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襯底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襯底基板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能夠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的散亂型液晶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的彩膜層。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彩色顯示的透明/半透明液晶面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
,特別是一種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通常,液晶顯示器(LCD)是一種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學各向異性和雙折射率特性顯示圖像的裝置,而且一般使用薄膜晶體管(TFT)作為開關元件。然而,在普通LCD中必須使用偏振板,而且從背光單元入射的光基本上損失約70%到80%,然后向外界顯示。基于這個原因,LCD存在光學效率較低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Plo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顯示裝置,其通過將低分子液晶與預聚物相混合,在一定條件下經聚合反應,形成微米級的液晶微滴均勻地分散在高分子網絡中,再利用液晶分子的介電各向異性獲得具有電光響應特性的材料。PDLC液晶層能夠工作于散射態和透明態,即在施加電壓/不施加電壓時在顯示屏上顯示信息,而在不施加電壓/施加電壓時呈現透明效果,能夠通過顯示屏看到顯示屏背面的物體。當然,透明顯示還能夠通過其它方式實現。然而,目前的透明/半透明液晶面板都無法實現彩色顯示。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顯示裝置,實現彩色顯示的透明/半透明液晶面板。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液晶面板,其中,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襯底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襯底基板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能夠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的散亂型液晶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的彩膜層。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彩膜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所述液晶層之間。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彩膜層設置于所述第二襯底基板和所述液晶層之間。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散亂型液晶層為:聚合物分散液晶層;或可聚合單體和液晶的混合層。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分別設置有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或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分別設置有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所述散亂型液晶層在施加到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的電信號的作用下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液晶面板。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襯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基板的步驟、形成能夠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的散亂型液晶層的步驟以及在第二襯底基板上形成第二基板的步驟,其中,形成第一基板或形成第二基板的步驟還包括形成彩膜層的步驟,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且彩膜層位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上述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彩膜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所述液晶層之間。上述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利用紫外線從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方向照射,固化所述散亂型液晶層,形成高分子網絡,并固化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封框膠。上述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彩膜層設置于所述第二襯底基板和所述液晶層之間。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液晶面板中,當散亂型液晶層處于暗態時,處于顯示裝置背面的物體反射的環境光線/光源光線能夠透過液晶面板,使得用戶能夠看到顯示裝置背面的物體。而當散亂型液晶層處于亮態時,則進入散亂型液晶層的光線在其中散射,而通過彩膜層和電壓的作用,使得特定的光線能夠進入到用戶的眼睛,實現了彩色的顯示。附圖說明圖1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圖1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3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種液晶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表示圖3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中,通過在兩層基板之間設置彩膜層,使得特定顏色的光能夠被彩膜反射和/或透過,使得用戶能夠看到彩色的圖像。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液晶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襯底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襯底基板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能夠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的散亂型液晶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的彩膜層。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液晶面板中,當散亂型液晶層處于暗態時,處于顯示裝置背面的物體反射的環境光線/光源光線能夠透過液晶面板,使得用戶能夠看到顯示裝置背面的物體。而當散亂型液晶層處于亮態時,則進入散亂型液晶層的光線在其中散射,而通過彩膜層和電壓的作用,使得特定的光線能夠進入到用戶的眼睛,實現了彩色的顯示。在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該彩膜層可以設置于第一基板一側,也可以設置于第二基板一側,在此以第一基板為陣列基板為例分別說明如下。<彩膜層設置方式一>在方式一中,彩膜層設置于與陣列基板相對的基板一側。這種方式下,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液晶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透明陣列基板101和上基板104;透明陣列基板101和上基板104都形成在一襯底基板上,但圖中未示出。設置于透明陣列基板101和上基板104之間的散亂型液晶層102;設置于透明陣列基板101對應的第一襯底基板(圖中未示出)和上基板104對應的第二襯底基板(圖中未示出)之間的彩膜層103;其中彩膜層設置于上基板104的靠近陣列基板101的一面。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該彩膜層是位于上基板104最上面的膜層,但應當理解的是,該彩膜層也可以是上基板104的任意一個膜層。下面僅以圖1所示的情況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工作說明如下。假定液晶面板處于暗態,當位于液晶面板背面的背景物體會反射環境光線,從透明陣列基板101方向進入散亂型液晶層102,由于暗態下,散亂型液晶層102呈現透明狀態,此時被背景物體反射進入散亂型液晶層102的絕大部分會投射到彩膜層103。被投射到彩膜層103之后,特定顏色的光線會穿過彩膜層,并從上基板104表面射出進入用戶眼睛,使得用戶可以看到背景物體。而當液晶面板處于亮態時,分為兩部分分析如下:1、背景物體當位于液晶面板背面的背景物體會反射環境光線,從透明陣列基板101方向進入散亂型液晶層102,由于亮態下,散亂型液晶層102的各個亞像素單元呈現不同的狀態,此時對于每個亞像素而言,進入亞像素單元的光線中能夠投射到彩膜層103的比例不再相同,因此,這種狀況下,背景物體的顏色不再真實,而且其亮度也比暗態下的亮度更低。2、顯示畫面在液晶面板處于亮態時,通過控制施加到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的電信號,使得每個亞像素對應的液晶處于不同的狀態。當亞像素對應的液晶處于特定狀態時,進入液晶面板的光線(可以是從透明陣列基板101方向或上基板104方向進入液晶面板的環境光,也可以是背光源發出的進入液晶面板的背光)中,只有特定比例(與液晶狀態相關,或者說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的電信號相關)的光線能夠從上基板104表面射出并進入用戶眼睛。而通過設置彩膜層103與液晶狀態配合,就可以控制每一個像素射出上基板104表面的紅綠藍三色光線的比例,使得像素能夠顯示顏色。當然,在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該彩膜層可以是上述的紅綠藍3原色彩膜層,但也可以是如紅綠藍白四原色彩膜層或者其他的彩膜層,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彩膜層設置于與陣列基板相對的基板一側,當采用環境光作為光源時,彩膜層能夠發生兩次作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襯底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襯底基板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能夠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的散亂型液晶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的彩膜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顯示裝置能夠實現透明/半透明的彩色顯示,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襯底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襯底基板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能夠在暗態和亮態之間切換的散亂型液晶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的彩膜層;背光源,發出從陣列基板方向進入的背光;所述第一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鹿島美紀,鈴木照晃,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