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箱形柱翻轉機構,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設置橫梁,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端分別與左擺臂和右擺臂轉動連接;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部安裝左油缸和右油缸,左油缸的活動端與左擺臂轉動連接,右油缸的活動端與右擺臂轉動連接;在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安裝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主動軸連接,在主動軸上固定主動鏈輪,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安裝多個被動鏈輪;在所述左主動鏈輪、右主動鏈輪和多個被動鏈輪上繞設鏈條,鏈條的一端繞設在右主動鏈輪,另一端依次繞過被動鏈輪和箱形柱工件后,繞設在左主動鏈輪上。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實現箱形柱180度翻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箱形柱翻轉機構,尤其是一種實現箱形柱180度翻轉的裝置,屬于機械設備
技術介紹
在已有技術中,對箱形柱另一方向焊縫進行焊接時,通常采用行車吊運和人工手工調整的方式進行翻轉,這種方式工作效率極低、工人勞動強度大,需大量作業時間才能調整到位,自動化程度極低,并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箱形柱翻轉機構,可以實現箱形柱180度翻轉,以完成箱形柱另一方向焊縫的焊接。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箱形柱翻轉機構,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設置橫梁,橫梁的兩端分別與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固定;特征是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端分別固定第二左被動軸和第二右被動軸,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端分別通過第二左被動軸和第二右被動軸與左擺臂和右擺臂的一端連接;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部分別安裝左油缸座和右油缸座,右油缸座與右油缸的固定端轉動連接,左油缸座與左油缸的固定端轉動連接,左油缸的活動端與左擺臂的中部轉動連接,右油缸的活動端與右擺臂的中部轉動連接;在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安裝左驅動電機和右驅動電機,左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左主動軸連接,右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右主動軸連接,在左主動軸和右主動軸上分別固定左主動鏈輪和右主動鏈輪;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分別安裝第一左被動軸和第一右被動軸,在第一左被動軸上通過第一左被動軸軸承設置第一左被動鏈輪,在第一右被動軸上通過第一右被動軸軸承設置第一右被動鏈輪;在所述第二左被動軸上通過第二左被動軸軸承設置第二左被動鏈輪,在所述第二右被動軸上通過第二右被動軸軸承設置第二右被動鏈輪;在所述左擺臂遠離左立柱的一端固定第三左被動軸,在第三左被動軸上通過第三左被動軸軸承設置第三左被動鏈輪;在所述右擺臂遠離右立柱的一端固定第三右被動軸,在第三右被動軸上通過第三右被動軸軸承設置第三右被動鏈輪;在所述右主動鏈輪、左主動鏈輪、第一右被動軸、第一左被動軸、第二右被動鏈輪、第二左被動鏈輪、第三右被動鏈輪和第三左被動鏈輪上繞設鏈條,鏈條的一端繞設在右主動鏈輪,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一右被動軸、第二右被動鏈輪、第三右被動鏈輪、箱形柱工件、第三左被動鏈輪、第二左被動鏈輪、第一左被動軸后,繞設在左主動鏈輪上。所述左主動軸和右主動軸分別通過主動軸軸承安裝在橫梁上,主動軸軸承的兩外側分別設置端蓋和透蓋,在主動軸軸承和左主動鏈輪、右主動鏈輪之間分別設置隔套。在所述第一左被動軸和第一右被動軸的軸端分別設置第一左擋板和第一右擋板;在所述第一左被動軸軸承與第一左被動鏈輪之間設置第二左隔套,在第一右被動軸軸承與第一右被動鏈輪之間設置第二右隔套。在所述第二左被動軸的軸端設置第二左擋板,第二左被動軸軸承與第二左被動鏈輪之間設置第三左隔套。在所述第二右被動軸的軸端設置第二右擋板,第二右被動軸軸承與第二右被動鏈輪之間設置第三右隔套。在所述第三左被動軸的軸端設置第三左擋板,在第三左被動軸軸承與第三左被動鏈輪之間設置第四左隔套。在所述第三右被動軸的軸端設置第三右擋板,在第三右被動軸軸承與第三右被動鏈輪之間設置第四右隔套。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緊湊、合理,操作方便、快捷、自動化程度高,勞動強度低,減少安全隱患;可以實現箱形柱180度翻轉,以完成箱形柱另一方向焊縫的焊接,很適合大批量箱形柱的焊接生產工作。 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圖。圖3為圖I的B-B剖視圖。圖4為圖I的B’ -B’剖視圖。圖5為圖I的C-C剖視圖。圖6為圖I的C’ -C’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 圖6所示所述箱形柱翻轉機構包括右立柱I、橫梁2、右驅動電機3、右油缸座4-1、左油缸座4-2、第一右銷軸5-1、第一左銷軸5-2、右油缸6、左油缸7、左驅動電機8、左立柱9、右擺臂10、第二右銷軸11-1、第二左銷軸11-2、左擺臂12、端蓋13、右主動軸14-1、左主動軸14-2、主動軸軸承14-3、第一隔套15、右主動鏈輪16_1、左主動鏈輪16_2、透蓋17、第一右擋板18-1、第一左擋板18-2、第一右被動軸19-1、第一左被動軸19_2、第一右被動軸軸承19-11、第一左被動軸軸承19-21、第一右被動鏈輪20-1、第一左被動鏈輪20-2、第二右隔套21-1、第二左隔套21-2、第二右擋板22_1、第二左擋板22_2、第二右被動軸23-1、第二左被動軸23-2、第二右被動軸軸承23-11、第二左被動軸軸承23-21、第二右被動鏈輪24-1、第二左被動鏈輪24-2、第三右隔套25-1、第三左隔套25_2、第三右擋板26_1、第三左擋板26-2、第三右被動軸27-1、第三左被動軸27-2、第三右被動軸軸承27-11、第三左被動軸軸承27-21、第三右被動鏈輪28-1、第三左被動鏈輪28-2、第四右隔套29_1、第四左隔套29-2、鏈條30、箱形柱工件31等。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左立柱9和右立柱1,左立柱9和右立柱I的下端設置橫梁2,橫梁2的兩端分別通過聯接螺栓與左立柱9和右立柱I的下端固定; 如圖5、圖6所示,在所述左立柱9和右立柱I的上端分別固定第二左被動軸23-2和第二右被動軸23-1,左立柱9和右立柱I的上端分別通過第二左被動軸23-2和第二右被動軸23-1與左擺臂12和右擺臂10的一端連接;在所述左立柱9和右立柱I的下部分別安裝左油缸座4-2和右油缸座4-1,在右油缸座4-2上通過第一右銷軸5-1與右油缸6的固定端轉動連接,在左油缸座4-1上通過第一右銷軸5-2與左油缸7的固定端轉動連接,所述左油缸7的活動端通過第二左銷軸11-2與左擺臂12的中部轉動連接,右油缸6的活動端通過第二右銷軸11-1與右擺臂10的中部轉動連接; 如圖2所示,在所述橫梁2的兩端分別安裝左驅動電機8和右驅動電機3,左驅動電機8的動力輸出端與左主動軸14-2連接,右驅動電機3的動力輸出端與右主動軸14-1連接,在左主動軸14-2和右主動軸14-1上分別固定左主動鏈輪16-2和右主動鏈輪16_1 ;所述左主動軸14-2和右主動軸14-1分別通過主動軸軸承14-3安裝在橫梁2上,主動軸軸承14_3的兩外側分別設置端蓋13和透蓋17,在主動軸軸承14-3和左主動鏈輪16-2、右主動鏈輪16-1之間分別設置隔套15 ; 如圖3、圖4所示,在所述左立柱9和右立柱I的下端分別安裝第一左被動軸19-2和第一右被動軸19-1,在第一左被動軸19-2上通過第一左被動軸軸承19-21設置第一左被動鏈輪20-2,在第一右被動軸19-1上通過第一右被動軸軸承19-11設置第一右被動鏈輪20_1 ; 在所述第一左被動軸19-2和第一右被動軸19-1的軸端分別設置第一左擋板18-2和第一右擋板18-1 ;在所述第一左被動軸軸承19-21與第一左被動鏈輪20-2之間設置第二左隔套21-2,在第一右被動軸軸承19-11與第一右被動鏈輪20-1之間設置第二右隔套21_1 ;如圖5、圖6所示,在所述第二左被動軸23-2上通過第二左被動軸軸承23-21設置第二左被動鏈輪24-2,在第二左被動軸23-2的軸端設置第二左擋板22-2,第二左被動軸軸承23-21與第二左被動鏈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箱形柱翻轉機構,包括左立柱(9)和右立柱(1),左立柱(9)和右立柱(1)的下端設置橫梁(2),橫梁(2)的兩端分別與左立柱(9)和右立柱(1)的下端固定;其特征是:在所述左立柱(9)和右立柱(1)的上端分別固定第二左被動軸(23?2)和第二右被動軸(23?1),左立柱(9)和右立柱(1)的上端分別通過第二左被動軸(23?2)和第二右被動軸(23?1)與左擺臂(12)和右擺臂(10)的一端連接;在所述左立柱(9)和右立柱(1)的下部分別安裝左油缸座(4?2)和右油缸座(4?1),右油缸座(4?2)與右油缸(6)的固定端轉動連接,左油缸座(4?1)與左油缸(7)的固定端轉動連接,左油缸(7)的活動端與左擺臂(12)的中部轉動連接,右油缸(6)的活動端與右擺臂(10)的中部轉動連接;在所述橫梁(2)的兩端分別安裝左驅動電機(8)和右驅動電機(3),左驅動電機(8)的動力輸出端與左主動軸(14?2)連接,右驅動電機(3)的動力輸出端與右主動軸(14?1)連接,在左主動軸(14?2)和右主動軸(14?1)上分別固定左主動鏈輪(16?2)和右主動鏈輪(16?1);在所述左立柱(9)和右立柱(1)的下端分別安裝第一左被動軸(19?2)和第一右被動軸(19?1),在第一左被動軸(19?2)上通過第一左被動軸軸承(19?21)設置第一左被動鏈輪(20?2),在第一右被動軸(19?1)上通過第一右被動軸軸承(19?11)設置第一右被動鏈輪(20?1);在所述第二左被動軸(23?2)上通過第二左被動軸軸承(23?21)設置第二左被動鏈輪(24?2),在所述第二右被動軸(23?1)上通過第二右被動軸軸承(23?11)設置第二右被動鏈輪(24?1);在所述左擺臂(12)遠離左立柱(9)的一端固定第三左被動軸(27?2),在第三左被動軸(27?2)上通過第三左被動軸軸承(27?21)設置第三左被動鏈輪(28?2);在所述右擺臂(10)遠離右立柱(1)的一端固定第三右被動軸(27?1),在第三右被動軸(27?1)上通過第三右被動軸軸承(27?11)設置第三右被動鏈輪(28?1);在所述右主動鏈輪(16?1)、左主動鏈輪(16?2)、第一右被動軸(19?1)、第一左被動軸(19?2)、第二右被動鏈輪(24?1)、第二左被動鏈輪(24?2)、第三右被動鏈輪(28?1)和第三左被動鏈輪(28?2)上繞設鏈條(30),鏈條(30)的一端繞設在右主動鏈輪(16?1),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一右被動軸(19?1)、第二右被動鏈輪(24?1)、第三右被動鏈輪(28?1)、箱形柱工件(31)、第三左被動鏈輪(28?2)、第二左被動鏈輪(24?2)、第一左被動軸(19?2)后,繞設在左主動鏈輪(16?2)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長海,楊念記,吳信保,張盛,周軍記,劉新立,周洪根,何家紅,孫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