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的驅動控制裝置。由于在車輛(1)的后退行駛時與前進行駛時相比加速操作部件(7)的細微操作較為困難,因此車輛(1)的運行情況生硬而容易變得不協調。在這種車輛(1)的后退行駛時,根據車輛加速度(D)而對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進行限制。此時,能夠以符合駕駛員所進行的實際的加速操作部件(7)的操作的方式,對車輛(1)的驅動力進行調節。而且在車輛(1)的前進行駛時不執行所述驅動力的限制。由于此時能夠以驅動力較小的狀態來駕駛車輛(1),因此能夠抑制車輛(1)的運行情況變得不協調的狀況。因此,能夠以對應于車輛(1)的行駛方向的方式而適當地執行對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的驅動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在汽車等車輛中,作為驅動源而搭載有內燃機或電動機等的原動機。而且,在車輛中設置有加速踏板等加速操作部件。而且,根據駕駛員對加速操作部件的操作來調節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并使該驅動力傳遞至車輪,從而使車輛進行行駛。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如下的裝置,即,在所述車輛中,在加速操作部件的操作力和操作速度超過了預定水平時,使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降低的裝置。在該裝置中,例如在加速踏板被駕駛員用力踩下時等的、加速操作部件被緊急操作時的車輛的驅動力受到限制。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昭61-190135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然而,在車輛的前進行駛時通常落座于坐席上的駕駛員的姿勢處于自然狀態。相對于此,在車輛的后退行駛時,駕駛員多處于在落座于坐席上的狀態下使身體扭轉而成為觀看車輛后方的姿勢等的、不合理的姿勢。因此在車輛的后退行駛時,與前進行駛時相比,難以進行加速操作部件的細微操作,從而也難以進行對從原動機輸出并輸出到車輪的驅動力的細微的調節。因此,可以說此時車輛的運行情況生硬而容易變得不協調。不考慮這種實際情況,即使在車輛的后退行駛時以與前進行駛時同樣的方式限制車輛的驅動力,也存在不僅無法適當地進行該限制,而且會使駕駛員產生不適感從而導致駕駛性能的降低的可能性。本專利技術是鑒于這種實際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適當地執行對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的車輛的驅動控制裝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依據了本專利技術的車輛的驅動控制裝置中,根據該車輛的駕駛狀態而對從作為車輛的驅動源的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進行限制,并且以對應于加速操作部件的操作形態的方式,對從作為車輛的驅動源的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進行調節。而且,驅動控制裝置以與車輛的前進行駛時相比在該車輛的后退行駛時使其限制的程度增大的方式,來執行對所述驅動力的限制。根據這種裝置,由于在能夠進行加速操作部件的細微操作的前進行駛時,使對車輛的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減小,因此能夠以接近駕駛員所進行的實際的加速操作部件的操作的方式,對車輛的驅動力進行調節。而且,在難以進行加速操作部件的細微操作的后退行駛時,由于對車輛的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增大,因此能夠以驅動力較小的狀態駕駛車輛。因此,能夠使車輛的運行情況變化緩和,進而抑制其運行情況變得不協調的狀況。如此,根據所述裝置,能夠以對應于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方式而分別適當地執行對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在優選的方式中,所述車輛的駕駛狀態為該車輛的加速度。即,在該裝置中,根據車輛的加速度來變更對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當執行驅動力的限制時,能夠在車輛的加速度越大時越增大對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程度。因此,在車輛的加速度較大時,為了使該車輛的運行情況變化緩和,能夠增大對車輛的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而且,由于在車輛的加速度較小時能夠使對該車輛的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減小,因此能夠抑制出現雖然車輛的加速度較小且運行情況變化也較小但該車輛的驅動力仍被無謂地限制的狀況。因此,此時將能夠容易地確保用于車輛行駛的驅動力。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方式中,在車輛的后退行駛時,根據車輛的加速度而對從作為該車輛的驅動源的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進行限制,并且以對應于加速操作部件的操作形態的方式,對從作為該車輛的驅動源的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進行調節。根據這種裝置,在難以進行加速操作部件的細微操作的后退行駛時,由于根據車輛的加速度對該車輛的驅動力進行限制,因此能夠在驅動力較小的狀態下駕駛車輛。因此,能夠使后退行駛時的車輛的運行情況變化緩和,從而能夠抑制其運行情況變得不協調的狀況。因此,能夠適當地進行對從原動機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方式中,在車輛的加速度小于判斷值時所述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被設為“0”,而在車輛的加速度在判斷值以上時所述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被設為大于“O”。優選為,所述判斷值根據車輛的行駛速度而被可變設定。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方式中,在車輛的行駛速度為基準速度以上時,不考慮車輛的加速度與判斷值的大小關系,所述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被設為大于“O”。附圖說明圖I為表示將本專利技術具體化了的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的驅動控制裝置的概要結構的簡圖。圖2為表示驅動限制程序的執行順序的流程圖。圖3為表示車輛加速度、車速以及判斷值之間的關系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將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車輛的驅動控制裝置具體化了的一種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I所示,在車輛I中搭載有作為驅動源的內燃機2。而且,當從該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通過變速裝置3等而被傳遞至車輪4時,該車輪4將旋轉從而使車輛I行駛。上述變速裝置3具備多個齒輪,該多個齒輪的組合能夠進行變更,以形成預先設定的多個變速檔中的某一個。此外,該變速裝置3還能夠使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傳遞至車輪4、或切斷該驅動力的傳遞。在車輛I中,搭載有執行與內燃機2和變速裝置3等相關的各種控制的電控裝置5。該電控裝置5作為調節部以及限制部而發揮功能。電控裝置5上連接有如下的各種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包括用于檢測車輛I的行駛速度(車速SPD)的車速傳感器6、用于檢測加速操作部件7的操作量(加速器操作量ACC)的加速器位置傳感器8、以及輸出與換檔桿9的操作位置(換檔位置PS)相對應的信號的換檔位置傳感器10等。另外,作為上述加速操作部件7,可以采用加速踏板或加速桿。電控裝置5上連接有用于驅動內燃機2的驅動電路、以及用于驅動變速裝置3的驅動電路等。電控裝置5根據加速器操作量ACC等對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進行調節。此外,電控裝置5根據加速器操作量ACC、車速sro以及換檔位置PS,來執行變速裝置3的變速檔的切換、以及內燃機2與車輪4之間的驅動力的傳遞和切斷。而且,上述換檔桿9可以被切換操作至如泊車位置、倒檔位置、空檔位置以及驅動位置等的多個操作位置中的任意一個位置。以下,對換檔桿9的每個操作位置處的變速裝置3的驅動方式進行列舉。當換檔桿9被切換至泊車位置時,通過電控裝置5來驅動變速裝置3,從而通過變速裝置3中的齒輪的嚙合而禁止車輪4的旋轉,進而切斷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的向車輪4的傳遞。當換檔桿9被切換至空檔位置時,通過電控裝置5來驅動變速裝置3,從而將通過上述變速裝置3中的齒輪的嚙合而實現的車輪4的旋轉禁止解除,并切斷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向車輪4的傳遞。當換檔桿9被切換至驅動位置時,通過電控裝置5驅動變速裝置3,從而使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以正轉方向被傳遞至車輪4。此時,車輛I成為能夠前進行駛的狀態。當換檔桿9被切換至倒檔位置時,通過電控裝置5來驅動變速裝置3,從而使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以反轉方向而被傳遞至車輪4。此時,車輛I成為能夠后退行駛的狀態。并且,在本實施方式的裝置中,在車輛I的后退行駛時,將根據該車輛I的加速度(車輛加速度D)而對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進行限制。另外,在車輛I的前進行駛時,不執行那種對應于車輛加速度D的、上述驅動力的限制。此外,車輛加速度D可以根據所述車速傳感器6的檢測信號而進行計算。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與車輛I的前進行駛時相比在該車輛I的后退行駛時使從內燃機2輸出的驅動力的限制的程度增大的方式,執行對該驅動力的限制。以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木雅史,大林幹生,水瀬雄樹,小玉晉也,高木俊宏,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