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鐵路貨車用腳蹬,屬于鐵路貨車及機械
技術介紹
目前,鐵路貨車用腳蹬如圖I所示,包括腳蹬體4和腳蹬座1,腳蹬體4上安裝踏板5和托板8,托板8連接護板7,在踏板5與腳蹬體4之間設有筋板6,腳蹬體安裝在車體上。這種結構的腳蹬存在以下缺點托板采用鋼板制成,無防滑功能,導致安全隱患;腳蹬體直接與車體連接,在鏟車等機械外力作用下,腳蹬極易向車體內部方向產生彎曲變形,據統計,檢修時約有30%左右的腳蹬有不同程度的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針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種安全而不易變形的鐵路貨車用腳蹬。其技術方案如下它包括腳蹬體和腳蹬座,腳蹬體上安裝踏板和托板,托板連接護板,在踏板與腳蹬體之間設有筋板。其關鍵技術是腳蹬座一端彎折形成連接框,腳蹬座上端安裝在車體的第一安裝面上,腳蹬體安裝在連接框上,連接框的一面與車體的第二安裝面形成緩沖間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腳蹬座與車體之間留有微小緩沖間隙,當腳蹬體受沿車體橫向方向向內外力作用時將會帶動腳蹬座一起向車內方向彎曲直至與第二安裝面相接觸,通過緩沖間隙的輔助作用從而起到緩沖或減小腳蹬的變形。2、在托板上沖壓孔洞,提高了產品的防滑性能以及操作人員腳踏的舒適感,提升了產品的安全性;3、腳蹬座與腳蹬體之間采用拉鉚釘連接,結構合理,增加了產品的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腳蹬座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側視圖;圖6,是本技術腳蹬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托板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2-圖7,本技術包括腳蹬體4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路貨車腳蹬,包括腳蹬體(4)和腳蹬座(1),腳蹬體(4)上安裝踏板(5)和托板(8),托板(8)連接護板(7),在踏板(5)與腳蹬體(4)之間設有筋板(6),其特征是腳蹬座(1)一端彎折形成連接框(11),腳蹬座(1)上端安裝在車體的第一安裝面(10)上,腳蹬體(4)安裝在連接框(11)上,連接框(11)的一面與車體的第二安裝面形成緩沖間隙(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谷美娜,劉映安,肖八勵,陶斌,張瑞國,
申請(專利權)人:南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