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儲糧
,尤其是涉及。
技術介紹
糧食在儲藏過程中常會感染蟲害和糧食品質下降的問題,造成糧食的損失或品質下降而不宜食用。目前,為了保證糧食儲藏的安全,糧食儲備庫大多采用磷化氫熏蒸技術對糧堆進行殺蟲處理。但是利用磷化氫熏蒸殺蟲處理不僅在糧食中會殘留化學物質,對熏蒸殺蟲的操作者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傷害。再者,長期使用磷化氫熏蒸殺蟲會使儲糧蟲害產生抗藥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存環境日益重視,對高品質、無污染綠色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且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對糧油儲藏過程中熏蒸劑的使用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制。因此,現有的儲糧過程開始采用氣調儲糧技術,該技術是利用人工調整儲糧倉房內的空氣成分,產生缺氧或無氧,阻止有害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達到控制蟲害的孳生和蔓延、抑制霉菌繁殖、降低糧食呼吸及生理代謝強度和延緩糧食品質陳化的目的。氣調儲糧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降氧、加氮或二氧化碳、化學除氧劑。一、降氧是采用制氧機或分子篩除去儲糧倉房內的空氣中的氧氣,使之含量降到3%以下,進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種儲糧害蟲的生存。目前此方面的運用主要在稻米真空儲藏技術方面,國內外學者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史托雷等人研究認為,真空儲藏稻米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的發生。俄羅斯的莫斯科食品工藝研究所研究了真空儲藏后稻米的蒸煮品質,結果表明采用真空方法儲藏的稻米,其蒸煮品質好于在空氣中常規儲藏的稻米,蒸煮時間短,米飯的膨脹率大,色白松散,這說明真空儲藏方法能長期保持稻米原有的品質,與日本學者巖奇哲彌等人的研究結論一致,他們也認為在真空狀態下儲藏的稻米的食味好于在 ...
【技術保護點】
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氮系統、制氮環流系統、糧倉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充氮系統包括充氮制氮機組(100);該充氮制氮機組(100)的氮氣出口端通過充氮管道(303)與糧倉的儲糧通風管道進氣口連接相通,所述充氮管道(303)上設有進氣閥(501);所述環流系統包括制氮環流機組(200)和環流管道;所述環流管道包括糧倉內吸氣管道(201)、環流主管(202)和糧倉外環流支管(203);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設置在糧堆(301)的表層、表層上方或表層下方;所述制氮環流機組(200)的氮氣出口端與糧倉的儲糧通風管道通過環流充氮管道(304)連接相通,所述環流充氮管道(304)上設有閥門(502);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穿出糧面薄膜氣囊(302)與糧倉出氣管(305)連接相通;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上設有閥門(506);所述糧倉系統包括倉體(300)、糧堆(301)、設置在糧堆上方的糧面薄膜氣囊(302)、設置在糧堆(301)中的儲糧通風管道、充氮管道(303)、環流充氮管道(304)和出氣管(305);所述糧面薄膜氣囊(302)與糧堆(301)表面之間形成 ...
【技術特征摘要】
1.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氮系統、制氮環流系統、糧倉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 所述充氮系統包括充氮制氮機組(100);該充氮制氮機組(100)的氮氣出口端通過充氮管道(303 )與糧倉的儲糧通風管道進氣口連接相通,所述充氮管道(303 )上設有進氣閥(501); 所述環流系統包括制氮環流機組(200)和環流管道;所述環流管道包括糧倉內吸氣管道(201)、環流主管(202)和糧倉外環流支管(203);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設置在糧堆(301)的表層、表層上方或表層下方;所述制氮環流機組(200)的氮氣出口端與糧倉的儲糧通風管道通過環流充氮管道(304)連接相通,所述環流充氮管道(304)上設有閥門(502 );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穿出糧面薄膜氣囊(302)與糧倉出氣管(305)連接相通;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上設有閥門(506); 所述糧倉系統包括倉體(300)、糧堆(301)、設置在糧堆上方的糧面薄膜氣囊(302)、設置在糧堆(301)中的儲糧通風管道、充氮管道(303)、環流充氮管道(304)和出氣管(305);所述糧面薄膜氣囊(302)與糧堆(301)表面之間形成一密閉的空間;所述出氣管(305)與糧倉外環流主管(202)的一端和糧倉外環流支管(203)連接相通;所述糧倉外環流主管(202)的另一端與制氮環流機組(200)的進口連接相通;所述出氣管(305)上設有閥門(503),所述糧倉外環流支管(203)上設閥門(504); 所述自動控制系統包括中央處理器(400)、充氮制氮機組控制模塊(401)、制氮環流機組控制模塊(402)、壓力傳感器(403)、氧氣濃度傳感器(404)和糧堆溫度濕度傳感器(405);所述中央處理器(400)分別和充氮制氮機組控制模塊(401)、制氮環流機組控制模塊(402)、壓力傳感器(403)、氧氣濃度傳感器(404)和糧堆溫度濕度傳感器(405)相連接; 所述制氮環流機組(200)、環流充氮管道(304)、糧堆中的儲糧通風管道、糧倉內吸氣管道(201)、環流主管(202)形成循環環流通道; 所述充氮制氮機組(100)、充氮管道(303)、糧堆中的儲糧通風管道和出氣管(305)構成充氮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制氮機組(100)是變壓吸附制氮機組,工作流量為60 250m3/h,出口氮氣濃度為98 99. 5% ;或者所述充氮制氮機組(100)是膜分離式制氮機組,工作流量為30 200m3/h,出口氮氣濃度為95 99. 5% ;所述制氮環流機組(200)是膜分離式制氮機組,工作流量為30 200m3/h,出口氮氣濃度為95 99. 5%。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糧面薄膜氣囊(302)和糧堆(301)表面之間設壓力傳感器(403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403)為測距儀,該測距儀(403)設置在糧面薄膜氣囊(302)和糧倉頂部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糧堆(301)表面和糧面薄膜氣囊(302)之間、環流主管(202)和糧堆(301)中,分別至少設有I個氧氣濃度傳感器(404);優選地,所述糧堆(301)中的氧氣濃度傳感器(404)至少設有5個,在糧堆(301)的中心點設一個氧氣濃度傳感器(404),另外的氧氣濃度傳感器(404)設置在以中心點為中心的圓周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充環氣調儲糧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為了保證吸氣的均勻,所述糧倉內吸氣管道(201)包括吸氣主管(2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福君,俞旭龍,曹陽,吳獻民,趙會義,王晉孫,李燕羽,李濤,張洪清,吳紅軍,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義烏市糧食收儲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