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及其充電系統,所述車輛充電系統包括電池組、第一充電支路、第二充電支路和控制單元,所述第一充電支路包括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一充電接口,所述第二充電支路包括第二整流單元和第二充電接口,所述電池組通過第一整流單元與第一充電接口相連,所述電池組還通過第二整流單元與第二充電接口相連,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第二整流單元相連,其中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接收到充電確認信號時,控制第一充電支路和第二充電支路對電池組進行充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車輛充電系統使得電動車的充電功率增大,從而大大縮短充電時間,實現快速充電,節約了時間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車輛充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輛及其充電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展,環保節能的電動汽車正在扮演著取代燃油車的角色,然而電動汽車的普及還面臨著一些問題,目前的電動車一般僅采用一條充電支路的充電方式,即電動車一般依靠一個充電連接器(又稱充電槍)實現充電,這樣使得充電的時間較長,從而給電動車的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現有電動車充電時間較長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車輛及其充電系統。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輛充電系統,包括電池組、第一充電支路、第二充電支路和控制單元,所述第一充電支路包括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一充電接口,所述第二充電支路包括第二整流單元和第二充電接口,所述電池組通過第一整流單元與第一充電接口相連,所述電池組還通過第二整流單元與第二充電接口相連,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二整流單元相連,其中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接收到充電確認信號時,控制第一充電支路和第二充電支路對電池組進行充電。一種車輛,包括上述車輛充電系統。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車輛及其充電系統,控制單元通過控制電網分別通過第一充電支路和第二充電支路對電池組進行充電,使得電動車的充電功率增大,從而大大縮短充電時間,實現快速充電,節約了時間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車輛充電系統提供的一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車輛充電系統提供的一優選實施例的具體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I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輛充電系統,包括電池組I、第一充電支路2、第二充電支路3和控制單元4,所述第一充電支路2包括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一充電接口 22,所述第二充電支路3包括第二整流單元31和第二充電接口 32,所述電池組I通過第一整流單元21與第一充電接口 22相連,所述電池組I還通過第二整流單元31與第二充電接口 32相連,所述控制單元4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二整流單元31相連,其中所述控制單元4用于接收到充電確認信號時,控制第一充電支路2和第二充電支路3對電池組I進行充電。具體實施中,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可包括第一開關、第二開關和第三開關,所述第一開關的第一端與電池組I相連,第一開關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二整流單元31相連,所述第二開關連接于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一充電接口 22之間,所述第三開關連接于第二整流單元31和第二充電接口 32之間。具體實施中,所述控制單元4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接收所述充電確認信號I)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包括電池管理單元,所述控制單元4用于在第一充電接口22與第一充電連接器相連,且第二充電接口 32與第二充電連接器相連時,向電池管理單元發送充電連接信號,所述電池管理單元用于接收到控制單元4發送的充電連接信號后,檢測并判斷電池組I是否需要充電,當電池組I需要充電時向控制單元4發送充電確認信號。 2)當控制單元4在第一充電接口 22與第一充電連接器相連,且第二充電接口 32與第二充電連接器相連時,即視為控制單元4接收到充電連接信號,所述充電連接信號為充電確認信號。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只是控制單元4接收充電確認信號的兩種實施方式,具體實施中,設計人員可以根據設計要求,設計其它的方式實現控制單元4接收充電確認信號,在此不做--例舉。本實施例的車輛充電系統,控制單元4通過控制電網分別通過第一充電支路和第二充電支路對電池組I進行充電,使得電動車的充電功率增大,從而大大縮短充電時間,實現快速充電,節約了時間成本。具體實施中,所述第一充電支路還包括第一電壓轉換單元,所述第二充電支路還包括第二電壓轉換單元,所述第一電壓轉換單元連接于電池組I與第一整流單元21之間,所述第二電壓轉換單元連接于電池組I與第二整流單元31之間。所述第一電壓轉換單元和第二電壓轉換單元均用于在電網電壓與電池組I電壓不匹配時,將電網電壓進行轉換后給電池組I供電,從而更好地匹配電池組I與電網之間的電壓。具體實施中,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可包括第一熔斷器和第二熔斷器,所述第一熔斷器連接于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一充電接口 22之間,所述第二熔斷器連接于第二整流單元31和第二充電接口 32之間。所述第一熔斷器和第二熔斷器用于在系統電流過大時,通過自身熔斷斷開保護系統設備免受損壞。具體實施中,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可包括第一濾波單元和第二濾波單元,所述第一濾波單元連接于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一充電接口 22之間,第二濾波單元連接于第二整流單元31和第二充電接口 32之間。所述第一濾波單元和第二濾波單元用于過濾掉電網輸入過來的高頻雜波,從而提高系統工作穩定性。如圖2所示的本技術車輛充電系統提供的一優選實施例的具體電路圖,車輛充電系統包括電池組I、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第三開關K3、第一預充電阻R1、第一預充開關K11、第二預充電阻R2、第二預充開關K12、第三預充電阻R3、第三預充開關K13、第一電壓轉換單元5、第二電壓轉換單元6、第一整流單元21、第二整流單元31、第一濾波單元7、第二濾波單元8、第一熔斷器FU1、第二熔斷器FU2、第一充電接口 22、第二充電接口 32和控制單元4,所述電池組I與第一開關Kl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開關Kl的第二端依次通過第一電壓轉換單元5、第一整流單元21、第一濾波單元7、第二開關K2、第一熔斷器FUl與第一充電接口 22相連,所述第一開關Kl的第二端還通過第二電壓轉換單元6、第二整流單元31、第二濾波單元8、第三開關K3、第二熔斷器FU2與第二充電接口 32相連,所述第一預充電阻Rl和第一預充開關Kll串聯后并接在第一開關Kl的兩端,所述第二預充電阻R2和第二預充開關K12串聯后并接在第二開關K2的兩端,所述第三預充電阻R3和第三預充開關K13串聯后并接在第三開關K3的兩端。第一電壓轉換單元5、第二電壓轉換單元6、第一整流單元21和第二整流單元31均與控制單元4相連。由圖2所示,所述第一電壓轉換單元5包括電容C11、電容C12、電感L11、開關管Qll和開關管Q12,所述電感Lll的第一端分別與第一開關K1、電容Cll的第一端相連,電感Lll的第二端分別與開關管Qll的第二端、開關管Q12的第一端相連,所述開關管Qll的第一端與電容C12的第一端相連,所述電容C12的第二端、開關管Q12的第二端均與電容Cll的第二端相連。同理,所述第二電壓轉換單元6包括電容C21、電容C22、電感L21、開關管Q21和開關管Q22,并按照相同方式連接。 所述第一整流單元21為6個開關管Q13-Q18構成的三相全橋電路。同理,所述第二整流單元31為6個開關管Q23-Q28構成的三相全橋電路。所述第一濾波單元7由電感L12、電感L13、電感L14、電容C13、電容C14和電容C15組成,按照圖2所示方式連接。同理,所述第二濾波單元8由電感L22、電感L23、電感L24、電容C23、電容C24和電容C25組成,按照圖2所示方式連接。圖2所示的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單元4在第一充電接口 22與第一充電連接器相連,且第二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充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組、第一充電支路、第二充電支路和控制單元,所述第一充電支路包括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一充電接口,所述第二充電支路包括第二整流單元和第二充電接口,所述電池組通過第一整流單元與第一充電接口相連,所述電池組還通過第二整流單元與第二充電接口相連,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二整流單元相連,其中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接收到充電確認信號時,控制第一充電支路和第二充電支路對電池組進行充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充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組、第一充電支路、第二充電支路和控制單元,所述第一充電支路包括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一充電接口,所述第二充電支路包括第二整流單元和第二充電接口,所述電池組通過第一整流單元與第一充電接口相連,所述電池組還通過第二整流單元與第二充電接口相連,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二整流單元相連,其中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接收到充電確認信號時,控制第一充電支路和第二充電支路對電池組進行充電。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輛充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包括第一開關、第二開關和第三開關,所述第一開關的第一端與電池組相連,第一開關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二整流單元相連,所述第二開關連接于第一整流單元和第一充電接口之間,所述第三開關連接于第二整流單元和第二充電接口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充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包括第一預充電阻和第一預充開關,所述第一預充電阻和第一預充開關串聯后并接在第一開關的兩端。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車輛充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充電系統還包括第二預充電阻、第二預充開關、第三預充電阻和第三預充開關,所述第二預充電阻和第二預充開關串聯后并接在第二開關的兩端,所述第三預充電阻和第三預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廣明,張小輝,湯哲晴,劉建,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