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單板,該單板上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通過在單板上設置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單板的安裝及布線難度得到降低。(*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單板。
技術介紹
隨著通信系統業務種類及業務容量的增加,通信設備中往往要增加一些外購器件(如光模塊等)以實現功能的完善。目前通常將外購器件固定于單板上,外購器件通過高速插座與單板互聯,實現數據交互。這種設計方法已廣泛應用于通訊設備中,這樣做的好處是結構緊湊,且便于日常的維護、調試等;缺點是外購器件受單板尺寸及自身結構的制約,體積、接口等因素導致外購器件在結構方面難以與現有單板兼容,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I、外購器件的尺寸及結構。由于功能復雜等原因,有些外購器件尺寸較大,甚至大于單板的尺寸,且結構復雜,無法直接固定在單板上,需要更為穩妥的安裝及固定方式。2、接口因素。有些外購器件接口較多且比較分散,需要線纜連接,有的還附帶單獨的控制設備和供電系統,此類外購器件若直接固定在單板上則很難處理接口問題,且控制設備及供電系統的安裝無法解決。3、散熱方面的考慮。有些外購器件由于功率高而導致發熱量大,往往需要加裝散熱風機,而要在單板上加裝風機難度較大。可見,若采用傳統的單板設計方法,很多外購器件的安裝將會十分困難,且這樣的外購器件固定于單板上必然增加單板的布線難度,導致單板層數及厚度的增加,同時也使背板的設計難度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板,以降低單板的安裝及布線難度。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單板,該單板上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所述插座設置于單板上突出的部分所形成的插座區中。所述插座區的數量為至少一個。所述單板上的插座與位于背板另一面的器件相連。位于背板另一面的器件為另一塊單板時,相連的兩塊單板上的插座通過線纜連接;位于背板另一面的器件為外購器件時,所述單板的插座通過線纜與所述外購器件連接。所述另一塊單板上也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所述插座,設置于所述單板的突出的PCB上。所述單板連接在背板上。所述單板通過可連接到背板的插座連接于背板的前端面或后端面。所述單板上的所述插座通過背板上的挖空區域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可見,通過在單板上設置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使本技術的單板的安裝及布線難度得到降低。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的單板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單板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互聯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提出一種新型單板,與以往單板不同的是該單板可以透過背板連接到背板的另一面。這樣,單板可以與背板另一面的器件連接,如與背板另一面的單板通過線纜連接。這種設計方法既解決了單板結構問題又降低了單板和背板的布線難度,并且背板另一面的空間得以利用。參見圖1,現有技術的單板上布有高速插座(如圖I中的插座區),用于與背板連接以進行數據交互。參見圖2,新型結構單板上除了設置有類似圖I中的插座區(插座區I)以外,還設置有突出的PCB(印刷電路板),該PCB上設置有插座(如圖2中的插座區2),插座區2中的插座不與背板連接。實際上,單板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類似插座區2的插座區。通過對比圖I所示的現有技術的單板以及圖2所示的新型結構單板可知,兩者的區別在于新型結構單板比現有技術的單板多出至少一塊PCB,見圖2中的插座區2。參見圖3,新型結構單板101、102與背板103的高速插座咬合后,單板101、102的插座區2會置于背板103的后端面,因而可將所述插座區2稱為單板的后端面。這時,單板101的一部分PCB可以接觸到背板103的后端面,同理單板102也可以接觸到背板103的后端面。單板102的后端面部分可以通過線纜105與外購器件106連接,而單板101的后端面部分也可以通過線纜104與單板102的后端面部分連接。S卩,此時可實現如下兩種互聯方式I、單板與外購器件互聯。在背板103后端面使用線纜105可實現單板102與外購器件106 (位于背板103后端面)的連接。2、單板與單板互聯。在背板103后端面使用線纜104可實現單板101與單板102的連接。上述基于單板的互聯結構可以不經過背板,并且在背板后端面的空間實現互聯。線纜104、105可以是光纖或高頻接頭、數據線等。結合以上描述可知,本技術的單板設計具有以下優點I、對于外購器件的尺寸及結構甚至重量再無限制。背板后端面有巨大的空間,可以為外購器件設計支架并將其牢固地固定于背板后端面的空間中,外購器件配套的控制設備及供電系統也可以固定于背板后端面的空間中;同時也節省了單個單板槽位的空間,有些雙槽位的單板可以變為單槽位,增加了單位容量。2、可以接受有較多接口的外購器件,將其通過線纜與新型結構的單板在背板后端面連接,且不受空間限制。3、背板后端面有較大的獨立空間,可以安裝散熱風機,解決了器件的散熱問題。4、節省了單板上的空間,為單板設計及功能擴充留下余地。5、有效減少了背板布線負擔,甚至可以減少背板層數,對改善背板信號質量也起到一定作用。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的新型結構單板既可以通過前述的插座區I中的插座連接于背板的前端面,也可以通過前述的插座區2中的插座連接于背板的后端面。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單板,其特征在于,該單板上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設置于單板上突出的部分所形成的插座區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區的數量為至少一個。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板上的插座與位于背板另一面的器件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背板另一面的器件為另一塊單板時,相連的兩塊單板上的插座通過線纜連接;位于背板另一面的器件為外購器件時,所述單板的插座通過線纜與所述外購器件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塊單板上也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所述插座,設置于所述單板的突出的印刷電路板PCB上。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板連接在背板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板通過可連接到背板的插座連接于背板的前端面或后端面。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板上的所述插座通過背板上的挖空區域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單板,該單板上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通過在單板上設置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使本技術的單板的安裝及布線難度得到降低。文檔編號H05K7/14GK202818827SQ201120559320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專利技術者岳振華, 高健, 張琦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板,其特征在于,該單板上設置有可以穿過背板到達背板另一面的插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振華,高健,張琦,
申請(專利權)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