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光學膜片、彈性體以及定位柱;其中,彈性體支撐導光板角落部位,光學膜片設置于導光板的背對彈性體的一側;定位柱凸起設置于彈性體的朝向光學膜片的一側,光學膜片的邊緣處至少設有一耳部,耳部設有定位孔,定位孔套設于定位柱上,定位柱至少部分突出定位孔;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為膨脹部,膨脹部直徑大于定位孔的直徑。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方式還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防止光學膜片跳脫,保證背光模組的光學品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
,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技術介紹
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為液晶面板的顯示提供光線。其中,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和設于導光板出光面的若干光學膜片。背光模組中光學膜片定位的可靠性與否會影響到背光模組的光學品質。現有技術中,定位光學膜片的一種方法為橡膠體支撐導光板的四個角落部位,光學膜片設置于導光板背對橡膠體的一側上,在橡膠體上設置向上凸起的固定柱,光學膜片套設于固定柱上,進一步在光學膜片上貼附膠帶以定位光學膜片。本申請專利技術人在長期研發中發現,現有技術中采用膠帶進行固定光學膜片,在光學膜片受熱膨脹時膠帶松脫,進而造成光學膜片的跳脫,不能實現其定位作用,影響背光模組的光學品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能夠防止光學膜片跳脫,保證背光模組的光學品質。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光學膜片、彈性體以及定位柱;其中,彈性體支撐導光板角落部位,光學膜片設置于導光板的背對彈性體的一側;定位柱凸起設置于彈性體的朝向光學膜片的一側,光學膜片的邊緣處至少設有一耳部,耳部設有定位孔,定位孔套設于定位柱上,定位柱至少部分突出定位孔;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為膨脹部,膨脹部直徑大于定位孔的直徑。其中,背光模組還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設有固定孔,固定件的固定孔對應套設于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而形成膨脹部。其中,背光模組還包括膠框,設置于光學膜片背對導光板的一側,膠框對應定位柱突出定位孔部分的位置設有固定孔,膠框的固定孔對應套設于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而形成膨脹部。其中,彈性體對應定位柱的位置設置有插孔,定位柱下端插設于插孔中。其中,彈性體為橡膠體。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組,其包括導光板、光學膜片、彈性體以及定位柱;其中,彈性體支撐導光板角落部位,光學膜片設置于導光板的背對彈性體的一側;定位柱凸起設置于彈性體的朝向光學膜片的一側,光學膜片的邊緣處至少設有一耳部,耳部設有定位孔,定位孔套設于定位柱上,定位柱至少部分突出定位孔;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為膨脹部,膨脹部直徑大于定位孔的直徑;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顯示面板,設置于光學膜片背對導光板的一側。其中,背光模組還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設有固定孔,固定件的固定孔對應套設于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而形成膨脹部。其中,背光模組還包括膠框,設置于光學膜片背對導光板的一側,膠框對應定位柱突出定位孔部分的位置設有固定孔,膠框的固定孔對應套設于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而形成膨脹部。其中,彈性體對應定位柱的位置設置有插孔,定位柱下端插設于插孔中。其中,彈性體為橡膠體。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通過將彈性體上的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設為膨脹部,膨脹部的直徑大于定位孔的直徑,通過直徑較大的膨脹部的設計,能夠防止光學膜片跳脫,保證背光模組的光學品質。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中彈性體與定位柱組裝前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組裝前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組裝前的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組裝后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組裝后的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二實施方式組裝后的部分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二實施方式組裝前的部分立體示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二實施方式組裝后的截面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液晶顯示裝置實施方式組裝后的截面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均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一并參閱圖1、2、3、4、5。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10第一實施方式包括導光板11、光學膜片12、彈性體13、定位柱14以及固定件15。彈性體13設置于導光板11的角落處以支撐導光板11的角落部位,彈性體13是方體,并且在一角部挖去而形成方體槽,導光板11的角部形狀與彈性體13的方體槽形狀適配,使得導光板11的角部能夠置于方體槽中。光學膜片12設置于導光板11的背對彈性體13的一側。彈性體13為橡膠體,其數量可為四個,分別對應導光板11的四個角落而設置;四個彈性體13也可一體成型成為一個彈性體,此處不作過多限制。定位柱14凸起設置于彈性體13的朝向光學膜片12的一側。其中,彈性體13對應定位柱14的位置設置有插孔131,定位柱14下端可通過過盈配合等方式插設于插孔131中。此外,也可取消插孔131的設置,定位柱14直接固定于彈性體13上。定位柱14為不銹鋼柱、鋁柱、鋁合金柱、銅柱或鐵柱等。光學膜片12的邊緣處至少設有一耳部121,耳部121設有定位孔122,定位孔122套設于定位柱14上,定位柱14至少部分突出定位孔122。其中,定位柱14突出定位孔122的部分為膨脹部,膨脹部的直徑大于定位孔1225的直徑。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固定件15的設計而形成膨脹部。具體如下固定件15設有固定孔151,固定件15的固定孔151對應套設于定位柱14突出定位孔122的部分而形成膨脹部。固定件15的形狀可為頂部為圓臺,與頂部連接的底部為圓柱體,其中,圓柱體的直徑大于定位孔122的直徑。當固定件15的固定孔151與定位柱14的凹凸結構組裝配合后,位于固定孔151之外的固定件15部分對其朝向的光學膜片12形成一定的覆蓋區域,覆蓋區域可有效地防止光學膜片12跳脫。固定件15的材料可為塑膠、橡膠等材料。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固定件15也可為圓柱體或矩形塊等其他形狀的部件。可以理解,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通過固定件15開設固定孔151,固定件15的固定孔151對應套設于定位柱14突出定位孔122的部分而形成膨脹部,膨脹部的直徑大于定位孔122的直徑,通過直徑較大的膨脹部的設計,能夠防止光學膜片12跳脫,保證背光模組10的光學品質。請一并參閱圖6、7、8,本專利技術背光模組20第二實施方式包括導光板21、光學膜片22、彈性體23、定位柱24以及膠框25。彈性體23設置于導光板21的角落處以支撐導光板21的角落部位,光學膜片22設置于導光板21的背對彈性體23的一側。定位柱24凸起設置于彈性體23的朝向光學膜片22的一側。光學膜片22的邊緣處至少設有一耳部221,耳部221設有定位孔222,定位孔222套設于定位柱24上,定位柱24至少部分突出定位孔222。其中,定位柱24突出定位孔222的部分為膨脹部,膨脹部的直徑大于定位孔222的直徑。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膠框25的設計而形成膨脹部。具體如下膠框25設置于光學膜片22背對導光板21的一側,膠框25對應定位柱24突出定位孔222部分的位置設有固定孔251,膠框25的固定孔251套設于定位柱24的突出定位孔222部分。此處整個膠框25即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所定義的膨脹部。膠框25的長度大于定位孔222的直徑。當膠框25的固定孔251與定位柱24的凹凸結構組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光板、光學膜片、彈性體以及定位柱;其中,所述彈性體支撐導光板角落部位,所述光學膜片設置于導光板的背對彈性體的一側;所述定位柱凸起設置于彈性體的朝向光學膜片的一側,所述光學膜片的邊緣處至少設有一耳部,所述耳部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設于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至少部分突出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突出定位孔的部分為膨脹部,所述膨脹部直徑大于定位孔的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沖,蕭宇均,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