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主要涉及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包括封閉框架結構、開放連接部件及內部構件三個部分,封閉框架結構與開放連接部件可通過相互配合連接形成封閉結構,通過將拉伸應力轉變成壓縮應力,對試樣進行壓縮。將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架及開放連接部分形成的空間內并放入試樣,即可對試樣進行高溫壓縮蠕變。該裝置能夠重復使用,節約了制造成本,同時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適于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材料力學性能測試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材料壓縮蠕變性能測試用的裝置,特別是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
技術介紹
合金的壓縮蠕變及高溫狀態下的壓縮蠕變是評價合金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特別在合金研究領域,測試合金的壓縮蠕變及其對合金后繼拉伸蠕變性能的影響極其重要。而高溫、高應力條件下對合金進行壓縮蠕變就顯得尤為困難,部分研究人員采用先制備出框架式壓縮裝置,然后再焊接的方法進行壓縮蠕變,由于焊接部位不能承受較高的溫度和應力,從而導致可壓縮蠕變合金截面較小,且不能夠重復使用,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大大提高了合金研制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變為壓縮的蠕變裝置,目的在于通過這種壓縮蠕變裝置使壓縮蠕變能夠對大截面、高溫、高應力條件下進行,且該壓縮蠕變裝置能夠重復使用。技術方案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包括封閉框架結構、開放連接部件及內部構件,其特征在于封閉框架結構套設在開放連接部件內部中空處,封閉框架結構與開放連接部件通過相互配合連接形成封閉結構,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架結構及開放連接部件形成的空間內,試樣放置在內部構件上,將拉伸應力轉變成壓縮應力,對試樣進行壓縮。開放連接部件包括可相互配合連接的開放連接內件與開放連接外件,內部構件包括與開放連接內件相接的第一內部構件和與封閉框架結構相接的第二內部構件,第二內部構件下方為封閉框架結構,封閉框架結構下方為控制變形頂柱。優點及效果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其優點與積極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的壓縮蠕變裝置,通過設置配合連接部分及內部構件,將拉伸應力轉變為壓縮應力,通過對配合部分的拆分,從而達到壓縮蠕變裝置重復使用的目的。內部構件的設計能夠使試驗應力均勻的分布到壓縮蠕變試樣上,同時開放連接部件內部設定的控制變形頂柱能夠控制開放連接部件受力期間的變形。試驗裝置通過設置簡單搭接連接及內部構件和控制變形頂柱,能夠更好的將試驗應力均勻的分布在試驗件上,同時控制試驗裝置的變形。使該裝置能夠重復使用,因此能夠節約裝置的制造成本,同時節約大量的時間。本專利技術這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應力轉變為壓縮應力的高溫高應力壓縮蠕變裝置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2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開放連接內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 (c)為仰視圖;圖3為圖I中的第一內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3 (c)為側視圖;圖4為圖I中的第二內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 圖,圖4 (c)為側視圖;圖5為圖I中的封閉框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5 (c)為側視圖;圖6為圖I中的開放連接外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6 圖,圖6 (c)為俯視圖,圖6 Cd)仰視圖;圖7為圖I中的控制變形頂柱結構示意,其中圖75(a)為主視圖,圖2(b)為側視(a)為主視圖,圖3(b)為俯視(a)為主視圖,圖4(b)為俯視(a)為主視圖,圖5(b)為俯視(a)為主視圖,圖6(b)為側視(a)為主視圖,圖7(b)為俯視圖8為在1040°C、180MPa壓縮蠕變20h后鎳基單晶合金的組織形貌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圖中1、開放連接內件,2、與開放連接內件相接的第一內部構件,3、與封閉框架相連接的第二內部構件,4、封閉框架結構,5、控制變形頂柱,6、開放連接外件,7、試樣。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專利技術是一種可重復使用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其特征在于如圖I和圖9中所示,包括封閉框架結構、開放連接部件及內部構件,其特征在于封閉框架結構4套設在開放連接部分內部中空處,封閉框架結構4與開放連接部件可通過相互配合連接形成封閉結構,將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架結構及開放連接部件形成的空間內,試樣7放置在內部構件上,通過將拉伸應力轉變成壓縮應力,對試樣7進行壓縮。將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架結構及開放連接部件形成的空間內并放入試樣,可對試樣進行高溫壓縮蠕變。如圖I、圖2和圖6所示,開放連接部分包括可相互配合連接的開放連接內件I與開放連接外件6 ;如圖I、圖3和圖4所不,內部構件包括與開放連接內件I相接的第一內部構件2和與封閉框架結構4相接的第二內部構件3,如圖I、圖5和圖7所示,第二內部構件 3下方為封閉框架結構4,封閉框架結構4下方為控制變形頂柱5。本專利技術這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變為壓縮的蠕變裝置的使用方法是將內部構件和試樣7置于開放連接部件I內,并將組合好的構件(第一內部構件2和第二內部構件3) 及試樣7同時置于封閉框架結構4內,封閉框架結構4將開放連接部件I內組合好的組合構件壓緊,并在開放連接部件I開口端放入控制變形頂柱5,然后采用開放連接外件6相配合連接,并將帶有螺紋的A端和B端置于拉伸蠕變試驗機上,從而將拉伸蠕變轉變為壓縮蠕變。本專利技術的壓縮蠕變裝置,通過設置配合連接部分及內部構件,將拉伸應力轉變為壓縮應力,通過對配合部分的拆分,從而達到壓縮蠕變裝置重復使用的目的。內部構件的設計能夠使試驗應力均勻的分布到壓縮蠕變試樣上,同時開放連接部件內部設定的控制變形頂柱能夠控制開放連接部件受力期間的變形。試驗裝置通過設置簡單搭接連接及內部構件和控制變形頂柱,能夠更好的將試驗應力均勻的分布在試驗件上,同時控制試驗裝置的變形。使該裝置能夠重復使用,因此能夠節約裝置的制造成本,同時節約大量的時間。本專利技術這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應力轉變為壓縮應力的高溫高應力壓縮蠕變裝置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中所有構件材質相同,采用常規方法制備構件,高溫使用時需采用精密鑄造法或定向凝固法采用高溫合金制備構件, 制備出的構件采用常規加工方法制加工成所需要的構件。實施例I上述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結構如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圖 7、圖9所示。采用上述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壓縮蠕變裝置對鎳基單晶合金進行壓縮蠕變,溫度為1040°C,應力為180MPa,壓縮變形后獲得了較好筏形組織,參見圖8。權利要求1.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包括封閉框架結構、開放連接部件及內部構件,其特征在于封閉框架結構(4)套設在開放連接部件內部中空處,封閉框架結構(4)與開放連接部件通過相互配合連接形成封閉結構,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架結構及開放連接部件形成的空間內,試樣(7)放置在內部構件上,將拉伸應力轉變成壓縮應力,對試樣(7)進行壓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其特征在于開放連接部件包括可相互配合連接的開放連接內件(I)與開放連接外件(6),內部構件包括與開放連接內件(I)相接的第一內部構件(2)和與封閉框架結構(4)相接的第二內部構件(3),第二內部構件(3)下方為封閉框架結構(4),封閉框架結構(4)下方為控制變形頂柱(5)。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主要涉及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包括封閉框架結構、開放連接部件及內部構件三個部分,封閉框架結構與開放連接部件可通過相互配合連接形成封閉結構,通過將拉伸應力轉變成壓縮應力,對試樣進行壓縮。將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重復使用將拉伸轉為壓縮的蠕變裝置,包括封閉框架結構、開放連接部件及內部構件,其特征在于:封閉框架結構(4)套設在開放連接部件內部中空處,封閉框架結構(4)與開放連接部件通過相互配合連接形成封閉結構,內部構件置于封閉框架結構及開放連接部件形成的空間內,試樣(7)放置在內部構件上,將拉伸應力轉變成壓縮應力,對試樣(7)進行壓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興福,田素貴,夏宏麗,劉麗榮,尚麗娟,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