,對應凸柱123在連接板124上設有凹槽125,配合圖6所示,凸柱123可轉動連接于凹槽125內,支撐臂122通過凸柱123與凹槽125的連接與連接板124轉動連接,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自激發功能的主動式汽車頭枕,包括一頭枕、一激發機構和一連接所述頭枕與所述激發機構的聯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激發機構通過一線束驅動連接所述聯動機構,所述聯動機構進一步包括:二頭枕焊接板,所述頭枕焊接板分別固定于座椅的上橫梁兩端;一旋轉橫梁,所述旋轉橫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頭枕焊接板轉動連接,所述頭枕連接于所述旋轉橫梁上;一固定支撐板,所述固定支撐板的第一端與所述旋轉橫梁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支撐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線束的上端;所述激發機構進一步包括:一激發板;一線束拉緊轉軸,所述線束拉緊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激發板的一側,所述線束拉緊轉軸的兩端分別轉動連接于座椅兩側;一線束拉緊塊,所述線束拉緊塊固接于所述線束拉緊轉軸的中部,所述線束拉緊塊連接所述線束的下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開,徐東海,李俠,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延鋒江森座椅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