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器制作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晶成盒結構及采用該成盒結構進行灌注液晶的工藝方法。該液晶成盒結構,包括:液晶盒主體,所述液晶盒主體內周向設有封框膠,所述封框膠相對兩邊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缺口;位于封框膠相對兩邊上的缺口分別為灌晶口和出氣口。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液晶成盒結構及采用該成盒結構進行灌注液晶的工藝方法,通過在封框膠相對兩邊分別設置缺口,可有效地將液晶盒內的氣泡排出去,最大程度地保證液晶灌滿整個盒體,確保液晶盒的使用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器制作加工
,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液晶灌注是液晶顯示器在成盒制作過程中一步重要的工藝過程,其是利用灌晶機并通過液晶盒封框膠下部的缺口進行灌注的,參考圖1,傳統液晶盒I’內,其四周設置封框膠2’,且僅在封框膠2’其中一邊留有灌注液晶缺口 5進行涂覆液晶。其中,利用灌晶機進行灌注的具體過程可參見圖2,具體步驟如下(I)將待灌液晶盒I’置于灌晶機的真空腔體I內,抽真空使其達到設定值(一般為 IPa),穩定一段時間后使待灌液晶空盒I’內與灌晶機腔體中的壓力基本相等;(2)將待灌液晶盒I’與盛有液晶10的托盤9慢慢靠近并接觸,并恰好使待灌液晶空盒I下部預留的封框膠缺口處被托盤9上的液晶10完全封住;(3)靜置一段時間后,開始慢充氣,此時液晶10依靠毛細拉力和待灌液晶空盒I’ 內外的壓力差克服阻力逐漸進入到待灌空盒內,待基本灌滿后快充氣恢復至大氣壓,盛有液晶10的托盤9下降脫離,此時,該待罐液晶盒I’灌注完成。現有的液晶灌注的工藝方法中,液晶盒主體經常出現在未灌滿即產生氣泡的現象,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晶成盒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液晶成盒結構在灌晶過程中容易產生氣泡且氣泡無法排出導致液晶盒的使用性能的缺陷。(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液晶成盒結構,包括液晶盒主體,所述液晶盒主體內周向設有封框膠,所述封框膠相對兩邊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缺口 ;位于封框膠相對兩邊上的缺口分別為灌晶口和出氣口。進一步地,所述分別設有至少一個缺口的封框膠相對兩邊為上、下邊。進一步地,所述灌晶口和出氣口相對設置。進一步地,所述灌晶口和出氣口為結構相同的缺口。進一步地,所述灌晶口和/或出氣口為圓孔型缺口。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每個缺口相匹配,用于堵住該缺口的封堵。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采用液晶成盒結構進行灌注液晶的工藝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I :將待灌空液晶盒主體置于灌晶機腔體內,抽真空,將待灌空液晶盒主體與盛有液晶的托盤靠近并接觸,使得液晶完全封住待灌空液晶盒主體中的灌注口進行灌注液晶,靜置處理;步驟S2 :靜置若干時間后將出氣口封住固化,繼續灌注液晶;步驟S3 :進行慢充氣,待液晶盒主體基本灌滿液晶后進行快充氣,使得液晶盒主體內恢復至大氣壓,將盛有液晶的托盤下降脫離液晶盒主體,密封灌注口,灌注完成,密封灌晶口。進一步地,所述靜置時間為6-16小時。進一步地,所述靜置時間為10小時。進一步地,步驟S2中,固化方式具體包括當封框膠采用熱固化膠時,可設置為紅外方式局部加熱,溫度為80-100°C,固化時間為5-15分鐘。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中,固化方式具體包括當封框膠采用光感固化膠時,可設置為UV燈固化,固化時間為20-40秒。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之前還包括固化完成后進行靜置處理,所述靜置時間為 20-40 秒。(三)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通過在封框膠相對兩邊分別設置缺口,可有效地將液晶盒內的氣泡排出去,最大程度地保證液晶灌滿整個盒體,確保液晶盒的使用性能。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液晶成盒結構示意圖2為現有技術中灌晶過程原理圖3為現有技術中腔體和空盒內氣體分子示意圖4為現有技術中液晶盒內部局部的氣泡現象;圖5為現有技術中灌晶結束后液晶盒內部出現的氣泡現象;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液晶成盒結構是示意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灌晶時點膠及固化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出氣口封堵前的腔體和空盒內氣體分子示意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出氣口封堵前的灌注過程中上部氣體從出氣口被排出示意圖10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封堵出氣口后的灌注過程示意圖1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灌滿液晶后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如圖3所示,現有技術中的灌晶機的真空腔體I在抽真空時,腔室真空度即灌晶的初始真空最聞可達IPa甚至以下,但待灌空液晶盒主體3 (空盒)內的真空度很難達到此數值,由于空盒內的氣體分子12需要通過不斷的擴散到盒外以實現盒內外的氣壓平衡亦即盒內的降壓過程,因此,在擴散過程中,受液晶盒厚太薄的影響,空盒內的氣體分子在運4動中反復與盒內壁及隔墊物碰撞,不易順利飛出盒外,形成長時間內難以消除的壓強差亦即氣體分子濃度差。在IOPa以下的真空度下,氣體分子運動的平均自由程為— kTλ = —7=—T-4lmi2P其中,k為玻爾茲曼常數,d為分子直徑,T為溫度,P為壓強。在常溫25°C下,以IOPa為例,可算出 =0.6毫來,由于液晶盒厚一般為3微米 4 微米,遠遠小于此壓強下的氣體分子平均自由程,氣體分子的碰撞以氣體碰撞液晶盒內壁為主。在抽氣時,空盒內氣體分子在封框膠下口處必須以向下的方向才能飛到盒外,而氣體分子在運動中,是布朗運動即方向朝向四面八方任意的,因此,絕大多數的氣體分子必然會反復碰撞在盒內壁及盒內的隔墊物上,盒內壁的溝槽將改變分子的運動方向,只有非常少量的氣體分子能在碰撞中互相傳遞動量始終朝向盒外并飛出盒外。而同時盒外的氣體分子也遵循同樣的規律運動,必然會有一部分氣體分子飛進盒內,但由于氣體分子濃度的差異, 盒內的分子濃度大于盒外的分子濃度,飛出盒外的分子數會多于飛進盒內的分子數,從而會緩慢的進行著盒內的真空度提高過程,整體來說,空盒內上部的真空度低于空盒內下部的真空度,盒內的真空度低于盒外的真空度。由于盒內的情況復雜,理論上計算盒內外的真空差異較困難,經過實驗可以證實象在以18. 5英寸為例(長、寬分別為409. 8毫米、230. 4毫米)的一項實驗中,在保證真空泵、設備密封機構、設備運動機構及空盒本身正常的前提下,在設備極限抽真空并維持3小時以上達到O. 5Pa的極限條件下開始灌注,取最好的灌注結果經過仔細檢查確認,空盒上部兩邊角處尚留有O. 5暈米寬、25暈米長面積為12. 5平方暈米 的氣泡帶,如圖4所不,該液晶盒內部局部出現氣泡13現象。經過反推計算,可求出13. 37Pa的盒內初始真空度(高于腔體O. 5Pa),計算過程如下初始真空度=1.01χ105χ0· 5x25) / (409. 8x230. 4) =13. 37 (Pa)上述盒內殘存氣體會隨著液晶的上升逐漸累積聚集,在達到一個大氣壓時液晶無法繼續上升,進而在盒內形成氣泡,從而造成未灌滿報廢,參見圖5。如圖6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液晶成盒結構包括液晶盒主體3,液晶盒主體3內周向設有封框膠4,所述封框膠4相對兩邊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缺口。位于封框膠4相對兩邊上的缺口分別為灌晶口 2和出氣口 6。封框膠4相對兩邊中每邊的缺口數量可根據實際需求而定。其中,封框膠4為四邊框形,設定分別設有至少一個缺口的封框膠相對兩邊為上、下邊。位于封框膠4上邊的缺口定義為出氣口 6,而位于封框較下邊的缺口定義為灌晶口 2,出氣口 6和灌晶口 2的數量相匹配。較優的,為了能夠更加快速、順暢地將氣泡排出盒體外,設置該出氣口 6的位置和灌晶口 2的位置相對應。通過在液晶盒主體3內的封框膠4兩邊同時預留缺口,一邊用于灌注,另一邊用于制程時內外氣壓的平衡,有效地解決了灌晶后容易產生氣泡的問題。另外,該成盒結構還包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晶成盒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盒主體,所述液晶盒主體內周向設有封框膠,所述封框膠相對兩邊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缺口;位于封框膠相對兩邊上的缺口分別為灌晶口和出氣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浩然,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