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名稱為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屬于電動客車底盤技術領域。它主要是解決在現有純電動客車底盤上增加安裝一套發電機組而不能滿足《GB7258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條件要求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底盤及安裝在底盤上的發電機組、驅動電機、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控制箱;所述的發電機組安裝在底盤后部,或者通過橫置的副車架安裝在底盤后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底盤布置滿足相關規定,不影響重要部件相互連接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于各種增程式及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客車底盤。(*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
本技術屬于電動客車底盤
具體涉及一種增程式及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客車底盤上的發電機組布置方案。
技術介紹
隨著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不能滿足實際工況的要求,業內專業人士均在為增加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尋找技術方案,由此就產生了一種增程式的電動車,也叫串聯式混合動力,針對客車而言,增程器其實質就是一套發電機組裝載于汽車上,根據《GB7258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車輛后懸長度不得超過軸距的65%,最大不得超過3. 5米”的限制。對于增程式新能源電動客車,由于受上述限制在其底盤上布置發電機組、驅動電機、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各種控制箱等部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由于各部件間具有互接聯接及相應位置關系,因此也不能隨意進行調整。在限定車輛后懸長度的前提下,如何實現重要部件的布置是目前極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底盤布置滿足相關規定,不影響重要部件相互連接關系的電動客車的發電機組布置結構。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包括底盤及安裝在底盤上的發電機組、驅動電機、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控制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機組安裝在底盤后部。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發電機組橫置于底盤后部。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底盤后部設有橫置的副車架,發電機組安裝在該橫置的副車架上。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副車架連接在底盤尾端。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副車架疊裝在底盤后部。由于發電機組是用于為驅動電機供電,其能量的傳輸僅通過電線軟連接即可,因此考慮將發電機組與驅動電機可以分離,將發電機組從原底盤上的安裝位置移至底盤的后部,最好為后部靠近頂面的部份,充分利用該處車廂后部的閑置空間。由于在原底盤位置上移除了體積龐大的發電機組,其它部件可按照需要合理布置,不會使車輛后懸的尺寸超出相關規定的要求,解決了電動客車底盤布置空間不足的問題。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底盤布置滿足相關規定,不影響重要部件相互連接關系的特點。技術主要適用于各種增程式及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客車底盤。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安裝示意圖。其中1_發電機組、2-驅動電機、3-副車架、4-底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解釋說明。如圖I所示。本技術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包括底盤4及安裝在底盤4上的發電機組I、副車架3、驅動電機2、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各種控制箱。發電機組I包括原發電機及增加的一套發電機,原發電機與增加的一套發電機串聯連接形成發電機組。副車架3橫置于底盤4后部,發電機組I固定安裝在副車架3 上,即發電機組I橫置于底盤4后部。這樣可使體積龐大的發電機組I置于車廂后部的閑置空間,既便于其它部件可按照需要合理布置,又不會使車輛后懸的尺寸超出相關規定。驅動電機2安裝在底盤4上,發電機組I橫置于副車架3,驅動電機2及發電機組I通過電線軟連接,實現發電機組I給驅動電機及電池組供電的功能。根據客車底盤的實際長度和軸距,副車架3可連接在底盤4尾端,或者副車架3疊裝在底盤4后部。權利要求1.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包括底盤(4)及安裝在底盤(4)上的發電機組(I)、驅動電機(2)、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控制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機組(I)安裝在底盤(4)后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機組(I)橫置于底盤(4)后部。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盤(4)后部設有橫置的副車架(3),發電機組(I)安裝在該橫置的副車架(3)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其特征是所述的副車架(3)連接在底盤(4)尾端。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其特征是所述的副車架(3)疊裝在底盤(4)后部。專利摘要本技術的名稱為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屬于電動客車底盤
它主要是解決在現有純電動客車底盤上增加安裝一套發電機組而不能滿足《GB7258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條件要求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底盤及安裝在底盤上的發電機組、驅動電機、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控制箱;所述的發電機組安裝在底盤后部,或者通過橫置的副車架安裝在底盤后部。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底盤布置滿足相關規定,不影響重要部件相互連接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于各種增程式及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客車底盤。文檔編號B60K1/00GK202806328SQ20122045433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7日專利技術者汪云, 葉建民, 彭子恒 申請人:汪云, 葉建民, 彭子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橫置發電機組的電動客車底盤,包括底盤(4)及安裝在底盤(4)上的發電機組(1)、驅動電機(2)、傳動系統、動力電池、燃油箱、水箱、排氣系統及控制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機組(1)安裝在底盤(4)后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云,葉建民,彭子恒,
申請(專利權)人:汪云,葉建民,彭子恒,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