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主梁(2)的兩端分別與橫梁(3)通過對扣焊接實現連接、形成方形框架,主梁(2)與橫梁(3)的連接處均設置有車輪(1),斜撐(4)的兩端分別與方形框架對角端的橫梁(3)連接,限位擋板(9)一端與斜撐(4)連接、另一側與橫梁(3)連接,軌道墊板(6)與橫梁(3)連接,頂板(7)的兩端分別與側板I(5)、側板Ⅱ(8)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特別提供的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涉及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利用槽鋼作為主框架,下設走行輪,為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提供方便,有效的節省模板拆裝費用及時間,大大提高了現澆簡支箱梁側模利用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工具的設計,具體涉及一種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
技術介紹
傳統的現澆簡支箱梁模板從一孔移至下一孔采用模板分節拆卸,并用吊車從箱梁上吊下裝車,運至下一孔,然后用吊車再次拼裝。此方法工藝上費時,成本上大大增加了機械的投入,且對現場場地要求較高,現澆箱梁兩側必須有機械操作空間,并且簡易走行輪方法無法保證模板整體過孔的穩定性,本技術提供的現澆簡支箱梁滑動小車解決了施工進度難題,同時大大減低了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傳統箱梁模板拆卸移孔后再拼裝或簡易走行輪穩定性不好、施工難度大、成本大等技術難題。本技術解決其及時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主要包括車輪(I)、主梁(2)、橫梁(3)、斜撐(4)、側板I (5)、軌道墊板(6)、頂板(7)、側板II (8)、限位擋板(9),其中,主梁(2)的兩端分別與橫梁(3)通過對扣焊接實現連接、形成方形框架,主梁(2)與橫梁(3)的連接處均設置有車輪(I ),斜撐(4)的兩端分別與方形框架對角端的橫梁(3)連接,限位擋板(9) 一端與斜撐(4)連接、另一側與橫梁(3)連接,軌道墊板(6)與橫梁(3)連接,減少側向移動阻力,頂板(7)的兩端分別與側板I (5)、側板II (8)連接,頂板(7)、側板I (5)、側板II (8)分別與主梁(2)和橫梁(3)連接,形成滑動小車行走框架。本技術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中,所述車輪(I)中心設置有車軸,車軸與側板II (8)連接。本技術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中,所述側板II (8)設置有銷子。本技術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中,所述車輪(I)中心設置有車軸,車軸與車輪卡片(10)連接。本技術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結構設計人性化,操作簡單、便捷,解決了模板整體過孔問題,減少模板拆裝工序,模板在混凝土澆注完畢達到設計強度后通過卸落千斤頂落側模,利用模板自重將模板落在滑動小車上,利用倒鏈或小卷揚機將模板整體橫向移動(70cm以內)再縱向移動過孔,有效節省模板拆裝費用及時間,大大提高了現澆簡支箱梁側模利用效率。本技術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涉及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利用槽鋼作為主框架,下設走行輪,具有結構簡單、焊縫飽滿、實用性強、走行穩定、操作方便、經濟適用等特點,為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提供方便,有效的節省模板拆裝費用及時間,大大提高了現澆簡支箱梁側模利用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俯視圖;圖2為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示意圖;圖3為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施例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如圖1、2、3所示,主要包括車輪(I)、主梁(2)、橫梁(3)、斜撐(4)、側板I (5)、軌道墊板(6)、頂板(7)、側板II (8)、限位擋板(9),其中,主梁(2)的兩端分別與橫梁(3)通過對扣焊接實現連接、形成方形框架,主梁(2)與橫梁(3)的連接處均設置有車輪(1),斜撐(4)的兩端分別與方形框架對角端的橫梁(3)連接,限位擋板(9) 一端與斜撐(4)連接、另一側與橫梁(3)連接,軌道墊板(6)與橫梁(3)連接,減少側向移動阻力,頂板(7)的兩端分別與側板I (5)、側板II (8)連接,頂板(7)、側板I (5)、側板II (8)分別與主梁(2)和橫梁(3)連接,形成滑動小車行走框架。本實施例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中,所述車輪(I)中心設置有車軸,車軸與側板II (8)連接。本實施例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中,所述側板II (8)設置有銷子。本實施例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中,所述車輪(I)中心設置有車軸,車軸與車輪卡片(10)連接。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案,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模滑動小車主要包括車輪(I)、主梁(2)、橫梁(3)、斜撐(4)、側板I (5)、軌道墊板(6)、頂板(7)、側板II (8)、限位擋板(9),其中,主梁(2)的兩端分別與橫梁(3)通過對扣焊接實現連接、形成方形框架,主梁(2)與橫梁(3)的連接處均設置有車輪(1),斜撐(4)的兩端分別與方形框架對角端的橫梁(3)連接,限位擋板(9)一端與斜撐(4)連接、另一側與橫梁(3)連接,軌道墊板(6)與橫梁(3)連接,頂板(7)的兩端分別與側板I (5)、側板II (8)連接,頂板(7)、側板I (5)、側板II(8)分別與主梁(2)和橫梁(3)連接。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I)中心設置有車軸,車軸與側板II (8)連接。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II(8)設置有銷子。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I)中心設置有車軸,車軸與車輪卡片(10)連接。專利摘要一種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主梁(2)的兩端分別與橫梁(3)通過對扣焊接實現連接、形成方形框架,主梁(2)與橫梁(3)的連接處均設置有車輪(1),斜撐(4)的兩端分別與方形框架對角端的橫梁(3)連接,限位擋板(9)一端與斜撐(4)連接、另一側與橫梁(3)連接,軌道墊板(6)與橫梁(3)連接,頂板(7)的兩端分別與側板I(5)、側板Ⅱ(8)連接;本技術特別提供的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涉及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利用槽鋼作為主框架,下設走行輪,為現澆簡支箱梁模板整體過孔提供方便,有效的節省模板拆裝費用及時間,大大提高了現澆簡支箱梁側模利用效率。文檔編號E01D21/00GK202705913SQ20122031046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專利技術者王秀博 申請人: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路現澆簡支箱梁側模滑動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模滑動小車主要包括車輪(1)、主梁(2)、橫梁(3)、斜撐(4)、側板I(5)、軌道墊板(6)、頂板(7)、側板Ⅱ(8)、限位擋板(9),其中,主梁(2)的兩端分別與橫梁(3)通過對扣焊接實現連接、形成方形框架,主梁(2)與橫梁(3)的連接處均設置有車輪(1),斜撐(4)的兩端分別與方形框架對角端的橫梁(3)連接,限位擋板(9)一端與斜撐(4)連接、另一側與橫梁(3)連接,軌道墊板(6)與橫梁(3)連接,頂板(7)的兩端分別與側板I(5)、側板Ⅱ(8)連接,頂板(7)、側板I(5)、側板Ⅱ(8)分別與主梁(2)和橫梁(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秀博,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