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包括矩形的主體板,其中:主體板間隙均布有養殖孔,并且每個養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附著槽的側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該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主體板上的附著槽能附著貝類,并且由于其表面積大,可容納的生物量也相對較高。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位于附著槽內側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對附著槽進行人工增氧。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養殖密度高、養殖增重效果好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一種高密度水產養殖設施,尤其涉及底棲貝類養殖裝置。
技術介紹
在人工控制下貝類生長繁殖的生長過程。貝類一般為草食性,主要攝食藻類及有機碎屑等,餌料基礎豐富。河口內灣一帶營養鹽含量高,能生長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徑流及注入的城市污水中常帶有大量有機質,成為貝類豐富的食物源,是貝類養殖的理想場所。淺海養殖貝類不需投餌,可養海面遼闊;灘涂養殖一般也不需耗資建立養殖地,放養苗種后一般I 2年即可采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貝類養殖已成為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技術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海底養鮑沉架》,專利申請號200410005722. 2,公開了一種涉及淺海海底養殖鮑魚的器具,特別是適合南方臺風多發海域,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增大鮑魚生長量與存活率,易安裝操作,不易損壞,便于維修的海底養鮑沉架。其特征是整體為鋼筋鐵板結構,在框架下部裝有柵欄框與框架緊固連接,又與支柱緊固連接,其層面部位裝有若干條柵欄條;柵欄框層面部位緊固連接有若干塊規則布置組成方格的擋塊;在框架頂部水平裝有若干條壓棍,壓棍與框架頂部側板上相應的孔活動配合。該專利技術結構更合理,自重減輕,抗臺風大浪,進一步提高鮑魚生長量與存活率。然而,其存在成本高,制作工藝復雜的缺陷,不便規模化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養殖密度高、養殖增重效果好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包括矩形的主體板,其中主體板間隙均布有養殖孔,并且每個養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附著槽的側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該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主體板上的附著槽能附著貝類,并且由于其表面積大,可容納的生物量也相對較高。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位于附著槽內側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對附著槽進行人工增氧。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還包括主體板下側制有成對的卡箍條,并且卡箍條的間距恰好能配合卡箍附著槽頂端部分。卡箍條能使多個本專利技術裝置堆疊成立方體狀,從而增大養殖容量。此時,只需要對位于最底部的充氣管進行充氣,隨著氣泡逐層穿過養殖孔即可實現對所有附著槽內水體的充氣,即節省能源又增加養殖容量。養殖孔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附著槽的寬度。該設計的優點在于防止下層的附著槽穿入上層養殖孔內擠壓到養殖生物。底棲貝類養殖裝置配方為按重量百分比含有 350 800目鑄鐵粉25 30% ; 二硫化鋁干粉劑I 3%;超高分子量低壓聚乙烯余量。實驗表明塑料內增加鐵的成分可提高產量,具體機理可能是鐵元素利于藻類富集生長并被貝類攝食,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超高分子量低壓聚乙烯母料的分子量在250萬單位至400萬單位。還含有石墨粉3 5%或硬脂酸鈣3 5%或球狀硅基氧化物納米粉0.1 0.2%或其組合。由于本專利技術底棲貝類養殖裝置,采用了主體板間隙均布有養殖孔,并且每個養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附著槽的側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該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主體板上的附著槽能附著貝類,并且由于其表面積大, 可容納的生物量也相對較高。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位于附著槽內側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對附著槽進行人工增氧。因而,本專利技術具有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養殖密度高、養殖增重效果好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局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圖標號說明主體板1、卡箍條11、養殖孔12、附著槽2、定位孔21、充氣管3。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2,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包括矩形的主體板1,其特征是主體板I間隙均布有養殖孔12,并且每個養殖孔12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2 ;附著槽2的側壁制有定位孔21并且該定位孔21內貫穿設有充氣管3。主體板I上的附著槽2能附著貝類,并且由于其表面積大,可容納的生物量也相對較高。定位孔21內貫穿設有充氣管3位于附著槽2內側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對附著槽2進行人工增氧。主體板I下側制有成對的卡箍條11,并且卡箍條11的間距恰好能配合卡箍附著槽2頂端部分。卡箍條11能使多個本專利技術裝置堆疊成立方體狀,從而增大養殖容量。此時,只需要對位于最底部的充氣管3進行充氣,隨著氣泡逐層穿過養殖孔12即可實現對所有附著槽2內水體的充氣,即節省能源又增加養殖容量。養殖孔12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附著槽2的寬度。該設計的優點在于防止下層的附著槽2穿入上層養殖孔12內擠壓到養殖生物。底棲貝類養殖裝置配方為按重量百分比含有 350 800目鑄鐵粉25 30% ;優選27%, 二硫化鋁干粉劑I 3% ;優選1. 5%, 超高分子量低壓聚乙烯余量。實驗表明塑料內增加鐵的成分可提高產量,具體機理可能是鐵元素利于藻類富集生長并被貝類攝食,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超高分子量低壓聚乙烯母料的分子量在250萬單位至400萬單位,優選300 350萬單位。石墨粉3 5 %或硬脂酸鈣3 5 %或球狀硅基氧化物納米粉0.1 0. 2 %或其組口 o盡管已結合優選的實施例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能夠對在這里列出的主題實施各種改變、同等物的置換和修改,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當視所提出的權 利要求限定的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包括矩形的主體板(1),其特征是所述的主體板(I)間隙均布有養殖孔(12 ),并且每個養殖孔(12 )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2 );所述的附著槽(2 )的側壁制有定位孔(21)并且該定位孔(21)內貫穿設有充氣管(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體板(I)下側制有成對的卡箍條(11),并且卡箍條(11)的間距恰好能配合卡箍所述的附著槽(2)頂端部分。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養殖孔(12)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附著槽(2)的寬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配方為按重量百分比含有 350 800目鑄鐵粉25 30% ; 二硫化鋁干粉劑I 3%; 超高分子量低壓聚乙烯余量。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超高分子量低壓聚乙烯母料的分子量在250萬單位至400萬單位。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其特征是還含有石墨粉3 5%或硬脂酸鈣3 5%或球狀硅基氧化物納米粉0.1 0. 2%或其組合。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包括矩形的主體板,其中主體板間隙均布有養殖孔,并且每個養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附著槽的側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該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主體板上的附著槽能附著貝類,并且由于其表面積大,可容納的生物量也相對較高。定位孔內貫穿設有充氣管位于附著槽內側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對附著槽進行人工增氧。本專利技術具有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養殖密度高、養殖增重效果好的優點。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986568SQ20121053089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專利技術者夏靈敏, 顏闊秋, 吳常文, 馬明華, 徐佳晶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底棲貝類養殖裝置,包括矩形的主體板(1),其特征是:所述的主體板(1)間隙均布有養殖孔(12),并且每個養殖孔(12)上制有拱形的附著槽(2);所述的附著槽(2)的側壁制有定位孔(21)并且該定位孔(21)內貫穿設有充氣管(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靈敏,顏闊秋,吳常文,馬明華,徐佳晶,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洋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