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金屬化膜及金屬箔結合電容器
本技術涉及金屬化膜及金屬箔結合電容器,具體地說是一種采用了內部串聯結構,金屬極板為金屬化膜上的金屬層和金屬箔的電容器。
技術介紹
技術ZL 200920118859. 7提及了一種新型金屬化聚丙烯薄膜電容器,該電容器由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及雙留邊蒸鍍聚丙烯膜依次疊合連接而成,第一聚丙烯膜左半部分的下側面及右半部分的上側面分別設置有金屬箔作為電極。因該電容器為上述結構繞卷而成,第一聚丙烯膜右半部分的上側面的金屬箔與雙留邊蒸鍍聚丙烯膜的右半部分的金屬層之間沒有介質膜隔開,兩者是直接接觸的,不能形成容量。整個電容器中僅第一聚丙烯膜左半部分的下側面的金屬箔與雙留邊蒸鍍聚丙烯膜的左半部分的金屬層之間被介質膜隔開,可以形成電容器。這樣該電容器不是內部串聯結構,沒有耐壓更高,絕緣電阻大,使用頻率高的特點,反而浪費了材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在較小的體積內實現較大的容量,且具有耐大電流、耐聞電壓、絕緣電阻大、使用頻率聞等特點的電容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電容器由第一光膜、位于第一光膜左側下部的金屬箔一、位于第一光膜右側上部的金屬箔二、單面金屬化薄膜、第二光膜層疊卷繞而成。金屬箔一和金屬箔二不重疊,且錯開一段距離。進一步的,單面金屬化薄膜和第二光膜的寬度相等,但小于第一光膜的寬度。進一步的,單面金屬化薄膜上的金屬化層區位于薄膜正中,兩側為無金屬層帶。優選的,金屬箔為鋁箔。優選的,各薄膜的基膜材質均為聚丙烯。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電容器結構示意圖。圖2為 ...
【技術保護點】
金屬化膜及金屬箔結合電容器,其特征為:電容器由第一光膜(21)、位于第一光膜(21)左側下部的金屬箔一(22)、位于第一光膜(21)右側上部的金屬箔二(23)、單面金屬化薄膜(24)、第二光膜(25)層疊卷繞而成。金屬箔一(22)和金屬箔二(23)不重疊,且錯開一段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1.金屬化膜及金屬箔結合電容器,其特征為電容器由第一光膜(21)、位于第一光膜(21)左側下部的金屬箔一(22)、位于第一光膜(21)右側上部的金屬箔二(23)、單面金屬化薄膜(24)、第二光膜(25)層疊卷繞而成。金屬箔一(22)和金屬箔二(23)不重疊,且錯開一段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化膜及金屬箔結合電容器,其特征是單面金屬化薄膜(24)和第二光膜(25)的寬度相等,但小于第一光膜(2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郜源鋒,汪秀義,
申請(專利權)人:銅陵源豐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