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包括:安裝單元,安裝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安裝槽、結構體及安裝座,安裝單元通過安裝座與支架固定;固定單元,固定單元包括固定塊及緊固件,固定單元通過固定塊與安裝單元固定,固定單元通過緊固件與支架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便于正面安裝組件的安裝單元,利用安裝單元配合固定單元,通過緊固件可將組件固定在光伏系統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上。為便于安裝太陽能板,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還需具有安裝槽及結構體;安裝槽與安裝座之間形成一定間距,這樣由于結構體可承受一定的扭曲力,有效的降低了在支架平面不理想的情況下太陽能板表面的玻璃板直接受較大扭曲力而發生破裂的隱患。(*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設備
,是關于將已經層壓完成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進行裝框固定,及最后安裝到建筑物或組建光伏發電系統時的組件固定裝置。特別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組件實現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光伏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全球煤炭、石油等傳統自然能源資源的告急及核能發電技術的不安全隱患問題,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上升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清潔、無污染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在近幾年得到了高速發展。在將太陽能電池片進行串并聯及封裝后,為了提高其機械強度,就需要對其安裝邊框,以形成一個組件單元,便于實際使用。同時,在將太陽能電池組件進行安裝到建筑物表面形成發電單元時,還需要使用到固定裝置。·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一般主要有3部分組成,第I部分是為了卡裝封裝好的太陽能板而設置的凹槽,第2部分是為了方便安裝而設置的安裝孔或卡槽結構,第3部分是為了提高機械強度而設計的特殊截面結構。現有組件使用的邊框,一般外側面為立面設計的邊框,由其形成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對組件進行安裝時,一般在組件邊框的下表面設置固定安裝孔,用于固定安裝;但由于考慮空氣阻力等因素,組件大都需貼近固定表面安裝,其下部安裝空間較小,不便于操作。如專利CN201010175400. 8太陽能光伏組件用邊框所公開的組件用邊框,其將安裝槽設置在邊框底部,這樣組件在安裝時人員必須在組件底部進行操作;而技術專利CN201020199186. 5所公開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用邊框結構,其保持側面為光滑面,然后在其上進行開槽以便于側面進行安裝,此設計盡管可以避免了在組件下進行固定安裝操作,但對于相鄰組件的安裝,由于空間較為狹小,就很難操作了 ;CN201130133499.0、CN201130133500. X、CN201130208488. 4等外觀設計專利公開了若干種組件用型材的外觀設計專利,均較難實現正面快速、方便的固定安裝組件以形成光伏發電系統。現有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的不理想,導致了安裝不便,甚至導致了太陽能電池組件使用壽命的縮短和維護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便于安裝,又避免太陽能板在安裝時直接受力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包括安裝單元,所述安裝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安裝槽、結構體及安裝座,所述安裝單元通過所述安裝座與支架固定;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固定塊及緊固件,所述固定單元通過所述固定塊與所述安裝單元固定,所述固定單元通過所述緊固件與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固定塊包括固定板以及連接在所述固定板兩端的延伸板。所述緊固件頂蓋以及一端與所述頂蓋連接的插入桿,所述插入桿貫穿所述固定塊、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安裝槽與所述支架平行設計,所述安裝槽開口寬度與電池板的厚度匹配。所述安裝座包括通過連接板連接的上安裝面及下安裝面,所述上安裝面的形狀與所述延伸板的形狀相匹配,在所述上安裝面與所述延伸板之間設有阻力單元。所述安裝座包括相互直接連接的上安裝面及下安裝面,所述上安裝面的形狀與所述延伸板的形狀相匹配,在所述上安裝面與所述延伸板之間設有阻力單元。所述阻力單元為防滑墊或防滑齒。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具有便于正面安裝組件的安裝單元,利用安裝單元配合固定單元,通過緊固件可將組件固定在所應用的光伏系統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上。為便于安裝太陽能板,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還需具有安裝槽,及結構體;安裝槽與安裝座之間形成一定間距,這樣由于結構體可承受一定的扭曲力,有效的降低了在支架平面不理想的情況下太陽能板表面的玻璃板直接受較大扭曲力而發生破裂的隱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一結構側面剖示圖;圖2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二結構側面剖示圖;圖3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一防滑墊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一防滑齒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二垂直插入式防滑墊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二垂直插入式防滑齒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二斜插入式防滑墊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實施例二斜插入式防滑齒局部放大示意圖;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附圖中附圖標記說明I-安裝槽 2-結構體 3-上安裝面4-下安裝面5-支架 6-固定板 7-延伸板 8-頂蓋9-插入桿 10-連接板 11-防滑墊 12-防滑齒13-電池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包括安裝單元,安裝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安裝槽I、結構體2及安裝座,安裝單元通過安裝座與支架5固定;固定單元,固定單元包括固定塊及緊固件,固定單元通過固定塊與安裝單元固定,固定單元通過緊固件與支架5固定。固定塊包括固定板6以及連接在固定板6兩端的延伸板7。緊固件頂蓋8以及一端與頂蓋8連接的插入桿9,插入桿9貫穿固定塊、與支架5固定連接。安裝槽I與支架5平行設計,安裝槽I開口寬度與電池板13的厚度匹配。如圖3、圖4所示,安裝座包括通過連接板10連接的上安裝面3及下安裝面4,上安裝面3的形狀與延伸板7的形狀相匹配,上安裝面3與延伸板7為平行設置,在上安裝面3與延伸板7之間設有防滑墊11或防滑齒12。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包括安裝單元,安裝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安裝槽I、結構體2及安裝座,安裝單元通過安裝座與支架5固定;固定單元,固定單元包括固定塊及緊固件,固定單元通過固定塊與安裝單元 固定,固定單元通過緊固件與支架5固定。固定塊包括固定板6以及連接在固定板6兩端的延伸板7。緊固件頂蓋8以及一端與頂蓋8連接的插入桿9,插入桿9貫穿固定塊、與支架5固定連接。安裝槽I與支架5平行設計,安裝槽I開口寬度與電池板13的厚度匹配。如圖5、圖6所示,安裝座包括相互直接連接的上安裝面3及下安裝面4,上安裝面3的形狀與延伸板7的形狀相匹配,延伸板7垂直插入到上安裝面3與結構體2之間。在上安裝面3與延伸板7之間設有防滑墊11或防滑齒12。如圖7、圖8所示,安裝座包括相互直接連接的上安裝面3及下安裝面4,上安裝面3的形狀與延伸板7的形狀相匹配,延伸板7斜插入到上安裝面3與結構體2之間。在上安裝面3與延伸板7之間設有防滑墊11或防滑齒12。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具有便于正面安裝組件的安裝單元,利用安裝單元配合固定單元,通過緊固件可將組件固定在所應用的光伏系統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上。為便于安裝太陽能板,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還需具有安裝槽及結構體;安裝槽與安裝座之間形成一定間距,這樣由于結構體可承受一定的扭曲力,有效的降低了在支架平面不理想的情況下太陽能板表面的玻璃板直接受較大扭曲力而發生破裂的隱串■/Qi、O以上已對本技術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單元,所述安裝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安裝槽、結構體及安裝座,所述安裝單元通過所述固定座與支架固定;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固定塊及緊固件,所述固定單元通過所述固定塊與所述安裝單元固定,所述固定單元通過所述緊固件與所述支架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裝單元,所述安裝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安裝槽、結構體及安裝座,所述安裝單元通過所述固定座與支架固定; 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固定塊及緊固件,所述固定單元通過所述固定塊與所述安裝單元固定,所述固定單元通過所述緊固件與所述支架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包括固定板以及連接在所述固定板兩端的延伸板。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邊框固定及鏈接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頂蓋以及一端與所述頂蓋連接的插入桿,所述插入桿貫穿所述固定塊、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煒,徐華,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核新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