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屬于農業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備盤、鋪土、播種、擺盤、施肥步驟,最終育成可以連同無紡布連一起取出移栽的油菜毯狀苗。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后,油菜發芽后根系可以進入無紡布內,相互交織,因此得以借助無紡布纖維巧妙彌補了油菜根系的欠發達,為形成毯狀苗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切實解決了油菜的毯狀苗育苗難題,可以得到與水稻秧同樣適于用插秧機移栽的毯狀油菜苗。并且合適規格的無紡布在插秧作業時,很容易被插秧機分秧機構切分,因此對插秧作業沒有妨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油菜苗培育方法,尤其是,屬于農業
技術介紹
育苗移栽油菜一直采用苗床育苗、人工移栽的種植方式,這種方式使用人工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近年來,人們千方百計試圖打破這種傳統種植方式。申請號為200720035047. 7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夾持式油菜裸苗移栽機,借助該機可以實現油菜裸苗的移栽,然而由于必須借助人工分揀、喂苗,因此移栽速度比傳統種植方式提高 十分有限,與水稻插秧之類的移栽種植效率差異很大。眾所周知,水稻的移栽技術已十分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常規步驟是在280X580矩形育苗盤中播種育苗,可以在田間、溫室、大棚中培育秧苗。這種育苗方法培育出的水稻秧苗根系與土壤纏結成一體,成為可拎、卷、疊而不散的秧片,即所謂的毯狀苗,因此可以通過插秧機切塊栽插。有關內容可以參見申請號為201110129961.9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要實現油菜的種植如同水稻一樣,可以借助插秧機進行高效移栽種植,關鍵是要攻克培育出毯狀苗的難題。因為油菜和水稻的特性差異很大,其根系結構完全不同。水稻為單子葉作物,無主根但有粗且長的眾多側根,根系發達,容易與土壤纏結成一體,形成秧片,而且秧苗莖桿上生長長條葉,可以大密度播種,播種密度大,單位面積秧苗多容易形成秧片;而油菜是雙子葉作物,菜苗主根發達,但側根細短,難以形成可以移置到插秧機上的苗片,播種密度大時難以保證菜苗素質。因此要實現油菜的插秧式移栽,首先必須妥善解決油菜的毯狀苗育苗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從而為借助插秧機實現油菜的高效移栽奠定基礎。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備盤-在規格化水稻育秧盤底部鋪墊無紡布,其規格宜選15-20g/m2 ;如先鋪一層塑料膜更好; 第二步、鋪土——取表層土壤,過網眼邊長4mm的孔篩,鋪放在準備好的育秧盤中,每盤加入含氮磷鉀的復合肥并混勻,再噴水使鋪土吸足水分; 第三步、播種——將曬種處理的預定量種子均勻播撒在鋪土灑水后的育秧盤中,種子預定量控制在每平方米5000-6000為宜;最好曬種處理后拌入烯效唑,IOOg種子拌入濃度為10%的烯效唑8-12mg為宜; 第四步、擺盤——用土壤蓋種,厚度2-3_,之后將育秧盤放置在碎土整平并開好排水溝的苗床上,每天澆水2-3次,出苗后減少澆水量,以不發生萎蔫為準;第五步、施肥一擺盤后每間隔2-3天,用主要含鉀、鈣、氮、鎂、鐵的營養液澆水一次;出苗后,一葉一心和二葉一心期,分別施尿素追肥,以O. 5-1. 5g/盤為宜; 第六步、移栽一待秧苗4-5葉期,即育成可以連同無紡布連一起取出移栽的油菜毯狀苗。由于油菜發芽后,其根系可以進入無紡布內,相互交織,因此得以借助無紡布纖維巧妙彌補了油菜根系的欠發達,為形成毯狀苗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切實解決了油菜的毯狀苗育苗難題,可以得到與水稻秧同樣適于用插秧機移栽的毯狀油菜苗。并且合適規格的無紡布在插秧作業時,很容易被插秧機分秧機構切分,因此對插秧作業沒有妨礙。由于采用了規格化水稻育秧盤,因此為使用現有水稻插秧機移栽創造了條件。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育秧盤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油菜毯狀苗培育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備盤一在圖I所示規格化水稻育秧盤(詳見《農業機械設計手冊上冊》中國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11月第I版P424中)底部鋪塑料膜再墊上15-20g/m2的無紡布;無紡布的作用是與發芽油菜的根系相互交織,從而形成理想的毯狀苗,徹底解決其根系不夠發達導致的秧苗易散開的問題,鋪塑料膜的作用是避免育秧盤底穿孔處的油菜根過于發達,使整盤的油菜生長均勻。第二步、鋪土——取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表層土壤,以防病蟲害,過網眼邊長4-5mm的孔篩,鋪放在準備好的育秧盤中,每盤加入45% (質量百分比)含量的氮磷鉀三元復合肥6-8g并混勻,再噴水,使鋪土吸足水分,相對含水率達90-100%,從而為油菜的發芽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步、播種——將曬種處理并拌入烯效唑的種子以下式計算預定量后,均勻播撒在鋪土灑水后的育秧盤中 播種量(g/盤)=每盤育苗數(以850-1000為宜)x千粒重(可以稱得,約為3. 5g/千粒)/1000/發芽率(可以實驗得到,正常為95%左右)/田間出苗率(可以實驗得到,通常為80%);IOOg種子拌入濃度為10%的烯效唑8-12mg為宜,其作用是抑制油菜的長高,這樣可以得到密植的壯苗。第四步、擺盤——用與鋪土相同的土壤蓋種,厚度2_3mm,之后將育秧盤放置在碎土整平并開好排水溝的苗床上,每天澆水2-3次,出苗后減少澆水量,以不發生萎蔫為準。第五步、施肥一擺盤后每間隔2-3天,用主要含鉀、鈣、氮、鎂、鐵的營養液(例如凡爾賽營養液,在I升水中均勻加入以下克數的各組分硝酸鉀O. 588、硝酸鈣0.720、磷酸銨O. 152、硫酸鎂0.294、氯化鐵O. 142、碘化鉀O. 00284、硼酸O. 00056、硫酸鋅O. 00056、硫酸錳0.00056)澆水一次;出苗后,一葉一心和二葉一心期,分別施尿素O.5-1. 5g/ 盤。第六步、移栽一待秧苗4-5葉期,從育秧盤將無紡布連同油菜形成的毯狀苗取出移栽。采用本實施例的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由于油菜發芽后,根系進入無紡布內,相互構成交織結構,同時采取了保證合理密植的一系列相關舉措,因此借助無紡布纖維彌補了油菜根系的欠發達,可以形成理想的毯狀苗,切實解決了油菜的毯狀苗育苗難題,得到了與水稻秧同樣適于用插秧機移栽的毯狀油菜苗。反復試樣表明,用本實施例方法得到的毯 狀油菜苗整體性好,育苗密度高,每平方米可育苗5000株以上,比常規苗床密度高50倍左右,既可節省秧田,又能適合機械化局面速栽插,從而大大減輕油菜移栽強度,提高移栽效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備盤——在規格化水稻育秧盤底部鋪墊無紡布;第二步、鋪土——取表層土壤,過網眼邊長4mm的孔篩,鋪放在準備好的育秧盤中,每盤加入含氮磷鉀的復合肥并混勻,再噴水使鋪土吸足水分;第三步、播種——將曬種處理的預定量種子均勻播撒在鋪土灑水后的育秧盤中;?第四步、擺盤——用土壤蓋種,厚度2?3mm,之后將育秧盤放置在碎土整平并開好排水溝的苗床上,每天澆水2?3次,出苗后減少澆水量,以不發生蔫苗為準;第五步、施肥——擺盤后每間隔2?3天,用主要含鉀?、鈣、氮、鎂、鐵的營養液澆水一次;出苗后,一葉一心和二葉一心期,分別施尿素追肥;第六步、移栽——待秧苗4?5葉期,即育成可以連同無紡布連一起取出移栽的油菜毯狀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備盤一在規格化水稻育秧盤底部鋪墊無紡布; 第二步、鋪土——取表層土壤,過網眼邊長4mm的孔篩,鋪放在準備好的育秧盤中,每盤加入含氮磷鉀的復合肥并混勻,再噴水使鋪土吸足水分; 第三步、播種——將曬種處理的預定量種子均勻播撒在鋪土灑水后的育秧盤中; 第四步、擺盤——用土壤蓋種,厚度2-3_,之后將育秧盤放置在碎土整平并開好排水溝的苗床上,每天澆水2-3次,出苗后減少澆水量,以不發生蔫苗為準; 第五步、施肥一擺盤后每間隔2-3天,用主要含鉀、鈣、氮、鎂、鐵的營養液澆水一次;出苗后,一葉一心和二葉一心期,分別施尿素追肥; 第六步、移栽一待秧苗4-5葉期,即育成可以連同無紡布連一起取出移栽的油菜毯狀苗。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在育秧盤和無紡布之間先鋪一層塑料膜。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無紡布規格為 15-20g/m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冷鎖虎,左青松,楊光,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