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池模組,包括電池組以及外殼,所述電池組包括若干單體電池以及若干動力連接片,所述動力連接片電連接相鄰的單體電池,所述外殼包裹在電池組外部;其中,該電池模組還包括采樣模塊,采樣模塊安裝在外殼上;所述采樣模塊包括BIC模塊、采樣線、線槽以及信號采樣端子;所述BIC模塊固定在外殼上,所述采樣線固定在線槽內部,所述線槽固定在外殼上;采樣線的一端電連接在BIC模塊上,另一端與信號采樣端子相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帶有外部線槽采樣結構的電池模組,實現的采樣線的有序排布,解決了傳統采樣線在電池模組內部排布雜亂無章、易交叉以及存在短路隱患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用電池。
技術介紹
汽車使用新能源替代石油,實現減排是全球關注的問題。行業內正在研究使用電池作為汽車動力源,并已實現雙模汽車、純電動汽車的制造。電池替代汽油作為動力源實現了零排放,但是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問題對動力電池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汽車的空間有限,怎樣在有限的空間內放置盡量多的電池就成了提高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關鍵。目前大部分汽車電池包內部采樣線的連接固定方式是采用 線束,而線束存在排布較為雜亂、易交叉等問題,因此在僅使用采樣線束的情況若下若線皮破損則存在導線短路的隱患,并且動力電池包體內電池芯的數量較多,線束的雜亂也給后續維修工作帶來困難。因此,在實現電池保護結構的前提下,需要改善電池包內采樣線連接固定方式,解決采樣線排布雜亂、易交叉、有短路隱患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采樣線在電池模組內部排布雜亂無章、易交叉以及存在短路隱患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帶有外部線槽采樣結構的電池模組,從而達到實現采樣線的有序排布的目的,并降低電池模組因采樣線雜亂排布而帶來的短路隱患。一種電池模組,包括電池組以及外殼,所述電池組包括若干單體電池以及若干動力連接片,所述動力連接片電連接相鄰的單體電池;所述外殼包裹在電池組外部;此外,還包括采樣模塊,所述采樣模塊安裝在外殼上,所述采樣模塊包括BIC模塊、采樣線、線槽以及信號采樣端子;所述BIC模塊固定在外殼上,所述采樣線固定在線槽內部,所述線槽固定在外殼上;采樣線的一端連接在BIC模塊上,另一端與信號采樣端子連接。其中,線槽包括用于布線的凹槽以及用于引出采樣線的引出口。優選地,上述引出口為U型結構的開口。優選地,上述凹槽和引出口分布在線槽的兩側。進而,采樣線通過膠水固定在線槽的凹槽內,并經引出口引出。其中,上述信號采樣端子包括電壓采樣端子和溫度采樣端子,電壓采樣端子與動力連接片電連接,溫度采集端子與動力連接片連接。進一步,采樣線包括電壓采樣線以及溫度采樣線,電壓采樣線與電壓采集端子連接;溫度采樣線與溫度采樣端子連接。優選地,上述凹槽包括電壓采樣凹槽和溫度采樣凹槽,電壓采樣凹槽位于線槽的一側,溫度采樣凹槽位于線槽的另一側;所述電壓采樣線固定在電壓采樣凹槽內,所述溫度采樣線固定在溫度采樣凹槽內。上述電池模組的外殼上預留有線槽安裝部,線槽安裝在線槽安裝部上。其中,線槽安裝部包括線槽安放區以及定位結構,線槽放置在線槽安放區上并由定位結構定位。優選地,線槽通過粘貼的方式固定在線槽安裝部上。上述電池模組中,所述BIC模塊包括模塊外殼以及安裝在模塊外殼內的線路板,所述線路板與采樣線連接在一起。其中,電池模組的外殼上固定有BIC模塊的固定部件,BIC模塊固定在固定部件上。 優選地,固定部件上開有螺釘孔,所述固定部件通過螺釘固定在外殼上。優選地,固定部件上帶有卡口結構,所述BIC模塊由卡扣結構固定在固定部件上。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線槽能夠緊貼電池模組,從而保證固定在其中的采樣線有較好的定位,也大量的節約了采樣線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可解決電池模組內部采樣線雜亂無章、易交叉并存在短路風險的問題,并且便于后續電池模組的維修。附圖說明圖I是電池模組結構組合示意圖。圖2是線槽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線槽A部分放大示意圖。圖4是電池模組中固定板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實施例涉及一種電池模組(如圖I所示),這種電池模組包括電池組以及外殼3,其中,電池組包括若干單體電池I以及若干動力連接片2,動力連接片2電連接相鄰的單體電池I ;上述外殼3包裹在電池組外部。上述電池組以及外殼3的結構和組合為本
常見的,例如由動力連接片2將單體電池I串聯或者并聯形成電池組,而后在其外部裝上外殼3,在此不再贅述。除此之外,該電池模組還包括安裝在電池模組的外殼3上的采樣模塊;其中,采樣模塊又包括BIC模塊4、采樣線5、線槽6以及信號采樣端子7 ;BIC模塊4固定在電池模組的外殼3上,采樣線5固定在線槽6的內部,線槽6固定在外殼3上;安裝在線槽6中的采樣線5的一端電連接在BIC模塊4上,另一端與信號采樣端子7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信號采樣端子7用于采集電池模組的相關信號,然后轉換成電信號并由采樣線5匯總到BIC模塊4上,實現對電池模組各種情況的監控目的。 線槽6 (如圖2、圖3所示)包括用于布線的凹槽62以及用于引出采樣線5的引出口61。凹槽62用于安放米樣線5,引出口 61用于引出米樣線5。整個線槽6可以是開模一體成型的,在開模時,根據具體電池模組及其采樣線5的結構或者粗細的需要,決定線槽6上凹槽62的大小以及引出口 61的具體引出位置。其他的一些線槽6的制作方式,只要能達到相同的效果,也是可行的,上述只是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式。線槽6的引出口 61可以有很多形狀,比如說,方型、V型或者U型等,本實施例優選采用U型結構的開口。這種開口一端為圓弧狀,利于采樣線5的安放,更便于采樣線5的引出。其中,凹槽62與引出口 61可以只設置在線槽6的一側或者兩側都設置,本實施例優選兩側都設置有凹槽62和引出口 61。設置在兩側,能夠盡量的節省線槽的用量,也能夠節省電池模組的空間。上述所述的采樣線5通過膠水固定在線槽6的凹槽62內,并經弓丨出口 61引出。這是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的固定方式,為了固定采樣線5,我們還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比如說卡扣結構、夾持法等等,只要能把采樣線5固定在線槽6的凹槽62內部,都是可行的方式。在本專利技術中,信號采樣端子7 (如圖I、圖2、圖3所示河以根據不同的信號采集要·求,選擇不同的采樣端子,比如采樣溫度的端子、采樣電壓的端子或者采樣電流的端子等。本實施例中,選擇的是兩種采樣端子,電壓采樣端子71和溫度采樣端子72 ;電壓采樣端子71與動力連接片2電連接,溫度采樣端子72與動力連接片2連接。上述溫度采樣端子72一般采用導熱性比較好的方式與動力連接片2連接,比如說溫度采樣端子72貼合在動力連接片2上。根據采集信號的不同,本專利技術中的采樣線5又可以分為各種不同的線束,比如采樣溫度的線束、采樣電壓的線束或者采樣電流的線束等。本實施例中,采用了兩種采樣線5,電壓采樣線51和溫度采樣線52 ;電壓采樣線51與電壓采樣端子71連接,溫度采樣線52與溫度采樣端子72連接。進一步,凹槽62又可以根據其中采樣線5的不同,分為電壓采樣凹槽和溫度采樣凹槽,電壓米樣凹槽問位于線槽6的一側,溫度米樣凹槽位于線槽6的另一側。其中,電壓采樣凹槽中固定著電壓采樣線51,溫度采樣凹槽中固定著溫度采樣線52。在不同的線槽6中,可以選擇不同的排布采樣線5的方式。比如說,本實施例采用了兩側均設置有凹槽62和引出口 61的線槽6,這樣就可以將電壓采樣線51固定在線槽6—側的凹槽62里,即固定在緊貼電池組一側的電壓采樣凹槽中;溫度采樣線52固定在線槽另一側的凹槽62里,即固定在線槽6向外一側的溫度采樣凹槽中,如圖3所示。具體如何設置采樣線5在線槽6中的位置,應當根據需要和各部件具體的結構進行選擇,在此不再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模組,包括電池組以及外殼,所述電池組包括若干單體電池以及若干動力連接片,所述動力連接片電連接相鄰的單體電池;所述外殼包裹在電池組外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采樣模塊,所述采樣模塊安裝在外殼上;所述采樣模塊包括BIC模塊、采樣線、線槽以及信號采樣端子;所述BIC模塊固定在外殼上,所述采樣線固定在線槽內部,所述線槽固定在外殼上;采樣線的一端電連接在BIC模塊上,另一端與信號采樣端子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令龍,冷陳偉,周燕飛,高睿,吳海平,宋憶寧,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