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其主要是由本體構件、夾爪組件及驅動構件等部分所構成,以提供使用者應用在車床、鉆床、銑床或其他工作機械上作張開脫夾、緊束夾持待加工物;其中,該本體構件是用來將壓縮空氣以交替進行方式分別從張開路口或緊束路口導入氣室,進而抵推驅動構件作正、逆轉動;該驅動構件是置設在本體構件的腹室,并以其氣室葉片作風阻,使該螺旋座可正、逆轉動,進而可達到利用驅動螺旋驅動夾爪組件向外滑移達到張開脫夾、向內滑移夾固待加工物的功效。(*該技術在200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械工程機床領域的機床附件,特別是涉及一種可因應使用對象而能安裝在車床、鉆床、銑床上夾持待加工物,且可提供一不發熱、不產生油污染、不受空壓缸、油壓缸伸縮推力影響精度、當空氣壓力關閉時具有自鎖能力、握力大的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夾頭對于自動化而言為一不可缺少的構件,凡要求對加工件作精密加工,且要求大量自動化生產時,則非依賴于夾頭不可。而就目前國內外大力推行自動化的時候,對空氣壓縮夾頭的需求可以說是越來越迫切,然而極為遺憾的是,目前夾頭制造業卻一直未能提供一種可提高本身精度及耐磨損能力而能長時間使用的空氣壓縮夾頭。以往的夾頭,請參閱附圖說明圖1所示,茲將其主要結構及在實際使用中的缺點歸納如下一、傳統的夾頭,主要是利用主夾驅動塊11在主爪12內推拔,而達成夾爪主件13滑移的目的,然而因為主夾驅動塊11受力時,是呈斜面摩擦推拔式接觸,因此在接觸的部位會承受極大的力,經長時間使用后容易造成磨損,而產生松動現象,影響夾頭的結構精度,且又無自鎖能力。二、主夾驅動塊11和主爪12采用斜面推拔作為導引的方式,因此在制作上其精度不易被控制,必須極為小心地控制其精密度,否則極容易發生相對磨損或卡死的現象。三、因為活塞固定座14的尾部必須另外螺接伸縮式的空壓缸或油壓缸15,其組裝麻煩,費時耗力,且增加成本。四、采用油壓缸15作推動力,不僅會產生油污染,且油壓系統易發熱。有鑒于上述傳統產品的弊端,本設計人基于多年從事自動化機械的設計、制造的豐富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經過不斷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本技術。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并改善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使其設有內藏可旋轉的驅動構件,具有不發熱、不產生油污染、不受空壓缸、油壓缸伸縮推力影響精度、當空氣壓力關閉時具有自鎖能力、握力大的功效。本技術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主要結構是夾爪組件預定數目的主爪滑動地配裝入本體構件的本體徑向滑槽內,在主爪的導溝內樞設T形螺帽,并以螺栓連接把持工件的硬爪,又在本體腹空室內設置有驅動構件,該螺旋座轉動驅動螺旋抵持夾爪組件,而形成張開脫夾或緊束夾持待加工物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本體構件,又包括有本體、前密封套、氣室擋塊、后密封套、氣室底板、襯套及螺栓元件,其中該本體,其腹室底部形成一較小圓徑且設有預定凹陷深度的階段環,該階段環并與滑槽互通,其周面設有與腹室貫通的徑向張開路口及緊束路口;該前密封套,呈一雙階環體,套置在本體和驅動構件之間;該預定數目的氣室擋塊,其側向兩壁面均凹設有引氣通道,軸向分別設有通孔,以螺栓等角相隔地串置在本體腹室內,且恰環繞著螺旋座;該后密封套,其與前密封套具有相同的形狀,但在周緣貫穿有二導氣孔,與前密封套相對應套置在氣室底板和驅動構件之間;該氣室底板,其前面延伸有較小圓徑的短柱,而在其中心設有貫通圓孔,又在其內周面設有預備用的另一張開路溝及緊束路溝,又在張開路溝及緊束路溝的一側周緣貫穿有通孔,并在前述張開路溝相隔鄰接套入有密封圈,整體從本體后面套入,短柱塞置入螺旋座的貫通孔中,以螺栓鎖緊成為一體;該襯套,為一空心管段,套入氣室底板中央的貫通圓孔中,阻閉預備用的另一張開路溝及緊束路溝,當該襯套取下時,以軸向供給壓縮空氣;前述的驅動構件,包括螺旋座、預定數目的氣室葉片及螺栓等元件,其中該螺旋座,其內孔面設有導氣通道,又在導氣通道的一側周緣等角貫穿通孔,再在前述導氣通道相隔鄰接套置密封圈,又在該螺旋座外周等角相隔以螺栓固置預定數目的氣室葉片,其整體設置在本體構件的腹室內,形成有等環設的氣室,并驅動螺旋咬入主爪的驅動槽中。借由上述構件的組合,當壓縮空氣從本體的張開路口經由氣室擋塊的引氣通道,再經由驅動座的通孔和導氣通道進入氣室內產生壓力,抵推氣室葉片使螺旋座轉動,則螺旋座上的驅動螺旋將依螺旋角牽引的主爪往外位移,使得夾爪組件向外張開脫夾;此外,當壓縮空氣從本體的緊束路口經氣室擋塊的另一引氣通道,再經由驅動座的另一通孔和導氣通道輸入各氣室內產生壓力,抵推氣室葉片使螺旋座反向轉動,使驅動螺旋帶引夾爪組件向內緊束夾固待加工物。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技術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其主要是由本體構件、夾爪組件及驅動構件等部分所構成,以提供使用者應用在車床、鉆床、銑床或其他工作機械上作張開脫夾、緊束夾持待加工物;其中,該本體構件是用來將壓縮空氣以交替進行方式分別從張開路口或緊束路口導入氣室,進而抵推驅動構件作正、逆轉動;該驅動構件是置設在本體構件的腹室,并以其氣室葉片作風阻,使該螺旋座可正、逆轉動,進而可達到利用驅動螺旋驅動夾爪組件向外滑移達到張開脫夾、向內滑移夾固待加工物的功效。茲將其優點歸納如下一、驅動構件采用旋轉推力的結構設計,因此夾頭本身及工作機械不受空壓缸或油壓缸的伸縮推力而影響精度。二、因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故不會發熱,且不會產生油污染的弊病。三、當空氣壓力消失時,其仍具有自鎖的能力。四、因內藏式驅動構件為一氣呵成,所以不需另外安裝伸縮驅動氣缸或油壓缸便可進行使用。五、設有內藏螺旋式的驅動構件,可大大加強握力。綜上所述,本技術可適應不同的使用對象而能安裝在車床、鉆床、銑床上夾持待加工物,且可提供一不發熱、不產生油污染、不受空壓缸、油壓缸伸縮推力影響精度、當空氣壓力關閉時具有自鎖能力、握力大的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確可改良傳統車床夾頭所產生的缺陷,達到預期的目的及功效,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改進,實為一新穎、實用的新設計。本技術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圖1是傳統夾頭結構的組合剖面圖。圖2是本技術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的分解剖面圖。圖4是本技術的組合軸線剖面圖。圖5是本技術的組合斷面圖。圖6是本技術作張開脫夾的空壓回路圖。圖7是本技術作緊束夾持的空壓回路圖。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請參閱圖2至圖5所示,本技術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其主要由本體構件20、夾爪組件30及驅動構件40所組成,其結構是將夾爪組件30預定數目的主爪31可滑動地配裝入本體構件20的本體21徑向滑槽213內,在主爪31的導溝311內樞設有T形螺帽32,以供螺栓34安裝夾持工件用的硬爪33,在本體21的腹室211內設置有驅動構件40,借由螺旋座41的轉動恰可使驅動螺旋體417咬合驅動夾爪組件30,形成張開脫夾或緊束夾持待加工物的結構;其主要特征在于該本體構件20,又包括本體21、前密封套22、氣室擋塊23、后密封套24、氣室底板25、襯套26及螺栓27等元件,用來將壓縮空氣以交替進行方式分別從張開路口214及緊束路口215導入氣室416,進而使驅動構件40轉動,而可驅動夾爪組件30,其中該本體21,為一鏤空柱狀,其腹室211的底部形成一較小圓徑且設有預定凹陷深度的階段環212,并使該階段環212與滑槽213互通,而其周面設有與腹室211貫通的徑向張開路口214及緊束路口215;該前密封套22,設計呈為一雙階環體,以供套置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良構造的空氣壓縮夾頭,主要結構是夾爪組件預定數目的主爪滑動地配裝入本體構件的本體徑向滑槽內,在主爪的導溝內樞設T形螺帽,并以螺栓連接把持工件的硬爪,又在本體腹空室內設置有驅動構件,該螺旋座轉動驅動螺旋抵持夾爪組件,形成張開脫夾或緊束夾持待加工物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本體構件,又包括有本體、前密封套、氣室擋塊、后密封套、氣室底板、襯套及螺栓元件,其中:該本體,其腹室底部形成一較小圓徑且設有預定凹陷深度的階段環,該階段環并與滑槽互通,其周面設有與腹室貫通的徑向張 開路口及緊束路口;該前密封套,呈一雙階環體,套置在本體和驅動構件之間;該預定數目的氣室擋塊,其側向兩壁面均凹設有引氣通道,軸向分別設有通孔,以螺栓等角相隔地串置在本體腹室內,且恰環繞著螺旋座;該后密封套,其與前密封套具有相同的形 狀,但在周緣貫穿有二導氣孔,與前密封套相對應套置在氣室底板和驅動構件之間;該氣室底板,其前面延伸有較小圓徑的短柱,而在其中心設有貫通圓孔,又在其內周面設有預備用的另一張開路溝及緊束路溝,又在張開路溝及緊束路溝的一側周緣貫穿有通孔,并在前 述張開路溝相隔鄰接套入有密封圈,整體從本體后面套入,短柱塞置入螺旋座的貫通孔中,以螺栓鎖緊成為一體;該襯套,為一空心管段,套入氣室底板中央的貫通圓孔中,阻閉預備用的另一張開路溝及緊束路溝,當該襯套取下時,以軸向供給壓縮空氣;前述的驅 動構件,包括螺旋座、預定數目的氣室葉片及螺栓等元件,其中:該螺旋座,其內孔面設有導氣通道,又在導氣通道的一側周緣等角貫穿通孔,再在前述導氣通道相隔鄰接套置密封圈,又在該螺旋座外周等角相隔以螺栓固置預定數目的氣室葉片,整體設置在本體構件的 腹室內,形成有等環設的氣室,并驅動螺旋咬入主爪的驅動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學賓,
申請(專利權)人:張學賓,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