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大立座側面的電機支座和一對軸承座支座,電機支座上固定設置有減速電機;軸承座支座上分別設置有軸承座,在一對軸承座中活動設置有轉軸,轉軸與減速電機相連接;在轉軸上固定設置有一對鉸連接有活動板的旋轉臂,活動板上分別鉸連接有一對夾模座,旋轉臂靠近轉軸的一端分別鉸連接有夾料油缸,夾料油缸的活塞桿分別與連接座相連接,連接座分別與活動板鉸連接,二只夾料油缸分別推動與其連接的活動板作方向相反地轉動;在大立座的側面通過定位調節機構設置有能上下、左右移動的定位擋塊。上述的手動上料裝置,能方便地用于長、重型管件的上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尤其涉及到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上料裝置。
技術介紹
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是彎曲管件的加工設備,主要應用在汽車產業、健康運動器材、家俱業、醫療器材、工程機械設備等產業的零配件制造上。目前常用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的上料都是手動上料,即工作時操作者站在彎管臂的側面手拿管件從彎管臂的側面插進料爪中,由料爪抓住管件,小車向前送料,再由彎管輪模和夾模夾緊,通過齒條齒排傳動帶動彎管臂旋轉,從而達到彎管的目的。上述的上料方式存在的缺點是一般只能用于輕、短型管件的上料,對于長、重型管件的上料就比較困難,不僅増加了操作者的負擔和上料的難度,同時費カ又費時,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能方便地用于長、重型管件上料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大立座側面的電機支座和一對軸承座支座,其特點是所述電機支座上固定設置有減速電機;所述軸承座支座上分別設置有軸承座,在一對軸承座中活動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減速電機相連接;在所述轉軸上間隔地固定設置有ー對旋轉臂,旋轉臂的外端分別鉸連接有活動板,活動板上分別設置有一對夾模座,旋轉臂靠近轉軸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有油缸支座,油缸支座中分別鉸連接有夾料油缸,夾料油缸的活塞桿分別與連接座相連接,所述連接座分別與活動板鉸連接,ニ只夾料油缸分別推動與其連接的活動板作方向相反地轉動;在大立座的側面還設置有定位擋塊,所述定位擋塊通過定位調節機構安裝于大立座的側面。進ー步地,前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其中所述轉軸中間部分的截面為正方形。進ー步地,前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其中所述旋轉臂分別通過連接塊固定在轉軸上,連接塊與轉軸相連接處分別設置有便于鎖緊安裝的“ V”型槽。進ー步地,前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其中所述的夾模座為滾輪。進ー步地,前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其中所述的定位調節機構的結構為在一對軸承座支座上設置有支承板,支承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三個豎直的調節長槽,緊固螺釘分別通過支承板每端的兩個調節長槽將支承板與軸承座支座固定連接;在軸承座支座上還分別固定設置有調整座,所述調整座分別頂住支承板的下端;支承板上設置有調節板,所述調節板端部的卡槽卡插在支承板上、并通過螺釘將調節板固定在支承板上,調節板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擋料座,擋料座的側面固定設置有定位擋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能方便地用于長、重型管件的上料,減輕了操作者上料的負擔,解決了長、重型管件的上料難問題;同時本裝置的使用改變了操作者的工作位置,使操作者的工作更安全;并且在上一根管子被夾送、彎曲的過程中可以同時進行下一次的上料,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分解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所示的手動上料裝置在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上的裝配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技術所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作進ー步的說明。參見圖I、圖2、圖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大立座24側面的電機支座13和一對軸承座支座即軸承座支座2、軸承座支座21,所述電機支座13上固定設置有減速電機14 ;所述軸承座支座2上設置有軸承座I——本實施例中在軸承座I的內孔中設置有軸承3、軸承31,所述軸承座支座21上設置有軸承座11——本實施例中在軸承座11的內孔中設置有軸承32、軸承33,在軸承3、軸承31、軸承32、軸承33中活動設置有轉軸12,所述轉軸12通過聯軸器15與減速電機14相連接;所述轉軸12中間部分的截面為正方形,在所述轉軸12上間隔地固定設置有ー對旋轉臂即旋轉臂4、旋轉臂41,在實際制作中兩個旋轉臂之間的間隔距離可根據エ件的長度而定,所述旋轉臂4與連接塊5相互鎖緊而固定在轉軸12上,連接塊5與轉軸12相連接處設置有便于鎖緊安裝的“V”型槽;所述旋轉臂41與連接塊51相互鎖緊而固定在轉軸12上,連接塊51與轉軸12相連接處設置有便于鎖緊安裝的“V”型槽;旋轉臂4的外端鉸連接有活動板6-本實施例中活動板6通過轉動主軸7鉸連接于旋轉臂4上,旋轉臂41的外端鉸連接有活動板61-本實施例中活動板61通過轉動主軸71鉸連接于旋轉臂41上,活動板6上鉸連接有一對夾模座——本實施例中夾模座為滾輪8、和滾輪81,活動板61上鉸連接有一對夾模座——本實施例中夾模座為滾輪82、和滾輪83,旋轉臂4靠近轉軸12的一端固定設置有油缸支座9,油缸支座9中鉸連接有夾料油缸10,夾料油缸10的活塞桿與連接座16相連接,所述連接座16與活動板6鉸連接——本實施例中夾料油缸10推動活動板6繞著轉動主軸7作順時針方向轉動;旋轉臂41靠近轉軸12的一端固定設置有油缸支座91,油缸支座91中鉸連接有夾料油缸101,夾料油缸101的活塞桿與連接座161相連接,所述連接座161與活動板61鉸連接——本實施例中夾料油缸101推動活動板61繞著轉動主軸71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大立座24的側面還設置有定位擋塊22,所述的定位擋塊22通過定位調節機構安裝于軸承座支座2和軸承座支座21上,定位擋塊22能上下、左右移動而調節位置。所述的定位調節機構的結構為在一對軸承座支座即軸承座支座2、軸承座支座21上設置有支承板17——本實施例中支承板17的一端設置有四個豎直的調節長槽18,支承板17的另一端也設置有四個豎直的調節長槽181,緊固螺釘分別通過支承板17 —端的兩個調節長槽18和另一端的兩個調節長槽181將支承板17與軸承座支座2、及軸承座支座21固定連接,擰松緊固螺釘可將支承板17沿調節長槽18和調節長槽181上下調節移動;在軸承座支座2上還設置有調整座19,所述調整座19頂住支承板17的下端;在軸承座支座21上還設置有調整座191,所述調整座191頂住支承板17的下端;支承板17上設置有調節板20,調節板20端部的卡槽201卡插在支承板17上,螺釘從調節板20下方的螺紋孔擰進后頂壓在支承板17上,將調節板20固定;擰松螺釘后可將調節板20沿著支承板17左右移動。調節板20的另一端也設置有長形孔,螺栓通過長形孔將擋料座23安裝于調節板20上,擰松螺栓可將擋料座23沿長形孔前后移動,擋料座23的側面固定設置有定位擋塊22。上述結構的手動上料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將待彎曲管件放于滾輪8與滾輪81以及滾輪82與滾輪83之間的活動板6和活動板61上;并確保待彎曲管件的一端緊靠在定位擋塊22上;夾料油缸10進油,推動活塞桿,使活動板6繞著轉動主軸7作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夾料油缸101進油,推動活塞桿,使活動板61繞著轉動主軸71作逆時針方 向轉動,從而利用滾輪8與滾輪81以及滾輪82與滾輪83將待彎曲管件夾緊;然后啟動減速電機14,帶動轉軸12轉動,從而帶動旋轉臂4、旋轉臂41旋轉,將待彎曲管件轉動到設置在大立座24上的小車25的中心,最后由彎管機中的夾ネ旲夾緊,完成上料工作。然后再反向啟動夾料油缸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大立座側面的電機支座和一對軸承座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支座上固定設置有減速電機;所述軸承座支座上分別設置有軸承座,在一對軸承座中活動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減速電機相連接;在所述轉軸上間隔地固定設置有一對旋轉臂,旋轉臂的外端分別鉸連接有活動板,活動板上分別設置有一對夾模座,旋轉臂靠近轉軸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有油缸支座,油缸支座中分別鉸連接有夾料油缸,夾料油缸的活塞桿分別與連接座相連接,所述連接座分別與活動板鉸連接,二只夾料油缸分別推動與其連接的活動板作方向相反地轉動;在大立座的側面還設置有定位擋塊,所述定位擋塊通過定位調節機構安裝于大立座的側面。
【技術特征摘要】
1.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大立座側面的電機支座和一對軸承座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支座上固定設置有減速電機;所述軸承座支座上分別設置有軸承座,在一對軸承座中活動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減速電機相連接;在所述轉軸上間隔地固定設置有一對旋轉臂,旋轉臂的外端分別鉸連接有活動板,活動板上分別設置有一對夾模座,旋轉臂靠近轉軸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有油缸支座,油缸支座中分別鉸連接有夾料油缸,夾料油缸的活塞桿分別與連接座相連接,所述連接座分別與活動板鉸連接,二只夾料油缸分別推動與其連接的活動板作方向相反地轉動;在大立座的側面還設置有定位擋塊,所述定位擋塊通過定位調節機構安裝于大立座的側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動數控液壓彎管機中的手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中間部分的截面為正方形。3.根據權利要求I...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乾保,
申請(專利權)人:和和機械張家港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