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泡罩耐壓測試裝置,它包括壓頭、支撐座、底座;壓頭內設有上腔和出氣孔,上腔和出氣孔連通,支撐座內設有下腔,底座內設有進氣孔I;進氣孔I、下腔、上腔三者連通;支撐座固定在底座上,壓頭位于支撐座上方,在上腔和下腔之間放置試樣,試樣的泡罩置于上腔或下腔內,進氣孔I通過管路與氣源和壓力傳感器連接,在管路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并公開了兩種測試方法,一種為破裂模式,一種是蠕變模式;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對藥品泡罩耐壓程度的檢測,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測試裝置及方法,尤其涉及。技術背景藥品泡罩是由兩層包裝材料熱合而成,一面加熱吸塑,鼓起泡罩,包裝藥品。泡罩作為一種常用的藥品包裝形式,對其耐壓強度有嚴格要求。為了達到理想的包裝效果,必須充分了解其耐壓性能。由于泡罩體積小,形狀不規則,市場上一直沒有專門檢測泡罩耐壓程度的設備和夾具,我們也就無從得知泡罩的耐壓指標,這種檢測空白給醫藥包裝質量帶來隱患,盲目使用包裝材料作藥品泡罩,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它具有準確檢測藥品泡罩耐壓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泡罩耐壓測試裝置,它包括壓頭、支撐座、底座;壓頭內設有上腔和出氣孔,上腔和出氣孔連通,支撐座內設有下腔,底座內設有進氣孔I;進氣孔I、下腔、上腔三者連通;支撐座固定在底座上,壓頭位于支撐座上方,在上腔和下腔之間放置試樣,試樣的泡罩置于上腔或下腔內,進氣孔I通過管路與氣源和壓力傳感器連接,在管路上設有壓力傳感器。所述上腔、下腔、進氣孔I的中心線重合。所述試樣的凸起面和非凸起面之間為封閉空腔,試樣朝向下腔的一面打孔形成進氣孔II。所述底座與支撐座之間設有密封圈I,所述支撐座與試樣之間設有密封圈II。所述支撐座通過連接元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連接元件為螺釘或螺栓。所述管路包括管I、管II和管III,其中,管I與進氣孔I連接,管II與管I連通, 管II的一端設有壓力傳感器,另一端設有放氣閥,管II與管III連通,管III上依次設有流量調節閥、截止閥和調壓閥,調壓閥與氣源連接。基于一種泡罩耐壓測試裝置的測試方法,具體步驟為步驟一將試樣的凸起面或非凸起面打孔形成進氣孔II ;步驟二 將試樣固定在支撐座和壓頭之間,帶有進氣孔II的一面朝向下腔,壓緊試樣, 并用密封圈II密封;步驟三利用氣源向泡罩內充氣,壓力傳感器實時感應氣體的壓強變化;步驟四試樣破裂,氣體由試樣破裂處進入上腔,通過出氣孔排出上腔;步驟五根據壓力傳感器記錄的壓強值確定破裂強度,即壓力傳感器記錄到的試樣內壓強最大值,為破裂強度。所述步驟三的具體步驟為(3-1)關閉放氣閥;(3-2)打開管III上的各閥;(3-3)氣源內氣體沿管路依次進入進氣孔I、支撐座的下腔;(3-4)在下腔內,氣體由試樣的進氣孔II進入試樣,由壓力傳感器感應試樣內壓強變化?;谝环N泡罩耐壓測試裝置的測試方法,具體步驟為步驟一將試樣的凸起面或非凸起面打孔形成進氣孔II ;步驟二 將試樣固定在支撐座和壓頭之間,帶有進氣孔II的一面朝向下腔,壓緊試樣, 并用密封圈II密封;步驟三利用氣源向泡罩內充氣,壓力傳感器實時感應氣體的壓強變化;步驟四當泡罩內的壓強達到設定值,關閉管路上的所有閥,停止充入氣源;步驟五根據試樣能否維持設定壓力到規定時間,以此判定試樣的耐壓性。所述步驟三的具體步驟為(3-1)關閉放氣閥;(3-2)打開管III上的各閥;(3-3)氣源內氣體沿管路依次進入進氣孔I、支撐座的下腔;(3-4)在下腔內,氣體由試樣的進氣孔II進入試樣,由壓力傳感器感應試樣內壓強變化。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I.實現了對藥品泡罩耐壓程度的檢測。2.結構簡單。3.操作方便。4.本專利技術利用壓力傳感器實時跟蹤監測試樣內壓強變化,準確檢測藥品泡罩的耐壓性,解決了醫藥包裝質量帶來的隱患。5.在壓頭和支撐座之間和在支撐座與底座之間設有密封圈,增強了本專利技術測試裝置的密封性,保證了測試數據的準確性。6.在管道上設有各閥,可以控制氣源進入試樣氣體的通斷、流量及壓強。7.出氣孔與上腔連通,有利于氣體及時從裝置中排出,進一步保證了測試數據的準確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第一種實施方案的結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第二種實施方案的結構圖;圖3為藥品泡罩的結構圖。其中,I.調壓閥,2.截止閥,3.壓力傳感器,4.管I,5.底座,6.密封圈I,7.支撐座,8.下腔,9.試樣,10.凸起面,11.上腔,12.壓頭,13.出氣孔,14.非凸起面,15.密封圈 II,16.連接元件,17.進氣孔I,18.管II,19.放氣閥,20.管III,21.流量調節閥,22.進氣孔II。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實施例I:一種泡罩耐壓測試裝置,它包括夾具、壓力傳感器3、管路,所述夾具包括壓頭12、支撐座7、底座5,壓頭12內設有上腔11和出氣孔13,支撐座7內設有下腔8,底座5內設有進氣孔117 ;支撐座7通過連接元件16固定到底座5上,壓頭12位于支撐座7上方,試樣9置于壓頭12和支撐座7之間;所述壓力傳感器3通過管路接到進氣孔117。所述連接元件16為螺釘或螺栓。所述底座5、支撐座7、壓頭12位置配合,上腔11、下腔8、進氣孔117的中心線重八口 ο所述試樣9的凸起面10和非凸起面14之間為封閉空腔,試驗時,試樣9的凸起面 10打孔形成進氣孔1122。所述底座5與支撐座7之間設有密封圈16,所述支撐座7與試樣9之間設有密封圈 1115。所述管路包括管14、管1118、管11120,管14接到夾具上,管1118連接管14與管 11120,管III20接到氣源上。管1118的兩端分別設有壓力傳感器3和放氣閥19。管III20 上設有流量調節閥21、截止閥2、調壓閥1,控制管路內氣流的通斷、壓強及流量。一種泡罩耐壓測試方法——破裂模式,其過程為步驟I,固定試樣9固定試樣9前,將試樣9的凸起面10打孔形成進氣孔1122,將試樣9固定在支撐座7 和壓頭12之間,帶有進氣孔1122的一面朝向下腔8,壓緊試樣9,并用密封圈1115密封。步驟2,充入氣源關閉放氣閥19,打開管III20上的調壓閥I、截止閥2、流量調節閥21,氣源內氣體沿管路依次進入進氣孔117、支撐座7的下腔8。在下腔8內,氣體由試樣9的進氣孔1122進入試樣9,由壓力傳感器3感應試樣9內壓強變化。步驟3,試樣9破裂,記錄數值壓力傳感器3實時感應氣體的壓強變化,隨著氣體不斷進入泡罩,泡罩內壓強增大。當試樣9破裂時,氣體由試樣9破裂處進入上腔11,通過出氣孔13排出上腔11。步驟4,分析破裂強度壓力傳感器3記錄到的試樣9內壓強最大值,即為破裂強度。一種泡罩耐壓測試方法——螺變模式,其過程為步驟I,固定試樣9固定試樣9前,將試樣9的凸起面10打孔形成進氣孔1122,將試樣9固定在支撐座7 和壓頭12之間,帶有進氣孔1122的一面朝向下腔8,壓緊試樣9,并用密封圈1115密封。步驟2,充入氣源關閉放氣閥19,打開管III20上的調壓閥I、截止閥2、流量調節閥21,氣源內氣體沿管路依次進入進氣孔117、支撐座7的下腔8。在下腔8內,氣體由試樣9的進氣孔1122進入試樣9,由壓力傳感器3感應試樣9內壓強變化。步驟3,停止充氣,保壓測試當泡罩內壓強達到設定值,關閉所有閥,停止充入氣源;設定保壓時間,試樣9進入保壓狀態,開始保壓測試。步驟4,分析耐壓性保壓測試過程中,看試樣9能否維持設定壓力到規定時間,以此判定試樣9的耐壓性。實施例2 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如圖2所示,在試樣9的非凸起面14打孔形成進氣孔1122,并將試樣9的非凸起面14改為朝下腔8放置,測凸起面10的耐壓強度。如圖3所示,為藥品泡罩的結構圖。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泡罩耐壓測試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壓頭、支撐座、底座;壓頭內設有上腔和出氣孔,上腔和出氣孔連通,支撐座內設有下腔,底座內設有進氣孔I;進氣孔I、下腔、上腔三者連通;支撐座固定在底座上,壓頭位于支撐座上方,在上腔和下腔之間放置試樣,試樣的泡罩置于上腔或下腔內,進氣孔I通過管路與氣源和壓力傳感器連接,在管路上設有壓力傳感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允中,王元明,王曉言,
申請(專利權)人: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