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透水路面的鋪裝方法。該透水路面的鋪裝方法是在所需鋪裝的路面鋪設透水層(1),其中,先設置多個第一模框(3),然后在所述多個第一模框(3)中澆注透水材料并平整所述透水材料以形成透水磚(5),之后拆除所述第一模框(3),填補透水磚(5)之間的縫隙。通過上述設置模框并現場澆注的施工方法,能較好較快的施工,施工效率高、成本低,能簡單方便地保證路面的平整度,以形成高強度的路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道路施工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在公園、廣場甚至道路等地方的人行道或車行道上,出于防滑等目的,通常需要使路面能即時透水,同時路面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使得車輛經過時不會損毀路面,尤其在廣場等寬闊地方,對路面的整體平整度還有較高要求。針對這種透水路面,通常施工中都是鋪裝透水磚,而這種透水磚都是從工廠大批量生產后運輸到現場并人工鋪裝。這樣的道路鋪裝施工方法,人工鋪裝速度慢,效率比較低下,而且多塊透水磚之間的拼接鋪裝也難以保證路面的平整度,而路面的平整度不高必然影響路面強度,因而車輛難以通行,否則容易造成磚塊的移動,加劇路面的不平整。當然也有其它道路鋪裝施工方法,比如通過精確的 測繪等方式以平整路面,或多層多次的鋪裝透水層并進行打磨等復雜施工工序,最后鋪裝透水磚,但這相應地必然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造成施工成本高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施工效率高而成本低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該方法包括步驟I :在所需鋪裝的路面鋪設透水層,所述步驟I包括以下工序工序I :設置多個第一模框;工序2 :在所述多個第一模框中澆注透水材料并平整所述透水材料以形成透水磚;和工序3 :拆除所述第一模框。優選地,所述透水材料包括沙粒和粘結劑,所述粘結劑將所述沙粒粘結在一起。優選地,所述透水材料還包括樹脂,該樹脂包覆在所述沙粒的外表面。優選地,所述第一模框為長方形、“日”字形或“田”字形。優選地,所述步驟I還包括工序4 :填補相鄰的所述透水磚之間的縫隙。優選地,所述步驟I的工序2還包括在所述第一模框上設置第二模框,在所述第二模框中放置壓板,通過該壓板將所述透水材料壓實。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步驟2,該步驟2包括工序I :在所述步驟I之前設置固定邊框,其中所述第一模框設置在所述固定邊框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模框為多個,該多個第一模框在所述固定邊框中均勻排布。優選地,所述步驟2還包括工序2 :在所述固定邊框中鋪設防滲水泥層。優選地,所述步驟2還包括工序3 :在所述防滲水泥層上鋪設碎石混凝土層,所述透水層鋪設在所述碎石混凝土層上。優選地,所述透水層在所述碎石混凝土層凝固之前鋪設。優選地,在所述防滲水泥層上鋪設碎石混凝土層之前,在所述防滲水泥層表面設置排水裝置,或者在所述防滲水泥層上鋪設碎石混凝土層時,在所述碎石混凝土層內設置排水裝置。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步驟3 :在所述步驟2之前,碾壓所需鋪裝的路面的地基,以形成平整的土坯層,所述固定邊框設置在所述土坯層上。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步驟4,該步驟4包括工序I :在所述透水層鋪設完畢后,拆除所述固定邊框。優選地,所述固定邊框為多個,在各個所述固定邊框中形成鋪設單元,所述步驟4還包括工序2 :在拆除所述固定邊框之后填補相鄰的所述鋪設單元之間的縫隙。本專利技術方法形成的透水路面具有強度高、透水性好的特點。通過上述設置模框并現場澆注的施工方法,能較好較快的施工,施工效率高、成本低,能簡單方便地保證路面的平整度,以形成高強度的路面。 附圖說明圖I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透水路面在鋪裝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I的B-B截面的局部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透水層 2碎石混凝土層3第一模框4第二模框 5透水磚6壓板7固定邊框 8防滲水泥層 9 土坯層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參見圖I至圖3,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包括步驟I :在所需鋪裝的路面鋪設透水層1,所述步驟I包括以下工序工序I :設置多個第一模框3 ;工序2 :在所述多個第一模框3中澆注透水材料并平整所述透水材料以形成透水磚5 ;以及工序3 :拆除所述第一模框3。也就是說,本專利技術并不采用現場鋪裝加工好的透水磚的施工方法,而是采用模框澆注的方式,在施工現場澆注形成透水磚,同時形成后的諸多透水磚構成了所鋪裝路面的透水層。形成透水磚5的所述透水材料可以是各種能夠澆注成型的透水材料。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透水材料優選為包括沙粒和粘結劑,所述粘結劑用于將所述沙粒粘結在一起。形成透水磚5的所述透水材料可以是各種能夠澆注成型的透水材料。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透水材料優選為包括沙粒和粘結劑,所述粘結劑用于將所述沙粒粘結在一起。為使得沙粒之間能夠粘結并提高沙粒的韌性等,所述透水材料優選地還包括樹脂,該樹脂包覆在所述沙粒的外表面,以提高可粘結性和柔韌形。其中,所述沙粒優選地選用符合設定尺寸規格的風積沙,風積沙包覆樹脂后形成覆膜風積沙。在現場澆注時,攪拌機攪拌符合一定配比的所述覆膜風積沙和粘結劑,然后澆注成型。為了提高透水層I的平整度和美觀度,優選地,所述步驟I還包括工序4 :填補相鄰的所述透水磚5之間的縫隙。在拆除所述第一模框3后所留下的縫隙中,所述縫隙用透水沙和/或顏色沙填充即可,其中通過顏色沙的調配,即可設計成優美的路面外觀。具體地,在模框澆注時,澆注的透水材料需要經過震動壓實才能在所述第一模框3中成型,以形成透水磚5。因而,為便于透水磚的成型,所述步驟I的工序I中還可包括在所述第一模框3上設置第二模框4,在所述第二模框4中放置壓板6,通過該壓板6將所述透水材料壓實。更具體地,如圖3所示的,往所述第一模框3內澆注透水材料后,在所述第一模框3的表面疊置并固定與所述第一模框形狀大小一致的第二模框4。再在所述第二模框4內安裝與第二模框4相適配的壓板6,通過所述壓板6震動壓實所述第一模框3內澆注的透水材料,反復澆注透水材料并震動壓實,使得所述第一模框3內形成的透水磚5表面與所述第一模框3的上表面齊平。其中,所述第二模框4的邊框與所述第一模框3的邊框疊置,所述第二模框4的邊框內形成為開口,該開口大小與所述壓板6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模框4的厚度與所述壓板6的厚度相同。這樣,在震動壓實時,震動機在所述壓板6上震動壓實,直至壓板6表面與第二模框4的表面齊平,則形成的透水磚5與第一模框3的表面齊平。在所需鋪裝的路面上設置多個第一模框3時,為便于多個第一模框3的排列固定·并保證其平整度,在本專利技術中設計了如圖I所示的固定邊框7,該固定邊框7框定一個施工區域,在所述固定邊框7中布置多個第一模框3。也就是說,本專利技術的施工方法還可包括步驟2,該步驟2包括工序I :在所述步驟I之前設置固定邊框7,其中所述第一模框3設置在所述固定邊框7中。優選地,在所需鋪裝的路面上排布相互連接并覆蓋所述路面的多個所述固定邊框7,每個固定邊框7框定一個施工區域,在各個所述固定邊框7中形成鋪設單元,施工時可接連地在挨個固定邊框7內施工,直至完成透水路面的施工。在所述固定邊框7中布置多個第一模框3時,如圖I和圖2所示的,優選地,所述第一模框3為多個,該多個第一模框3在所述固定邊框7中均勻排布。并且,所述多個第一模框3相互拼接地鋪排,鋪排后的所述第一模框3外側面接合于所述固定邊框7的內側面。這樣,就能夠以所述固定邊框7的內側面為基準,使各個所述第一模框3的表面齊平。當后續形成的透水磚齊平于第一模框3的表面時,每塊透水磚5也就齊平,因而諸多透水磚5所形成的透水層I也就平整了。如圖I和圖2所不的,本實施方式中,每個第一模框3內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透水路面的鋪裝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1:在所需鋪裝的路面鋪設透水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工序:工序1:設置多個第一模框(3);工序2:在所述多個第一模框(3)中澆注透水材料并平整所述透水材料以形成透水磚(5);和工序3:拆除所述第一模框(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升益,秦申二,馬金奎,賈屹海,王振邦,胡勝利,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