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涉及液晶顯示器領域,能夠在顯示裝置背光效果不佳時,及時調整側光源。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組,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導光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邊沿設置的背板,所述背板面向所述導光板的一側設置有側光源;所述背板通過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樞接,且所述背板可圍繞所述旋轉軸轉動,以帶動所述側光源轉動并改變所述側光源出射光線的方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光電顯示技術的日益成熟,平板顯示設備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液晶平板顯示基于其壽命長、光效高、低輻射、低功耗的特點,逐漸成為了近年來顯示設備產品主流的研究方向。液晶顯示裝置主要是由顯示面板和背光組件構成,其中背光組件的作用是為顯示面板提供足夠亮度和高均勻性的照明,以保證顯示器的顯示質量。但專利技術人在研發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側光式背光源出射光線的發散角度是固定的,因此當出現光源引起的顯示效果不佳的情形時,比如因光源光線分布不均引起顯示器圖像顯示的亮暗不均現象,技術人員無法通過調整光源來改善這種情況,使得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受到了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側光源背板上設置旋轉軸,在顯示裝置背光效果不佳時,及時調整側光源的出射光線的方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導光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邊沿設置的背板,所述背板面向所述導光板的一側設置有側光源;所述背板通過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樞接,且所述背板可圍繞所述旋轉軸轉動。進一步的,所述背板與所述導光板的法線方向的夾角不大于所述側光源出射光線的發散角度。進一步的,所述導光板面向所述側光源的側面為凹面。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軸可旋轉的最大角度不大于所述側光源出射光線的發散角度。進一步的,所述導光板凹面所形成的凹陷空間大于所述側光源轉動所需的空間。進一步的,所述側光源為發光二極管。進一步的,側光式背光模組,還包括用以控制所述旋轉軸的旋轉的控制模塊。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背光模組背板上設置旋轉軸,使得背板可隨旋轉軸的旋轉而轉動,進而帶動側光源的轉動以及時對側光源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讓側光源達到最佳的效果,提高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側光式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轉動后的側光式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底板;2、背板;3、旋轉軸;4、側光源;5、導光板;6、反射膜層;7、光學膜層;8、液晶面板;9、框架。具體實施方式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能夠在顯示裝置背光效果不佳時,及時調整側光源以下描述中,為了說明而不是為了限定,提出了諸如特定系統結構、接口、技術之類的具體細節,以便透切理解本專利技術。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實現本專利技術。在其它情況中,省略對眾所周知的裝置、電路以及方法的詳細說明,以免不必要的細節妨礙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下面結合下述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做詳細描述。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如圖I所示,包括底板I、設置在底板I上方的導光板5以及沿底板I的邊沿設置的背板2,背板I面向導光板5的一側設置有側光源4,背板I通過旋轉軸3與底板2相樞接,且背板I可圍繞旋轉軸3轉動。本實施例側光式背光模組旋轉后的效果,如圖2所示,轉動旋轉軸3后,背板2與底板I所成的角度發生了改變。同時,背板2的轉動帶動了側光源4的轉動,轉動后的側光源4出射光線的方向也發生了改變,由此顯示裝置的背光效果也產生了相應的改變。通過上述方式,可以對側光源的出射光線的方向做出適當的調整。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組,通過在背光模組背板上設置旋轉軸,使得背板可隨旋轉軸的旋轉而轉動,進而帶動側光源的轉動以及時對側光源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讓側光源達到最佳的效果,提高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進一步的,背板2與導光板5的法線方向的夾角不大于側光源4的發散角度。側光源4在出射光線時會呈現一定的張角,在該張角范圍內側光源4都會有光線發出。當所述側光源4水平放置時,光源的張角與水平方向所形成的夾角稱之為側光源4的發散角度,該發散角度等于張角的二分之一。而旋轉軸3旋轉時會帶動背板2的轉動進而改變側光源4出射光線的方向。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例方式,當背板2與導光板5的法線方向的夾角剛好等于側光源4的發散角度時,此時側光源4發出的光線剛好可從水平方向進入導光板。若旋轉軸3的旋轉角度過大,側光源4發出的光線無法從水平方向進入導光板,導致導光板5中的部分范圍因沒有光線進入而產生暗區。因此,當背板2與導光板5的法線方向的夾角不大于側光源4的發散角度時,可以保證導光板5中不會產生暗區。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組,如圖I所述,還包括反射膜層6、光學膜層7、液晶面板8、框架9,反射膜層6位于導光板5的下表面,用以反射側光源4的光線;光學膜層7位于導光板5的上表面,用以匯聚從導光板5的上表面出射的光線;液晶面板8位于光學膜層7的外側;框架9位于底板I以及背板2的外側,用以固定并保護背光模組的內部結構。進一步的,導光板5面向側光源4的側面為凹面,導光板5凹面所形成的凹陷空間大于側光源4轉動所需的空間,用以為側光源4轉動留出空間,并且凹面會對光線起到發散作用,可以使得側光源4發射的光線進入導光板5后分布的更加均勻。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組,還包括控制模塊,用以控制所述旋轉軸3的旋轉的控制模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旋轉軸3的旋轉方式通過控制模塊進行控制。該控制模塊可以設置在顯示裝置最外層的殼體上,對控制模塊的操作方法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設計,例如可在外殼上設置控制模塊操作按鈕,通過按下按鈕來發出指令完成操作。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控制旋轉軸的轉動還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實現,在此不做限定。此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組。 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背光模組背板上設置旋轉軸,使得背板可隨旋轉軸的旋轉而轉動,進而帶動側光源的轉動以及時對側光源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讓側光源達到最佳的效果,提高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導光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邊沿設置的背板,所述背板面向所述導光板的一側設置有側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通過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樞接,且所述背板可圍繞所述旋轉軸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與所述導光板的法線方向的夾角不大于所述側光源出射光線的發散角度。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面向所述側光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導光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邊沿設置的背板,所述背板面向所述導光板的一側設置有側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通過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樞接,且所述背板可圍繞所述旋轉軸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池海,尹大根,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