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的撓度驅動組件,包括撓度驅動桿和驅動裝置,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穩定板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沿其縱向移動并根據可撓梁主體的撓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施加撓性變形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道岔的強制撓性變形驅動相配合,使道岔在外力驅動撓性變形時輔助驅動可撓側支撐的平滑變形,補充僅外力驅動時產生的受力狀況不均的缺陷,具有補償和引導效果,因而能夠保證可撓側支撐的導向面和穩定面均平滑過渡,消除折線,利于輕軌列車通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附屬部件,特別涉及一種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道岔梁的輔助驅動組件。技術背景輕軌是城市軌道交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相對高差較大,人口密集,道路狹窄,坡多彎急,交通擁擠的城市來說,輕軌能夠很好地解決交通擁擠的問題。特別是跨坐式單軌交通輕軌,更能適應于現代城市的交通狀況。跨坐式單軌交通輕軌的軌道只有一條列車跨座在路軌之上,就是只通過單根軌道來支承、穩定和導向,車體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的鐵路。技術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車輛的轉向架、軌道梁和線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機理完全不同于鋼輪鋼軌系統,軌道梁承受較大的扭轉荷載。通過上述記載可知,跨座式單軌鐵路具有占用空間少,適應地形好,舒適環保等特點;更能適合于地形較為復雜的城市使用。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的道岔是一種使機車車輛從一股道道轉入另一股道線路的連接設備,通常在車站站、編組站站大量鋪設;單軌道岔可以分為關節型道岔和關節可撓型道岔兩種。前者道岔轉轍時道岔梁在轉折點前方形成折線線形;后者道岔轉轍時可以使道岔梁近似連續彎成曲線線形。上述結構的道岔在接合輕軌軌道時曲線不夠圓滑,降低輕軌列車行走的舒適性,甚至還會影響到安全性;即使是關節可撓型道岔也會具有一定的折線結構,影響車輛行駛;并且結構極為復雜,使用壽命較短,成本高;而單憑外力驅動其撓性變形,則由于受力狀態較為復雜,無法實現平滑撓變。因此,需要對現有的道岔驅動結構進行改進,在進行與軌道變換接合時能夠輔助驅動可撓側支撐平滑過渡,利于消除折線,延長道岔本身的使用壽命,節約使用和維護成本,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舒適性、安全性和環保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提供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的撓度驅動組件,在進行與軌道變換接合時能夠輔助驅動可撓側支撐平滑過渡,利于消除折線,延長道岔本身的使用壽命,節約使用和維護成本,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舒適性、安全性和環保性。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的撓度驅動組件,包括撓度驅動桿和驅動裝置,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穩定板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上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沿其縱向移動并根據可撓梁主體的撓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施加撓性變形力。進一步,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均以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方式設置于可撓梁主體的上凸輪軸及下凸輪軸,上凸輪軸及下凸輪軸均設有螺紋形端面凸輪,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與上凸輪軸和下凸輪軸的螺紋形端面凸輪分別對應設有用于使螺紋形端面凸輪嵌入的驅動滑槽;進一步,所述上凸輪軸和下凸輪軸分別設有鉸接耳,一拉桿兩端分別對應鉸接于上凸輪軸的鉸接耳和下凸輪軸的鉸接耳,該鉸接的轉動自由度方向與上凸輪軸和下凸輪軸的轉動方向相同;進一步,所述上凸輪軸的凸輪與下凸輪軸的凸輪展開方向相反;進一步,所述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均沿縱向均勻分布,上凸輪軸和下凸輪軸與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一一對應設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的撓度驅動組件,與道岔的強制撓性變形驅動相配合,使道岔在外力驅動撓性變形時輔助驅動可撓側支撐的平滑變形,補充僅外力驅動時產生的受力狀況不均的缺陷,具有補償和引導效果,因而能夠保證可撓側支撐的導向面和穩定面均平滑過渡,消除折線,利于輕軌列車通行,并且可節省外力驅動的消耗,降低制造成本和縮短制造工期,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并降低車輛行走噪聲,具有較好的環保性。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撓度驅動桿與導向板(穩定板)之間驅動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撓度驅動桿與導向板(穩定板)之間驅動原理示意圖;可撓道岔梁一般由可撓梁段組成可撓梁段包括可撓梁主體和行走支撐;所述行走支撐包括行走面和可撓側支撐板,行走面沿縱向水平固定支撐于可撓梁主體13上部,可撓側支撐板包括位于側上方的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位于側下方的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梁主體靠上兩側形成導向面,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梁主體靠下兩側形成穩定面;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是用于形成與輕軌軌道相對應的導向面和穩定面,上述結構即通過可撓梁主體、行走面、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共同形成完整的用于支撐輕軌列車行走的軌道結構;而可撓梁主體、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均為在水平方向可撓性變形的鋼質材料或者其他穩定的具有可靠強度的材料。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的撓度驅動組件,包括撓度驅動桿和驅動裝置,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2和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 )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11,上撓度驅動桿2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桿11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 )內側表面固定連接,如圖所示,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位于可撓梁主體13內且沿可撓梁主體13橫向穿過可撓梁主體13,穿出可撓梁主體13的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于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連接外罩由設有筒狀防塵罩,所述筒狀防·塵罩為波紋管結構或其它柔性結構并外套于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深處可撓梁主體的端部,筒狀防塵罩采用側壁上沿軸向可閉合式開口,比如拉鏈等,方便安裝;所述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沿其縱向(即沿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的縱向,該縱向為可撓梁主體的水平橫向)移動并根據可撓梁主體的撓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施加撓性變形力;本結構用于配合可撓梁主體的撓度變形,使整個結構變形更為順暢容易,同時,使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變形更為平滑,消除節段面,使車輛行走更為舒適;如圖所示,根據需要,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沿可撓梁主體的縱向可分布多個,數量較多可利于變形的均勻性;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橫向移動促使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變形,驅動方式可以是多種,比如絲杠結構、齒輪齒條等。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包括均以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方式設置于可撓梁主體的上凸輪軸3及下凸輪軸8,上凸輪軸3及下凸輪軸8均設有螺紋形端面凸輪,如圖所示,上凸輪軸3設有螺紋形端面凸輪14,下凸輪軸8設有螺紋形端面凸輪12,上凸輪軸3及下凸輪軸8位于可撓梁主體內腔且兩端分別對應轉動配合支撐于可撓梁主體13的兩側腹板;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與上凸輪軸3的螺紋形端面凸輪14和下凸輪軸8的螺紋形端面凸輪12分別對應設有用于使螺紋形端面凸輪嵌入的驅動滑槽,如圖所示,上撓度驅動桿2設有驅動滑槽21,下撓度驅動桿11設有驅動滑槽1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的撓度驅動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撓度驅動桿和驅動裝置,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可撓側支撐的兩個穩定板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上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沿其縱向移動并根據可撓梁主體的撓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施加撓性變形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勇,劉波,丁國訓,項林,鄧飛,蔣自立,李貞,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