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包括排潮管道、上料輸送機、罐體、封閉帽、供熱送風機、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供煤粉/煤氣管道、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存灰斗、供熱管和產品輸出機,本加熱罐還包括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和補充供熱管,供熱管和補充供熱管安裝在罐體內,補充供熱管套在供熱管外部,補充供熱管長度小于供熱管;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的熱源輸出端與供熱送風機的底部連接,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的熱源輸出端與封閉帽的側面或者頂部連接,第二離心風機的一端與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連接。本設備結構合理、效率高、安全性好、比原有的干燥加熱設備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褐煤提質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
技術介紹
褐煤的形成距地表很淺,自身含水量較大,加之在形成煤的過程中夾雜一定數量的砂、土等雜質,燃燒熱值很低,因此,褐煤作為工業動力用煤,在市場競爭中與其它煤種相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突出的問題有水分高、密度低、熱值低(大卡低)、揮發份高。本專利技術針對專利號ZL200810136962. 4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原有的罐體內熱量不夠足、褐煤烘干效果不夠理想,褐煤在罐內轉動形成阻礙加熱熱源的流通,加熱不均勻,從而導致加熱效率低,影響產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針對滾筒式脫水離心加溫罐內加熱設備進行改進,從而提高產能的同時使結構更加簡單、效率更高。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如下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包括排潮管道、上料輸送機、罐體、封閉帽、供熱送風機、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供煤粉/煤氣管道、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存灰斗、供熱管和產品輸出機,罐體的一端為進料端,進料端開有進料口,上料輸送機與進料口連接,其上端連接有排潮管道,排潮管道的下端與存灰斗連接,存灰斗與供煤粉/煤氣管道的一端連接,供煤粉/煤氣管道另外一端與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連接,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與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連接,罐體的另外一端為出料端,出料端開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封閉帽下端,出料口連接有產品輸出機,本設備還包括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和補充供熱管,供熱管和補充供熱管安裝在罐體內,補充供熱管套在供熱管外部,補充供熱管長度小于供熱管;供熱管和補充供熱管同向的一端位于與封閉帽內,并與供熱送風機的熱源輸出口相對應,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的熱源輸出端與供熱送風機的底部連接,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的熱源輸出端與封閉帽的側面或者頂部連接,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的一端與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連接,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的另外一端與供煤粉/煤氣管道連接;兩個煤粉/煤氣加熱爐所產生的熱源經過封閉帽后,分別沿罐體與補充供熱管之間的空隙、供熱管內部、供熱管與補充供熱管之間的空隙向進料端流通,將罐體內的褐煤原料均勻加熱。本專利技術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I、所述的加熱管或/和補充供熱管為多層,每層之間留有空氣流通的空隙。2、所述的罐體與水平面成3-10度傾角,進料端為高端,出料端為低端。3、所述的罐體的進料端安裝有引風機。4、所述的罐體為滾桶式,內壁安裝有多個揚料板,通過滾桶轉動,將揚料板上的褐煤原料揚下受熱干燥。5、所述的罐體外部安裝有齒輪和多個滾圈,齒輪通過驅動電機驅動,每個滾圈安裝在兩個托輪上,每個托輪固定安裝于設備基礎上。本專利技術結構合理、效率高、安全性好、比原有的干燥加熱設備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其中I、排潮管道,2、上料輸送機,3、罐體,4、齒輪,5、滾圈,6、補充供熱管,7、封閉帽,8、供熱送風機,9、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10、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1、驅動電機,12、供熱管,13、托輪,14、供煤粉/煤氣管道,15、存灰斗,16、產品輸出機,17、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8、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說明書附圖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 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包括排潮管道I、上料輸送機2、罐體3、封閉帽7、供熱送風機8、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0、供煤粉/煤氣管道14、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9、存灰斗15、供熱管12和產品輸出機16,罐體3的一端為進料端,進料端開有進料口,上料輸送機與進料口連接,其上端連接有排潮管道1,排潮管道I的下端與存灰斗15連接,存灰斗15與供煤粉/煤氣管道14的一端連接,供煤粉/煤氣管道14另外一端與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0連接,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0與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9連接,罐體3的另外一端為出料端,出料端開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封閉帽7下端,出料口連接有產品輸出機16,本設備還包括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7、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18和補充供熱管6,供熱管12和補充供熱管6安裝在罐體7內,補充供熱管6套在供熱管12外部,補充供熱管6長度小于供熱管12 ;供熱管12和補充供熱管6同向的一端位于與封閉帽7內,并與供熱送風機8的熱源輸出口相對應,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9的熱源輸出端與供熱送風機8的底部連接,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18的熱源輸出端與封閉帽7的側面或者頂部連接,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7的一端與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18連接,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17的另外一端與供煤粉/煤氣管道連接;兩個煤粉/煤氣加熱爐所產生的熱源經過封閉帽7后,分別沿罐體7與補充供熱管6之間的空隙、供熱管12內部、供熱管12與補充供熱管6之間的空隙向進料端流通,將罐體7內的褐煤原料均勻加熱。所述的罐體3內滾筒式內壁安裝有多個揚料板,通過滾桶轉動,將揚料板上的褐煤原料揚下受熱干燥。所述的罐體外部安裝有齒輪4和多個滾圈5,齒輪4通過驅動電機11驅動,每個滾圈5安裝在兩個托輪13上,每個托輪13固定安裝于設備基礎上。所述的罐體7與水平面成3度左右傾角,進料端為高端,出料端為低端。本加熱罐與有機易燃體/煤粉/水蒸氣分離設備、水霧式煙/氣/粉凈化設備和煙道配套使用。其中,具體實施時存灰斗與煤粉倉連接,排潮管道與除塵/引風設備連接。煤粉/煤氣加熱爐以及供熱送風機設在加熱罐的底端,供熱送風機將熱源送入到加熱管內,以補充熱源。實施例2本實施例結構與實施例I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加熱管和補充供熱管為3層,每層之間留有空氣流通的空隙,罐體7的進料端安裝有引風機。所述的罐體7與水平面成10度傾角。本設備中各部件均可以由已有技術得到,在風機的作用下將滾筒式脫水離心加溫儲煤罐體內的粉塵、蒸氣、煙塵等易燃、易爆物質分離出來,以離心手段防止褐煤在滾筒式脫水離心加溫儲煤罐體內受熱產生粉塵煤氣爆炸,然后對粉塵、蒸汽等雜質通過凈化系統處理,雜質則產生沉淀進入凈化系統,蒸汽通過煙囪排出。本實施例1-2中煙塵等經分離系 統、凈化設備處理未畫出,不在申請范圍之內。本設備除分離出土、砂矸石外,還最大極限地脫出原煤中全水分90%以上的水分,生產出的褐煤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身的物理結構,密度收縮加強,將褐煤中的焦油、碏提涂于產品表面起到防產品水分回吸,及抑制揚塵等的作用。同時也解決了褐煤在罐內加熱不徹底的問題。權利要求1.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包括排潮管道、上料輸送機、罐體、封閉帽、供熱送風機、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供煤粉/煤氣管道、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存灰斗、供熱管和產品輸出機,罐體的一端為進料端,進料端開有進料口,上料輸送機與進料口連接,其上端連接有排潮管道,排潮管道的下端與存灰斗連接,存灰斗與供煤粉/煤氣管道的一端連接,供煤粉/煤氣管道另外一端與第一離心風機連接,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與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連接,罐體的另外一端為出料端,出料端開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封閉帽下端,出料口連接有產品輸出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和補充供熱管,供熱管和補充供熱管安裝在罐體內,補充供熱管套在供熱管外部,補充供熱管長度小于供熱管;供熱管和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產能褐煤干燥提質加熱罐,包括排潮管道、上料輸送機、罐體、封閉帽、供熱送風機、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供煤粉/煤氣管道、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存灰斗、供熱管和產品輸出機,罐體的一端為進料端,進料端開有進料口,上料輸送機與進料口連接,其上端連接有排潮管道,排潮管道的下端與存灰斗連接,存灰斗與供煤粉/煤氣管道的一端連接,供煤粉/煤氣管道另外一端與第一離心風機連接,第一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與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連接,罐體的另外一端為出料端,出料端開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封閉帽下端,出料口連接有產品輸出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供煤粉/煤氣離心風機、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和補充供熱管,供熱管和補充供熱管安裝在罐體內,補充供熱管套在供熱管外部,補充供熱管長度小于供熱管;供熱管和補充供熱管同向的一端位于與封閉帽內,并與供熱送風機的熱源輸出口相對應,第一煤粉/煤氣加熱爐的熱源輸出端與供熱送風機的底部連接,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的熱源輸出端與封閉帽的側面或者頂部連接,第二離心風機的一端與第二煤粉/煤氣加熱爐連接,第二離心風機的另外一端與供煤粉/煤氣管道連接;兩個煤粉/煤氣加熱爐所產生的熱源經過封閉帽后,分別沿罐體與補充供熱管之間的空隙、供熱管內部、供熱管與補充供熱管之間的空隙向進料端流通將罐體內的褐煤原料均勻加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遠大,
申請(專利權)人:王遠大,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