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包括接閃器、基站保護單元和接地模塊。接閃器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的上方,并且與接地模塊相連,接地模塊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的下方,并且位于地下,基站保護單元包括一級級防雷保護器、二級級防雷保護器和三級級防雷保護器,分別設置于基站的多個終端處。采用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減小了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的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有效防止直擊雷的入侵,通過三級防護措施能夠有效防止雷電感應及雷電反擊的危害,有效地優化移動通信基站的結構以及設備,并且利用移動系統基站的發射塔有效的釋放雷電產生的入侵電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通信基站防雷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安全保護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
技術介紹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一般產生于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雷電分直擊雷、電磁脈沖、球形雷、云閃四種。其中直擊雷和球形雷都會對人和建筑造成危害, 而電磁脈沖主要影響電子設備,主要是受感應作用所致;云閃由于是在兩塊云之間或一塊云的兩邊發生,所以對人類危害最小。直擊雷就是在云體上聚集很多電荷,大量電荷要找到一個通道來泄放,有的時候是一個建筑物,有的時候是一個鐵塔,有的時候是空曠地方的一個人,所以這些人或物體都變成電荷泄放的一個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筑物給擊傷了。直擊雷是威力最大的雷電,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擊雷小。在系統防雷過程中,主要有對直擊雷(熱效應、電動力效應、沖擊波)、雷電感應(靜電感應、電磁感應)、雷電電磁脈沖、雷電過電壓侵入、暫態電位升高(雷電反擊、跨步電壓、 接觸電壓)的防護。雷電防護裝置、器件一般有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器(電涌保護器)、接地極、接地線(含引下線)、等電位連接帶(均壓環)等。雷電防護措施一般有接閃、分流、屏蔽、等電位連接、接地、合理布線等技術措施以及躲避。防雷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通過綜合的方式采用多種設備才能夠有效防止設備遭受雷電的入侵,當然防雷裝置不可能100%地保證人、財、物不受雷擊而造成損害,但實踐證明,在符合科學原則的前提下,同時兼顧經濟和耐用可靠的原則制定的雷電防護方案, 的確能大大減小人、財、物遭受雷電損害的危險性,或將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種不足。根據本技術,提供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包括接閃器、基站保護單元和接地模塊。接閃器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的上方,并且與接地模塊相連,接地模塊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的下方,并且位于地下,基站保護單元包括一級級防雷保護器、二級級防雷保護器和三級級防雷保護器,分別設置于基站的多個終端處。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一級防雷保護器設置于基站的交流電源的后端,將交流電源端侵入的雷電波泄放。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二級防雷保護器設置于基站的通信機房的前端,可以遠程遙迅,監控其運行情況,提供一個常開,一個常閉的干接點,通過外接直流電源,并且包括指示燈或蜂鳴器,起報警作用。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三級防雷保護器設置于基站的通信信號設備的前端,將第一級防雷保護器限制的殘壓進一步降低到通信信號設備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基站保護單元還包括過電壓保護器,設置于基站的信號線路上。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接閃器為普通避雷針,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上方的發射塔上,其引下線為發射塔的鋼構件。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發射塔包括四根引下線,接地模塊包括四根基座,四根引下線和四根基座構成接地網。采用了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減小了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的成本,同時本技術能夠有效防止直擊雷的入侵,通過三級防護措施能夠有效防止雷電感應及雷電反擊的危害,有效地優化移動通信基站的結構以及設備,并且利用移動系統基站的發射塔有效的釋放雷電產生的入侵電流。附圖說明在本技術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圖I是本技術通信基站防雷系統的模塊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通信基站防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參照圖1,本技術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10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分別是接閃器 20、基站保護單元30和接地模塊40,其中基站保護單元30是設立在基站中的一系列設備及其相應的保護裝置,包括一級防雷保護器31、二級防雷保護器32、三級防雷保護器33、交流電源34、通信機房35、通信信號設備36、信號線路37和過電壓保護器38。如圖I所示,接閃器20是普通的避雷針,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20的上方,并且與接地模塊40相連,接地模塊40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20的下方,并且位于地下。對于基站保護單元30,在一個基站中,DSOPII-50/3P+N型一級防雷保護器31設置于基站的交流電源34的后端,將交流電源端侵入的雷電波泄放,以達到將雷電流初步限制在KV級。二級防雷保護器32設置于基站的通信機房35的前端,可以遠程遙迅,監控其運行情況,并且提供一個常開,一個常閉的干接點,通過外接直流電源,并且包括指示燈或蜂鳴器,起報警作用。DSOPIIIIB-50/3P+N型三級防雷保護器33設置于基站的通信信號設備36的前端,將第一級防雷保護器31限制的殘壓進一步降低到通信信號設備能承受的范圍之內,以保護通信設備的安全。此外,基站保護單元30還包括DLP-IV系列過電壓保護器 37,設置于基站的信號線路38上,以保護信號線路遭受雷擊時設備安全。如圖2所示,接閃器20為普通避雷針,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30上方的發射塔上, 其引下線為發射塔的鋼構件,不再另行建設引下線,即發射塔包括四根引下線,而接地模塊 40包括四根基座,四根引下線和四根基座構成接地網。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說明書僅是本技術眾多實施例中的一種或幾種實施方式,而并非用對本技術的限定。任何對于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均等變化、變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術方案,只要符合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都將落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書所保護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閃器、基站保護單元和接地模塊;所述接閃器設置于所述基站保護單元的上方,并且與所述接地模塊相連,所述接地模塊設置于所述基站保護單元的下方,并且位于地下;所述基站保護單元包括一級級防雷保護器、二級級防雷保護器和三級級防雷保護器, 分別設置于所述基站的多個終端處。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防雷保護器設置于所述基站的交流電源的后端,將所述交流電源端侵入的雷電波泄放。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防雷保護器設置于所述基站的通信機房的前端,可以遠程遙迅,監控其運行情況,提供一個常開,一個常閉的干接點,通過外接直流電源,并且包括指示燈或蜂鳴器,起報警作用。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級防雷保護器設置于所述基站的通信信號設備的前端,將所述第一級防雷保護器限制的殘壓進一步降低到所述通信信號設備能承受的范圍之內。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保護單元還包括過電壓保護器,設置于所述基站的信號線路上。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閃器為普通避雷針,設置于所述基站保護單元上方的發射塔上,其引下線為發射塔的鋼構件。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塔包括四根引下線,所述接地模塊包括四根基座,所述四根引下線和所述四根基座構成接地網。專利摘要本技術揭示了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包括接閃器、基站保護單元和接地模塊。接閃器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的上方,并且與接地模塊相連,接地模塊設置于基站保護單元的下方,并且位于地下,基站保護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通信基站防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閃器、基站保護單元和接地模塊;所述接閃器設置于所述基站保護單元的上方,并且與所述接地模塊相連,所述接地模塊設置于所述基站保護單元的下方,并且位于地下;所述基站保護單元包括一級級防雷保護器、二級級防雷保護器和三級級防雷保護器,分別設置于所述基站的多個終端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慶寶,尹正健,王振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中鐵通信信號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