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馬達。
技術介紹
以往所知的是一種這樣的結構:在馬達的線圈附近配置配線基板或被稱為匯流條的導電性的部件,通過該部件使線圈和外部電源電氣連接。例如,日本特開2004-336897號公報中記載了一種在電動機的定子的上端側安裝配線基板的結構,在該配線基板形成線圈終端電路(段落0020,圖1)。配線基板構成為通過模制樹脂將三個環(huán)狀的分相終端部件一體化的結構(段落0022)。并且,配線基板具有:與各線圈的卷線端部連接的多個端子片;和外部連接端子(段落0023~002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336897號公報在日本特開2004-336897號公報的配線基板的外周部分設置有多個可彈性變形的掛鉤。而且,通過該掛鉤,配線基板和絕緣物被相互固定(段落0025)。但是,在這樣的結構中,如果采用使掛鉤的爪和絕緣物的掛鉤承接部相互接觸的設計的話,由于配線基板或絕緣物的尺寸的誤差,可能會在兩部件產生不必要的應力,或者無法固定。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使掛鉤的爪和絕緣物的掛鉤承接部相互分隔開的設計的話,只通過該掛鉤的固定,無法精密地定位配線基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具有匯流條的馬達中,可將匯流條保持架軸向定位、并且即使在匯流條保持架或者絕緣物產生了軸向的尺寸誤差也能夠以不在兩部件產生不必要的應力的方式配置爪部和承接部的結構。本申請所示例的第一專利技術為一種馬達,其具有:靜止部;和旋轉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具有:靜止部;和旋轉部,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相對于所述靜止部旋轉,所述靜止部具有:多個齒,其排列于所述中心軸線的周圍;絕緣物,其安裝于所述齒;線圈,其由纏繞于所述絕緣物的導線構成;匯流條,其配置于所述線圈的上方,且具有與所述導線的端部電氣連接的多個端子;和樹脂制成的匯流條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匯流條,所述匯流條保持架具有:圓環(huán)狀的保持架本體部;和從所述保持架本體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腳部以及第二腳部,所述第一腳部具有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爪部,所述保持架本體部具有在所述爪部的上方沿軸向延伸的貫通孔,所述爪部的上表面和設置于所述絕緣物的承接部的下表面隔著間隙軸向對置,所述第二腳部的下端部與所述齒或者所述絕緣物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8.19 JP 2011-1793401.一種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具有:
靜止部;和
旋轉部,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相對于所述靜止部旋轉,
所述靜止部具有:
多個齒,其排列于所述中心軸線的周圍;
絕緣物,其安裝于所述齒;
線圈,其由纏繞于所述絕緣物的導線構成;
匯流條,其配置于所述線圈的上方,且具有與所述導線的端部電氣連接的多個端
子;和
樹脂制成的匯流條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匯流條,
所述匯流條保持架具有:
圓環(huán)狀的保持架本體部;和
從所述保持架本體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腳部以及第二腳部,
所述第一腳部具有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爪部,
所述保持架本體部具有在所述爪部的上方沿軸向延伸的貫通孔,
所述爪部的上表面和設置于所述絕緣物的承接部的下表面隔著間隙軸向對置,
所述第二腳部的下端部與所述齒或者所述絕緣物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
所述第二腳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腳部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馬達,
所述第一腳部的周向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腳部的周向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馬達,
所述第一腳部的基端部的徑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腳部的基端部的徑向尺寸。
5.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馬達,
所述保持架本體部具有從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圓弧狀的凸部,
所述第二腳部從所述凸部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馬達,
所述第一腳部與所述凸部在周向分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馬達,
所述多個端子從所述保持架本體部的外周面朝向徑向外側突出,
所述第一腳部以及所述第二腳部從所述保持架本體部的內周部附近的下表面朝
向下方延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馬達,
所述保持架本體部具有從內周面的下端部附近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圓環(huán)狀的臺
階部,
所述第一腳部從所述臺階部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
所述貫通孔沿軸向貫通所述臺階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馬達,
所述旋轉部配置于所述齒、所述絕緣物以及所述匯流條保持架這三者的徑向內
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芳賀英博,右田貴之,青野真鄉(xiāng),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電產株式會社,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