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閥門,包括閥體、設于閥體內的上閥腔和下閥腔、以及連通在上閥腔和下閥腔之間的通孔,通孔內穿設有閥桿,閥桿的上端位于上閥腔內并與彈性構件相連,下端位于下閥腔內并與可密封在通孔處的封頭座相連,閥體上設有分別與上閥腔和下閥腔相溝通的進口和出口,下閥腔內設有支撐在封頭座與下閥腔的底壁之間的助封彈簧,下閥腔的底部穿設有一螺紋孔,螺紋孔內螺設有一螺桿,螺桿的上端支撐在助封彈簧的下端上。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助封彈簧與閥體之間增設有一個螺桿,通過調節螺桿可以使助封彈簧與彈性構件之間達到平衡,降低了對助封彈簧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閥門。
技術介紹
現有的閥門,主要包括閥體、設于該閥體內的上閥腔和下閥腔、以及連通在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之間的通孔,該通孔內穿設有閥桿,該閥桿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閥腔內并與彈性構件相連,該閥桿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閥腔內并與可密封在所述通孔處的封頭座相連,所述閥體上設有分別與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相溝通的進口和出口,所述下閥腔內設有支撐在所述封頭座與下閥腔的底壁之間的助封彈簧。助封彈簧與彈性構件之間形成了一個平衡結構,可以使在靜壓和動壓狀態下的壓力保持一致,具有恒壓恒流的特點。但由于助封彈簧的加工原因,往往使助封彈簧與彈性構件之間的力平衡很難控制,所以導致很多助封彈簧無法達到要求,合格率較低,大大提高了閥門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成本低的閥門。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閥門,包括閥體、設于該閥體內的上閥腔和下閥腔、以及連通在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之間的通孔,該通孔內穿設有閥桿,該閥桿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閥腔內并與彈性構件相連,該閥桿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閥腔內并與可密封在所述通孔處的封頭座相連,所述閥體上設有分別與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相溝通的進口和出口,所述下閥腔內設有支撐在所述封頭座與下閥腔的底壁之間的助封彈簧,所述下閥腔的底部穿設有一螺紋孔,該螺紋孔內螺設有一螺桿,該螺桿的上端支撐在所述助封彈簧的下端上。進一步,所述螺桿內設有一個內六角形的調節孔,調節孔內配用六角扳手,從而便于調節螺桿。進一步,所述彈性構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閥體頂部的旋鈕、位于該旋鈕下方的感壓彈簧、以及位于該感壓彈簧下方的感壓膜片,該感壓膜片的中部與所述閥桿的上端固定連接,該感壓膜片的邊緣固定在所述閥體上,所述進口設置在所述閥體的側壁上并位于所述感壓膜片的下方,結構更加簡單合理。進一步,所述閥體包括底座、上蓋、以及位于該上蓋與底座之間的中間座,所述上閥腔形成在所述上蓋與中間座之間,所述下閥腔形成在所述中間座與底座之間,所述通孔穿設在所述中間座上,所述感壓膜片的邊緣固定在所述中間座與上蓋之間,所述進口位于所述中間座的側壁上,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底座上,閥體為分體式結構,便于本技術的安裝和維修。進一步,所述上蓋與中間座的連接處之間設有壓封墊膜片,所述中間座與底座的連接處之間設有密封墊片,確保密封效果好。進一步,所述底座內設有一安裝套,該安裝套內形成有所述螺紋孔,該安裝套的外壁與所述底座的內壁之間通過連接筋相連,并在安裝套的外壁、連接筋、底座的內壁之間形成有所述出口,結構更加簡單,體積小。進一步,所述閥體的下部外設有外螺紋,從而便于閥體與其他零部件的連接。本技術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中的閥門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為了使助封彈簧與彈性構件之間達到力平衡,可以通過調節螺桿在螺紋孔內位置使助封彈簧產生一定的壓縮從而達到要求,這樣對于助封彈簧的性能要求就會降低,從而使得本技術的生產成本低。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助封彈簧與閥體之間增設有一個螺桿,通過調節螺桿可以使助封彈簧與彈性構件之間達到平衡,降低了對助封彈簧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本技術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奏圖1,一種閥門,包括閥體、設于該閥體內的上閥腔I和下閥腔2、以及連通在所述上閥腔I和下閥腔2之間的通孔3,該通孔3內穿設有閥桿4,該閥桿4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閥腔I內并與彈性構件相連,該閥桿4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閥腔2內并與可密封在所述通孔3處的封頭座5相連,所述閥體上設有分別與所述上閥腔I和下閥腔2相溝通的進口 6和出口 7,所述下閥腔2內設有支撐在所述封頭座5與下閥腔2的底壁之間的助封彈簧8,所述下閥腔2的底部穿設有一螺紋孔9,該螺紋孔9內螺設有一螺桿10,該螺桿10的上端支撐在所述助封彈簧8的下端上。所述螺桿10內設有一個內六角形的調節孔11,調節孔11內配用六角扳手,從而便于調節螺桿10。所述彈性構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閥體頂部的旋鈕12、位于該旋鈕12下方的感壓彈簧13、以及位于該感壓彈簧13下方的感壓膜片14,該感壓膜片14的中部與所述閥桿4的上端固定連接,該感壓膜片14的邊緣固定在所述閥體上,所述進口 6設置在所述閥體的側壁上并位于所述感壓膜片14的下方,結構更加簡單合理。所述閥體包括底座15、上蓋16、以及位于該上蓋16與底座15之間的中間座17,所述上閥腔I形成在所述上蓋16與中間座17之間,所述下閥腔2形成在所述中間座17與底座15之間,所述通孔3穿設在所述中間座17上,所述感壓膜片14的邊緣固定在所述中間座17與上蓋16之間,所述進口 6位于所述中間座17的側壁上,所述出口 7位于所述底座15上,閥體為分體式結構,便于本技術的安裝和維修。所述上蓋16與中間座17的連接處之間設有壓封墊膜片18,所述中間座17與底座15的連接處之間設有密封墊片19,確保密封效果好。所述底座15內設有一安裝套20,該安裝套20內形成有所述螺紋孔9,該安裝套20的外壁與所述底座15的內壁之間通過連接筋21相連,并在安裝套20的外壁、連接筋21、底座15的內壁之間形成有所述出口 7,結構更加簡單,體積小。所述閥體的下部外設有外螺紋22,從而便于閥體與其他零部件的連接。本技術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中的閥門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為了使助封彈簧8與彈性構件之間達到力平衡,可以通過調節螺桿10在螺紋孔9內位置使助封彈簧8產生一定的壓縮從而達到要求,這樣對于助封彈簧8的性能要求就會降低,從而使得本技術的生產成本低。權利要求1.一種閥門,包括閥體、設于該閥體內的上閥腔和下閥腔、以及連通在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之間的通孔,該通孔內穿設有閥桿,該閥桿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閥腔內并與彈性構件相連,該閥桿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閥腔內并與可密封在所述通孔處的封頭座相連,所述閥體上設有分別與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相溝通的進口和出口,所述下閥腔內設有支撐在所述封頭座與下閥腔的底壁之間的助封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閥腔的底部穿設有一螺紋孔,該螺紋孔內螺設有一螺桿,該螺桿的上端支撐在所述助封彈簧的下端上。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內設有一個內六角形的調節孔。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構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閥體頂部的旋鈕、位于該旋鈕下方的感壓彈簧、以及位于該感壓彈簧下方的感壓膜片,該感壓膜片的中部與所述閥桿的上端固定連接,該感壓膜片的邊緣固定在所述閥體上,所述進口設置在所述閥體的側壁上并位于所述感壓膜片的下方。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包括底座、上蓋、以及位于該上蓋與底座之間的中間座,所述上閥腔形成在所述上蓋與中間座之間,所述下閥腔形成在所述中間座與底座之間,所述通孔穿設在所述中間座上,所述感壓膜片的邊緣固定在所述中間座與上蓋之間,所述進口位于所述中間座的側壁上,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底座上。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與中間座的連接處之間設有壓封墊膜片,所述中間座與底座的連接處之間設有密封墊片。6.按照權利要求4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閥門,包括閥體、設于該閥體內的上閥腔和下閥腔、以及連通在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之間的通孔,該通孔內穿設有閥桿,該閥桿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閥腔內并與彈性構件相連,該閥桿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閥腔內并與可密封在所述通孔處的封頭座相連,所述閥體上設有分別與所述上閥腔和下閥腔相溝通的進口和出口,所述下閥腔內設有支撐在所述封頭座與下閥腔的底壁之間的助封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閥腔的底部穿設有一螺紋孔,該螺紋孔內螺設有一螺桿,該螺桿的上端支撐在所述助封彈簧的下端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衛,
申請(專利權)人:陳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