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其包含:一花轂殼、一單向驅動組件及一雙向驅動座,其中,單向驅動組件包含一棘齒環及一棘輪座,棘齒環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單向偏斜的斜齒面,并于外周環設有多個嵌合肋,嵌合肋嵌設于花轂殼中固定環的卡合肋,棘輪座于一端外周環設有多組相對設置的結合部,由此組設有一彈性件及一抵于斜齒面的棘爪,雙向驅動座于一端環設有多個嵌合肋,雙向驅動座的嵌合肋與花轂殼中固定環的卡合肋相嵌組;上述結構,由于其結構能配合騎乘者需求,轉換為單向驅動或雙向驅動,達成增進花轂適用性的功能,由此精簡業者所需生產的產品種類,從而減少產品的庫存量,達成降低生產成本的功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有關于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尤指可通過變換單向驅動組件中棘齒環及棘輪座的組合方式,即可適用于左置鏈條或右置鏈條的自行車,再者,由于其結構能配合騎乘者需求,轉換為單向驅動或雙向驅動,達成增進花轂適用性的功能,由此精簡業者所需生產的產品種類,從而減少產品的庫存量,達成降低生產成本的功效。
技術介紹
現有一種自行車后花轂驅動裝置,請由圖15搭配圖16所示觀的,其包含有一花轂殼40及一棘齒盤50,其中,一花轂殼40開設有容置空間41,容置空間41并貫穿樞設有心軸42,心軸42兩端提供有鎖固件421,另該容置空間41于內周環設有一體設置的固定座43,且固定座43的內緣環設有多個凸卡肋431,由此嵌設有一作動環44,作動環44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呈方形的卡合槽441,棘齒盤50于兩側分別設有一供鏈條設置的齒盤51及一·棘齒座52,棘齒座52容設于花轂殼40的容置空間41,該棘齒座52于外周環設有多個結合槽53,結合槽53設置有彈簧531及棘齒532,彈簧531撐抵棘齒532內側,讓棘齒532能抵于作動環44的卡合槽441 ;當自行車前行而轉動棘齒盤50時,該棘齒532能向抵住作動環44的卡合槽441,進而帶動花轂殼40轉動,又當棘齒盤50停止轉動時,將使得棘齒532脫離卡合槽441,并壓縮彈簧531,用以達到花轂殼40與棘齒盤50間的踩踏結合與不踩踏自動分離的狀態轉換;當使用者因騎乘習慣不同,欲將右側鏈條改設于車體左側時,即可將裝設于棘齒座52中結合槽53的彈簧531與棘齒532進行位置互換,即可達到適用于自行車左置鏈條的目的。詳觀上述現有結構不難發覺其尚存有些許不足之處,主要原因歸納如下(一 )、其棘齒532受彈簧531的撐抵而抵于作動環44的卡合槽441,由此帶動花轂殼40轉動,然而作動環44的卡合槽441乃呈方形,使得棘齒532的抵觸面積過小,形成有結構強度不足的情況。( 二 )、其作動環44的卡合槽441呈方形,使得棘齒532的抵觸高度增加,即作動環44的體積較大,造成棘齒532于作動環44上的擺動幅度增加,進而形成有靈敏度不足的情況。(三)、其作動環44設置于花轂殼40的固定座43,并通過花轂殼40內壁與棘齒盤50形成軸向的定位,而作動環44與棘齒盤50仍具有適當的間隙,使得作動環44存在有軸向位移的空間,即容易造成棘齒盤50與作動環44的磨耗,而降低花轂結構的耐用性。四、其單向帶動方式僅適用于一般騎乘使用,而不適用于須同步帶動車輪產生正、反轉動作的特技使用,如此一來,將提高自行車的添購成本,再者,就業者而言,由于該花轂的適用性較低,導致業者必須同時生產有各種不同樣式的花轂,以及相對應的構件,該將造成生產開模的成本提高,以及有增加庫存量的缺失。有鑒于此,專利技術人本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的制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的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后,終得一確具實用性的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欲解決的技術問題點(一 )、其棘齒系受彈簧的撐抵而抵于作動環的卡合槽,由此帶動花轂殼轉動,然而作動環的卡合槽乃呈方形,使得棘齒的抵觸面積過小,形成有結構強度不足的情況。(二)、其作動環的卡合槽呈方形,使得棘齒的抵觸高度增加,即作動環的體積較大,造成棘齒于作動環上的擺動幅度增加,進而形成有靈敏度不足的情況。(三)、其作動環設置于花轂殼的固定座,并通過花轂殼內壁與棘齒盤形成軸向的定位,而作動環與棘齒盤仍具有適當的間隙,使得作動環存在有軸向位移的空間,即容易造成棘齒盤與作動環的磨耗,而降低花轂結構的耐用性。(四)、其單向帶動方式僅適用于一般騎乘使用,而不適用于須同步帶動車輪產生正、反轉動作的特技使用,如此一來,將提高自行車的添購成本,再者,就業者而言,由于該 花轂的適用性較低,導致業者必須同時生產有各種不同樣式的花轂,以及相對應的構件,該將造成生產開模的成本提高,以及有增加庫存量的缺失。解決問題的技術特點本專利技術乃提供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其包含一花轂殼,花轂殼于一側開設有一容置空間,容置空間并貫穿樞設有一心軸,心軸于一端設有一螺紋段,螺紋段供一鎖合件鎖設,又該容置空間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嵌合槽,嵌合槽是以緊配方式嵌設有一固定環,該固定環并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卡合肋,再于嵌合槽之內、外側分別設有一擋緣及一卡溝,擋緣供一軸承設置,軸承乃供心軸以緊配方式穿設,該軸承旁側并透過一擋件擋止形成定位,卡溝供一限位件嵌設;一單向驅動組件,單向驅動組件包含一棘齒環及一棘輪座,棘齒環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單向偏斜的斜齒面,并于外周環設有多個嵌合肋,嵌合肋嵌設于花轂殼中固定環的卡合肋,棘輪座軸向貫穿設有一穿設孔,穿設孔供花轂殼的心軸樞設,另該棘輪座于一端外周環設有多組相對設置的結合部,其中一結合部于旁側軸向凹設有一第一組接槽,另一結合部則于對向側軸向凹設有一第二組接槽,第一、第二組接槽分別供一彈性件及一棘爪組設,彈性件撐抵于棘爪內側,棘爪抵頂于棘齒環的斜齒面,棘爪于一端設有一樞轉部,又該棘輪座再于另一端設有一齒盤;以及一雙向驅動座,雙向驅動座于軸向貫穿設有一貫穿孔,貫穿孔供花轂殼的心軸樞設,該雙向驅動座于一端環設有多個嵌合肋,雙向驅動座的嵌合肋與花轂殼中固定環的卡合肋相嵌組,該雙向驅動座再于另一端設有一齒盤,由此,用以得到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對照先前技術的功效(一 )本專利技術乃提供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通過組合方式的變換,即可適用于左置鏈條或右置鏈條的自行車,且棘爪抵頂于棘齒環的斜齒面,用以增加棘爪的接觸面積,由此可提升結構上的強度,用以增加其耐用性。(二)本專利技術乃提供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其棘齒環具有單方向偏斜的斜齒面,并以斜齒面與棘輪座處的棘爪形成作動,通過斜齒面可降低抵觸高度,并縮小棘齒環的體積,即可減少棘爪的擺動幅度,用以提高其靈敏度。(三)本專利技術乃提供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由于固定環及棘齒環夾設于擋件與限位件之間,由此防止固定環與棘齒環產生軸向滑動,由此減少其軸向磨擦與碰撞,用以減少單向驅動組件的轉動阻力與增加其耐用性。(四)本專利技術乃提供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由于其結構能配合騎乘者的需求,轉換為單向驅動或雙向驅動方式,達成增進花轂適用性的功能,由此精簡業者所需生產的產品種類,從而減少產品的庫存量,達成降低生產成本的功效。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組合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3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的剖視示意圖。圖4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的作動示意圖一。圖5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的作動示意圖二。圖6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設置于車體右側的狀態示意圖。圖7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設置于車體右側的剖視示意圖。圖8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設置于車體左側的狀態示意圖。圖9 :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組合型態設置于車體左側的剖視示意圖。圖10 :是本專利技術第二種組合型態的剖視示意圖。圖11 :是本專利技術第二二種組合型態的作動示意圖一。圖12 :是本專利技術第二二種組合型態的作動示意圖二。圖13 :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14 :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15 :是現有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16 :是現有技術的剖視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本專利技術部份花轂殼---10容置空間一11心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行車后花轂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花轂殼,花轂殼于一側開設有一容置空間,容置空間并貫穿樞設有一心軸,心軸于一端設有一螺紋段,螺紋段供一鎖合件鎖設,又該容置空間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嵌合槽,嵌合槽是以緊配方式嵌設有一固定環,該固定環并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卡合肋,再于嵌合槽之內、外側分別設有一擋緣及一卡溝,擋緣供一軸承設置,軸承乃供心軸以緊配方式穿設,該軸承旁側并透過一擋件擋止形成定位,卡溝供一限位件嵌設;一單向驅動組件,單向驅動組件包含一棘齒環及一棘輪座,棘齒環于內周環設有多個單向偏斜的斜齒面,并于外周環設有多個嵌合肋,嵌合肋嵌設于花轂殼中固定環的卡合肋,棘輪座軸向貫穿設有一穿設孔,穿設孔供花轂殼的心軸樞設,另該棘輪座于一端外周環設有多組相對設置的結合部,其中一結合部于旁側軸向凹設有一第一組接槽,另一結合部則于對向側軸向凹設有一第二組接槽,第一、第二組接槽分別供一彈性件及一棘爪組設,彈性件撐抵于棘爪內側,棘爪抵頂于棘齒環的斜齒面,棘爪于一端設有一樞轉部,又該棘輪座再于另一端設有一齒盤;以及一雙向驅動座,雙向驅動座于軸向貫穿設有一貫穿孔,貫穿孔供花轂殼的心軸樞設,該雙向驅動座于一端環設有多個嵌合肋,雙向驅動座的嵌合肋與花轂殼中固定環的卡合肋相嵌組,該雙向驅動座再于另一端設有一齒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青樹,
申請(專利權)人:喬紳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