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材料
,尤其涉及汽車減振材料制作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來,汽車廠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不斷追求機械化操作,原來使用在汽車內外板之間的塊狀減振材料已經不能滿足汽車自動化生產的要求,由于塊狀材料需要人工粘貼到相應的部位,粘貼部位較多,不便于提高生產效率,汽車設計人員對廠家提出新的要求,能夠生產出一種膏狀減振材料,能夠滿足機器手作業,又能夠發揮塊狀材料的粘結減振性能,還能滿足整個汽車生產工業流程的要求,要經過汽車生產線的水洗、堿水化、磷化、電泳等生產工序,特別是有些車型的車門加強板與外板之間的縫隙大,一般超過30厘米的縫隙要保證材料在這些部位不發生流淌現象,還有一些廠家在國內生產運到海外生產線上組裝,這就需要汽車廠家在保證生產效率和不發生流淌現象的同時還能保證材料的性能要求,怎樣才能既解決自動化生產要求,還能克服諸多膏狀材料減振材料的缺陷呢,這是汽車生產材料廠家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汽車減振材料制作方法,便于汽車廠家的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夠滿足快速的生產線、粘結、減振的性能要求,并且材料不發生流淌現象。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汽車減振材料制作方法,是將15%-20%的NBR橡膠、8%-15%的SBR橡膠、0.5%-1.5%的橡膠塑解劑、3%-10%的CaCO3、10%-20%的液體異戊二烯橡膠材料放入密煉機里密煉40分鐘,待軟化 ...
【技術保護點】
汽車減振材料制作方法,是將15%?20%的NBR橡膠、8%?15%的SBR橡膠、0.5%?1.5%的橡膠塑解劑、3%?10%的CaCO3、10%?20%的液體異戊二烯橡膠材料放入密煉機里密煉40分鐘,待軟化后作為母料備用;把密煉機制作好的母料放入到捏合里,加入13%?25%的納米活性碳酸鈣捏合,再加入13%?20%的DINP,捏合約30分鐘后,材料分散均勻,然后加入4%?10%的PVC糊樹脂、0.15%的DCP?40、0.17%的粉末雙氰胺、0.5%發泡劑OBSH,捏合約40分鐘,材料分散均勻后再加入3%?8%的PU改性環氧樹脂,捏合20分鐘,再加入1%?2%的交聯劑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捏合10分鐘;最后用3%?5%的DINP調整粘度到10000?12000Pa.s,用漏斗過濾包裝為成品。
【技術特征摘要】
1.汽車減振材料制作方法,是將15%-20%的NBR橡膠、8%-15%的SBR
橡膠、0.5%-1.5%的橡膠塑解劑、3%-10%的CaCO3、10%-20%的液體異
戊二烯橡膠材料放入密煉機里密煉40分鐘,待軟化后作為母料備用;
把密煉機制作好的母料放入到捏合里,加入13%-25%的納米活性碳酸鈣
捏合,再加入13%-20%的DINP,捏合約30分鐘后,材料分散均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林森,夏海波,于海峰,朱容仁,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靜達保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