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5),所述的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5)的縱斷面、橫斷面呈弧形,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5)對稱放置且兩縱斷面具有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第一板體(1)與第二板體(5)的通過一個弧形的第三板體(3)連接形成整體為u形結構,所述的三塊板體上分別設有通孔(4)。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依據對寰樞椎表面預置進釘線弧度以及樞椎椎體前方表面預置進釘線弧度的解剖學測量,“U”形雙臂的弧度的設計使板體固有復位功能,可以滿足通過經口前路對脫位的寰樞椎進行松解、復位,同時進行前路寰樞椎板體內固定,達到松解,復位,固定同時完成,從而有效地避免前后聯合手術在松解減壓后脊柱極度不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
技術介紹
寰樞椎為枕頸移行部,形態結構復雜,具有高度活動性,當寰樞椎出現發育畸形、 外傷骨折、類風濕關節炎、腫瘤等病變,易使環樞椎不穩、半脫位、脫位等,對延髓與頸脊髓造成壓迫導致四肢麻木、肌力下降、頸部疼痛及頸椎不穩、頸部活動受限等。近年來,對前方失穩與壓迫等疾病的治療采用前路手術內固定的研究逐漸增多,主要是因為經口咽前路可一期完成減壓、復位、內固定與植骨融合,無需同時做后路內固定,大大減少了創傷,同時方便了手術操作,因而受到了脊柱外科醫師的廣泛關注與研究。既往的研究如1987年德國 Schmelzel和Harms等報道的經口咽寰樞椎鋼板即Harms鋼板、2001年德國學者Kandziora 等提出了前路寰樞椎鎖定鋼板(Anterior Atlantoaxial Locking Plate, AALP)以及后來改良的寰樞關節鎖定鋼板(Subarticular Atlanto Axial Locking Plate, SAALP)和 2004年由中國學者尹慶水等研發的寰樞椎復位鋼板系統(Transoral Pharyngeal Atlanto 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等,有的無螺釘鎖定功能,有的有鎖定功能而無復位功能, 有的鋼板自身無 復位作用而需專用的復位器等,各有其優缺點。2009年劉振華、牛國旗等在 Euro Spine、解剖與臨床雜志上報道用重建鋼板(Transoral Rconstruction Plate, TORP) 經口咽前路寰樞關節脫位的復位固定。其優點是預彎的鋼板可自動復位寰樞椎脫位,缺點是重建鋼板與螺釘之間沒有鎖定機制,易發生螺釘松動退釘現象。針對上述經口咽前路鋼板的缺點,我們希望可以摒棄其缺點研發更具優越性的寰樞椎內固定鋼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解決現有復位板體沒有考慮寰樞椎在矢狀位的生理弧度,且重建板體與螺釘之間沒有鎖定機制的缺陷。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所述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縱斷面、橫斷面呈弧形,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對稱放置且兩縱斷面具有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通過一個弧形的第三板體連接形成整體為u 形結構,所述的三塊板體上分別設有通孔。在上述的主要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以下進一步完善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第三板體設置在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間距較短的兩對應端。所述的所述的三塊板體上設有六個通孔。所述的所述的三塊板體上設有五個通孔。每個通孔的周邊設有一個相連通的鎖釘孔。所述的通孔為球形孔。所述的球形孔內表面設有摩擦槽。所述的球形孔內設有球形環,球形環的外表面設有與內摩擦槽相吻合的摩擦槽, 球形環的內表面設有錐螺紋。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依據對寰樞椎表面預置進釘線弧度以及樞椎椎體前方表面預置進釘線弧度的解剖學測量,“U”形雙臂的弧度的設計使板體固有復位功能,可以滿足通過經口前路對脫位的寰樞椎進行松解、復位,同時進行前路寰樞椎板體內固定,達到松解, 復位,固定同時完成,從而有效地避免前后聯合手術在松解減壓后脊柱極度不穩。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六孔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五孔主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圖I的側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球形環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包括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所述的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的縱斷面、橫斷面呈弧形,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對稱放置且兩縱斷面具有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在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間距較短的兩對應端, 如圖3所示,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通過一個弧形的第三板體3連接形成整體為u形結構,所述的每塊板體上分別設有兩個球形孔4,每個球形孔4的周邊還設有一個相連通的鎖釘孔2,每塊板體上分別設有兩個球形孔4和相應的鎖釘孔2,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 的球形孔4和相應的鎖釘孔2相對稱,第三板體3的兩球形孔4和相應的鎖釘孔2相對稱, 每個球形孔4的內表面設有內摩擦槽,如圖4所示,所述的球形孔4內還設有球形環6,球形環6的外表面設有與內摩擦槽相吻合的摩擦槽,球形環6的內表面設有錐螺紋。如圖2所示,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包括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所述的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的縱斷面、橫斷面呈弧形,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對稱放置且兩縱斷面具有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在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間距較短的兩對應端, 如圖3所示,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通過一個弧形的第三板體3連接形成整體為u形結構,所述的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分別設有兩個球形孔4,每個球形孔4的周邊還設有一個相連通的鎖釘孔2,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球形孔4和相應的鎖釘孔2相對稱,第三板體3上設有一個球形孔4和相應的鎖釘孔2且位于第三板體3中間部位,每個球形孔4的內表面設有內摩擦槽,所述的球形孔4內還設有球形環6,球形環6的外表面設有與內摩擦槽相吻合的摩擦槽,球形環6的內表面設有錐螺紋。“U”狀外形成功的避開寰椎前結節最薄的軟組織區域,減小了切口縫合時的張力, 使感染和內固定物外露的風險大大減少;“u”形雙臂的弧度的設計使板體固有復位功能。 可以滿足通過經口前路對脫位的寰樞椎進行松解、復位,同時進行前路寰樞椎板體內固定, 達到松解,復位,固定同時完成,從而有效地避免前后聯合手術在松解減壓后脊柱極度不穩,搬動或術中翻身可能造成脊髓損傷的危險和二期后路手術;板體上開有球形環的球形孔4,球形孔4的內表面設有內摩擦槽,球形環6的外壁設有與內摩擦槽相吻合的外摩擦槽,球形環6的內表面設有錐螺紋,球形環6和板體的內 孔都為球形,裝配后球形環6可在球形孔4內自由轉動且不易脫出;球形環6的外壁和球形孔4的內表面的摩擦槽有效增加了球形環6與板體之間的摩擦力,使球形環6易定向;所述的鎖釘孔2內可配合定位銷,可以有效的防止螺釘旋入時球形環6跟轉,這樣可以使板體和螺釘發生多角度的鎖定,其優越性表現為①增加內固定的穩定性,防止螺釘松動內固定失敗。②螺釘與板體之間具有整體角度效應且能降低脊髓或椎動脈損傷、手術難度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采用錐形螺釘的優勢①錐形螺釘抗拔出力較好。②錐形螺釘滿足多角度鎖定機制的要求,在螺釘選入的過程中完成釘尾和板體鎖釘孔的牢固結合;采用單皮質螺釘可以降低脊髓損傷的風險同時也可以達到足夠的穩定(Maiman等進行了 Caspar板體的螺釘拔出力實驗,單皮質固定和雙皮質固定的最大拔出力無顯著差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5),所述的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5)的縱斷面、橫斷面呈弧形,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5)對稱放置且兩縱斷面具有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第一板體(1)與第二板體(5)的通過一個弧形的第三板體(3)連接形成整體為u形結構,所述的三塊板體上分別設有通孔(4)。
【技術特征摘要】
1.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 所述的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的縱斷面、橫斷面呈弧形,第一板體(I)和第二板體(5) 對稱放置且兩縱斷面具有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通過一個弧形的第三板體(3)連接形成整體為u形結構,所述的三塊板體上分別設有通孔(4)。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板體(3)設置在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間距較短的兩對應端。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經口咽寰樞椎前路解剖型鎖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三塊板體上設有六個通孔(4 )。4.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國旗,劉振華,胡火星,徐宏偉,方五洲,丁祥,
申請(專利權)人:牛國旗,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