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裝置設置在后保險杠和后橫梁之間并固定在后橫梁和縱梁的端部,緩沖裝置包括凹字形框架結構的支撐架和橫向設置并固定在支撐架上的矩形防撞板,防撞板整體為波浪形結構,防撞板的左右兩端固定在支撐架前部的橫向結構上,支撐架后部的縱向結構固定在后橫梁的兩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波浪形的防撞板和方管組成的支撐架,防撞板與支撐架、支撐架與縱梁、支撐架與后橫梁的固定方式為焊接,使支撐架起到防撞板受力后向縱梁傳導的二級緩沖作用——通過支撐架自身損毀卸除部分向縱梁傳導的沖擊力,減小撞擊力對縱梁、車身的變形損害,提高了校車的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尤其是一種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
技術介紹
后防撞梁的意義就是車輛第一次承受撞擊力的裝置,在車身被動安全方面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點受力全身受力。說白了就是汽車車體的某一個位置受到了撞擊,如果僅僅讓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話,那么達到的保護效果會很差。如果在某一點受到力的時候,讓整個骨架結構去承受力,則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一個點所受到的力的強度,特別是后防撞鋼梁在這里就起到很明顯的作用,但是僅靠剛性防撞梁在吸能緩沖方面很不理想,國內客車大都沒有更好的防撞措施,其中校車尤為注重安全措施,可惜國內的校車都沒有很好的后部防撞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防撞緩沖吸能方面更安全、可靠且安裝便利的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所述的緩沖裝置設置在后保險杠和后橫梁之間并固定在后橫梁和縱梁的端部,緩沖裝置包括凹字形框架結構的支撐架和橫向設置并固定在支撐架上的矩形防撞板,防撞板整體為波浪形結構,防撞板的左右兩端固定在支撐架前部的橫向結構上,支撐架后部的縱向結構固定在后橫梁的兩端。所述的支撐架由方管固定而成。所述的防撞板的橫向斷面為矩形的波浪結構。所述的防撞板與支撐架、支撐架與縱梁、支撐架與后橫梁的固定方式為焊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后保險杠和后橫梁之間設置波浪形的防撞板、由方管組成的支撐架,防撞板與支撐架、支撐架與縱梁、支撐架與后橫梁的固定方式為焊接,使支撐架起到防撞板受力后向縱梁傳導的二級緩沖作用——通過支撐架自身損毀卸除部分向縱梁傳導的沖擊力,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縱梁、車身的變形損害,提高了校車的緩沖吸能能力,大大提高了校車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后保險杠,2、后橫梁,3、縱梁,4、支撐架,5、防撞板。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為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在后保險杠和后橫梁之間設置波浪形的防撞板、由方管組成的支撐架,防撞板與支撐架、支撐架與縱梁、支撐架與后橫梁的固定方式為焊接,使支撐架起到防撞板受力后向縱梁傳導的二級緩沖作用一通過支撐架自身損毀卸除部分向縱梁傳導的沖擊力,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縱梁、車身的變形損害,提高了校車的緩沖吸能能力,大大提高了校車的安全性。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如圖I所示,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緩沖裝置設置在后保險杠I和后橫梁2之間并焊接固定在后橫梁2和縱梁3的端部,緩沖裝置包括支撐架4和橫向設置并焊接固定在支撐架4上的矩形防撞板5,支撐架4由方管焊接固定成凹字形框架結構,防撞板5整體為波浪形結構且防撞板5的橫向斷面為矩形的波浪結構,防撞板5的左右兩端焊接固定在支撐架4前部的橫向結構上,支撐架4后部的縱向結構焊接固定在后橫梁2的兩端,防撞板5與支撐架4、支撐架4與縱梁3、支撐架4與后橫梁2的固定方式為焊接。 在后保險杠和后橫梁之間設置波浪形的防撞板、由方管組成的支撐架,防撞板與支撐架、支撐架與縱梁、支撐架與后橫梁的固定方式為焊接,使支撐架起到防撞板受力后向縱梁傳導的二級緩沖作用——通過支撐架自身損毀卸除部分向縱梁傳導的沖擊力,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縱梁、車身的變形損害,提高了校車的緩沖吸能能力,大大提高了校車的安全性。權利要求1.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裝置設置在后保險杠(I)和后橫梁(2)之間并固定在后橫梁(2)和縱梁(3)的端部,緩沖裝置包括凹字形框架結構的支撐架(4)和橫向設置并固定在支撐架(4)上的矩形防撞板(5),防撞板(5)整體為波浪形結構,防撞板(5 )的左右兩端固定在支撐架(4)前部的橫向結構上,支撐架(4)后部的縱向結構固定在后橫梁(2)的兩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4)由方管固定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板(5)的橫向斷面為矩形的波浪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板(5)與支撐架(4)、支撐架(4)與縱梁(3)、支撐架(4)與后橫梁(2)的固定方式為焊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裝置設置在后保險杠和后橫梁之間并固定在后橫梁和縱梁的端部,緩沖裝置包括凹字形框架結構的支撐架和橫向設置并固定在支撐架上的矩形防撞板,防撞板整體為波浪形結構,防撞板的左右兩端固定在支撐架前部的橫向結構上,支撐架后部的縱向結構固定在后橫梁的兩端。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波浪形的防撞板和方管組成的支撐架,防撞板與支撐架、支撐架與縱梁、支撐架與后橫梁的固定方式為焊接,使支撐架起到防撞板受力后向縱梁傳導的二級緩沖作用——通過支撐架自身損毀卸除部分向縱梁傳導的沖擊力,減小撞擊力對縱梁、車身的變形損害,提高了校車的安全性。文檔編號B60R19/24GK202703477SQ20122033325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專利技術者梁秀鵬, 田志瑋 申請人:保定長安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校車后圍防撞吸能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裝置設置在后保險杠(1)和后橫梁(2)之間并固定在后橫梁(2)和縱梁(3)的端部,緩沖裝置包括凹字形框架結構的支撐架(4)和橫向設置并固定在支撐架(4)上的矩形防撞板(5),防撞板(5)整體為波浪形結構,防撞板(5)的左右兩端固定在支撐架(4)前部的橫向結構上,支撐架(4)后部的縱向結構固定在后橫梁(2)的兩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秀鵬,田志瑋,
申請(專利權)人:保定長安客車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