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包括圓筒狀的機體(1),機體(1)的頭端設有刀組(2)及刀組驅動裝置(3),所述機體(1)的側壁上開設有注漿滑材注入口(4),注漿滑材注入口(4)的內端接有注漿滑材注入管(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大口徑長距離泥水平衡頂管施工的偏差一般可控制在5mm以內,且操作簡便、要求低;此外,還大大降低了頂進過程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數可降至0.06-0.1,頂進距離可增大30%-80%,效果非常明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的
,具體是指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頂管工程雖然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積累的關于泥水平衡頂管的工程數據和經驗比較有限。在減少總頂力,增加一次性頂進距離的環節上,通常是通過一般的膨潤土進行注漿減阻,效果很一般,降低摩擦力的改進空間很大;另外,常規的糾偏對于方向控制的精度不容易保證,有經驗的操作人員能把偏差控制在50mm之內已屬不易。上述論述內容目的在于向讀者介紹可能與下面將被描述和/或主張的本技術的各個方面相關的技術的各個方面,相信該論述內容有助于為讀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各個方面,因此,應了解是以這個角度來閱讀這些論述,而不是承認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其可以大大降低頂管阻力,同時也方便進行糾偏。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包括圓筒狀的機體,機體的頭端設有刀組及刀組驅動裝置,所述機體的側壁上開設有注漿滑材注入口,注漿滑材注入口的內端接有注漿滑材注入管。其中,所述機體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注漿滑材注入口,多個注漿滑材注入口均勻地設置在所述機體的側壁上。其中,所述機體中設置有紅外跟蹤糾偏定位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結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采用流體輸送切削入泥倉的土體,由排泥泵經排泥管道將泥水送至地面泥漿池,殘渣外運,操作方便,作業環境好,安全又環保。(2)、運用紅外線跟蹤定位技術,自動測量定位,通過偏差趨勢圖輔助判斷偏差趨勢,可及時為預先糾偏提供參考,糾偏精度高。(3)、改良注漿工藝,采用性能良好的膨潤土和新型高效滑材,結合具體地層特點配制泥漿,可大大降低管壁摩擦力和總頂力。(4)、頂進過程不間斷,施工速度快。(5)、可保持挖掘面的相對穩定,無需土質改良或降水處理,對周圍土層的影響較小,工后地面沉降極小。附圖說明利用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I是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技術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其可以大大降低頂管阻力,方便進行糾偏。如圖I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包括圓筒狀的機體1,機體I的頭端設有刀組2及刀組驅動裝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I的側壁上開設有注漿滑材注入口 4,注漿滑材注入口 4的內端接有注漿滑材注入管5。其中,所述機體I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注漿滑材注入口 4,多個注漿滑材注入口 4均勻地設置在所述機體I的側壁上。采用新型注漿滑材,并結合具體地層特點配制泥漿,新型滑材經調配后可膨脹為直徑3-5mm的小球,起到使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的效果,降低管壁摩擦力和總頂力,減少了中繼間的使用,節省了軟弱土質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成本。其中,所述機體I中設置有紅外跟蹤糾偏定位裝置。紅外跟蹤糾偏定位裝置利用紅外線跟蹤定位,自動測量定位,防止機體走偏。本技術用于大口徑長距離泥水平衡頂管施工的偏差一般可控制在5mm以內,且操作簡便、要求低;此外,還大大降低了頂進過程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數可降至O. 06 -O.1,頂進距離可增大30%-80%,效果非常明顯。上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總之,本技術雖然例舉了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應該說明,雖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和改型,除非這樣的變化和改型偏離了本技術的范圍,否則都應該包括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包括圓筒狀的機體(1),機體(I)的頭端設有刀組(2)及刀組驅動裝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I)的側壁上開設有注漿滑材注入口(4),注漿滑材注入口(4)的內端接有注漿滑材注入管(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I)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注漿滑材注入口(4),多個注漿滑材注入口(4)均勻地設置在所述機體(I)的側壁上。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I)中設置有紅外跟蹤糾偏定位裝置。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包括圓筒狀的機體(1),機體(1)的頭端設有刀組(2)及刀組驅動裝置(3),所述機體(1)的側壁上開設有注漿滑材注入口(4),注漿滑材注入口(4)的內端接有注漿滑材注入管(5)。本技術用于大口徑長距離泥水平衡頂管施工的偏差一般可控制在5mm以內,且操作簡便、要求低;此外,還大大降低了頂進過程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數可降至0.06-0.1,頂進距離可增大30%-80%,效果非常明顯。文檔編號F16L1/028GK202746763SQ20122043256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9日專利技術者吳全科, 林超, 林旭東, 鄭育東, 林益東, 陳江波 申請人:金中天集團建設有限公司, 金中天集團港航有限公司, 廣東省金信路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口徑長距離鋼筋混凝土管泥水平衡頂管施工裝置,包括圓筒狀的機體(1),機體(1)的頭端設有刀組(2)及刀組驅動裝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1)的側壁上開設有注漿滑材注入口(4),注漿滑材注入口(4)的內端接有注漿滑材注入管(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全科,林超,林旭東,鄭育東,林益東,陳江波,
申請(專利權)人:金中天集團建設有限公司,金中天集團港航有限公司,廣東省金信路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