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輥筋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輥筋機,屬于濾清器設備制造領域,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7)通過安裝在底座(5)上的固定板(6)固定,第二傳動軸(7)遠離第二齒輪(8)端連接凸模具(9),第一傳動軸(4)遠離第一齒輪(3)端連接凹模具(10),凸模具和凹模具相對應,凹模具為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電機通過齒輪減速有兩個傳動軸帶動凹凸模具轉動,通過改變凹模具的半徑代替人工調節,在凹凸模具逆時針轉動過程中,先經過第二半圓再經過第一半圓,防止一次輥壓太大造成工件撕裂,且兩根傳動軸都是固定的,有效避免了齒輪嚙合問題,節省了時間,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輥筋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輥筋機,屬于濾清器設備制造領域。
技術介紹
輥筋機在濾清器設備制造過程中應用十分廣泛,現有的輥筋機用電機通過齒輪減速由兩軸帶動凹凸模具轉動,但是在轉動過程中需要調節軸一側上端的手柄調節凸輪高度以控制圓管上的輥筋深度,在輥筋過程中需要兩軸中間的彈簧支撐,長時間使用會造成彈簧的變形,且在調節凸輪高度以控制圓管上的輥筋深度時容易造成凸輪的傳動軸有擺動,不利于齒輪機構的嚙合,而且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省時省力、使用方便、無齒輪嚙合問題且可自動調節的自動輥筋機。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自動輥筋機,包括電機、減速箱、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底座,電機連接減速箱,減速箱連接第一傳動軸,第一傳動軸的一端安裝第一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相嚙合,第二齒輪連接第二傳動軸的一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通過安裝在底座上的固定板固定,第二傳動軸遠離第二齒輪端連接凸模具,第一傳動軸遠離第一齒輪端連接凹模具,凸模具和凹模具相對應,凹模具為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所述的自動輥筋機傳動軸通過固定板固定,避免了齒輪嚙合問題,同時通過類凸輪結構的半徑變化代替了人工調節,節省了時間,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所述的凹模具的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為圓心相同半徑相差Imm的第一半圓和第二半圓相接組成,第一半圓和第二半圓相接處為平滑過度。通過類凸輪結構的半徑變化代替了人工調節,省時省力,同時半圓交界處做平滑過渡處理,避免輥筋深度突然改變,造成工件的撕裂,同時第一半圓和第二半圓為一體化制作,避免了使用過程中凹模具的變形。所述的凹模具的第一半圓半徑為58mm-62mm,第二半圓半徑為57mm-61mm。使直徑所對應的半圓弧長與凸模具的周長相對應。所述的凹模具第一半圓和第二半圓交接處設置一缺口,缺口和凸模具之間形成送料口。設置缺口方便送料。所述的缺口深度為3mm-4mm。根據工件的寬度設計,簡單合理、方便易行。本專利技術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自動輥筋機采用電機通過齒輪減速有兩個傳動軸帶動凹凸模具轉動,通過改變凹模具的半徑代替人工調節,省事省力,凹模具兩個半圓的半徑不同,在凹凸模具逆時針轉動過程中,先經過第二半圓再經過第一半圓,防止一次輥壓太大造成工件撕裂,且兩根傳動軸都是固定的,有效避免了齒輪嚙合問題,節省了時間,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右視圖;圖中1、電機2、減速箱3、第一齒輪4、第一傳動軸5、底座6、固定板7、第二傳動軸8、第二齒輪9、凸模具10、凹模具11、第一半圓12、第二半圓13、缺口 14、送料口。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2所示,自動輥筋機,包括電機1、減速箱2、第一傳動軸4、第二傳動軸7、第一齒輪3、第二齒輪8和底座5,電機I連接減速箱2,減速箱2連接第一傳動軸4,第一傳動軸4的一端安裝第一齒輪3,第一齒輪3與第二齒輪8相嚙合,第二齒輪8連接第二傳動軸7的一端,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7通過安裝在底座5上的固定板6固定,第二傳動軸7遠離第二齒輪8端連接凸模具9,第一傳動軸4遠離第一齒輪3端連接凹模具10,凸模具9和凹模具10相對應,凹模具10為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所述的凹模具10的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為圓心相同半徑相差Imm的第一半圓11和第二半圓12相接組成,第一半圓11和第二半圓12相接處為平滑過度。凹模具10的第一半圓11半徑為58mm-62mm,第二半圓12半徑為57mm-61mm。所述的凹模具10第一半圓11和第二半圓12交接處設置一缺口 13,缺口 13和凸模具9之間形成送料口 14。所述的缺口 13深度為3mm-4mm。工作原理和使用過程使用時,將工件套進凸模具9,啟動電機1,電機I帶動減速箱2工作,減速箱2帶動第一傳動軸4和第一齒輪3工作,第一齒輪3帶動第二齒輪8工作,第二齒輪8帶動第二傳動軸7轉動,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7帶動凸模具9和凹模具10轉動,凹模具10按逆時針轉動,轉動時先經過小半徑第二半圓12,再經過大半徑第一半圓11,防止一次輥壓太大造成工件的撕裂。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棍筋機,包括電機(I)、減速箱(2)、第一傳動軸(4)、第二傳動軸(7)、第一齒輪(3)、第二齒輪(8)和底座(5),電機(I)連接減速箱(2),減速箱(2)連接第一傳動軸(4),第一傳動軸(4)的一端安裝第一齒輪(3),第一齒輪(3)與第二齒輪(8)相哨合,第二齒輪(8)連接第二傳動軸(7)的一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7)通過安裝在底座(5 )上的固定板(6 )固定,第二傳動軸(7 )遠離第二齒輪(8 )端連接凸模具(9 ),第一傳動軸(4)遠離第一齒輪(3)端連接凹模具(10),凸模具(9)和凹模具(10)相對應,凹模具(10)為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輥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具(10)的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為圓心相同半徑相差Imm的第一半圓(11)和第二半圓(12)相接組成,第一半圓(11)和第二半圓(12)相接處為平滑過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輥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具(10)的第一半圓(11)半徑為 58mm-62mm,第二半圓(12)半徑為 57mm-61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輥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具(10)第一半圓(11) 和第二半圓(12)交接處設置一缺口(13),缺口(13)和凸模具(9)之間形成送料口(14)。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輥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口(13)深度為3mm-4mm。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輥筋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輥筋機,屬于濾清器設備制造領域,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7)通過安裝在底座(5)上的固定板(6)固定,第二傳動軸(7)遠離第二齒輪(8)端連接凸模具(9),第一傳動軸(4)遠離第一齒輪(3)端連接凹模具(10),凸模具和凹模具相對應,凹模具為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本專利技術采用電機通過齒輪減速有兩個傳動軸帶動凹凸模具轉動,通過改變凹模具的半徑代替人工調節,在凹凸模具逆時針轉動過程中,先經過第二半圓再經過第一半圓,防止一次輥壓太大造成工件撕裂,且兩根傳動軸都是固定的,有效避免了齒輪嚙合問題,節省了時間,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文檔編號B21D15/00GK102989852SQ20121054587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專利技術者李永華, 周廣超, 徐慶和, 桑志強 申請人:淄博永華濾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輥筋機,包括電機(1)、減速箱(2)、第一傳動軸(4)、第二傳動軸(7)、第一齒輪(3)、第二齒輪(8)和底座(5),電機(1)連接減速箱(2),減速箱(2)連接第一傳動軸(4),第一傳動軸(4)的一端安裝第一齒輪(3),第一齒輪(3)與第二齒輪(8)相嚙合,第二齒輪(8)連接第二傳動軸(7)的一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7)通過安裝在底座(5)上的固定板(6)固定,第二傳動軸(7)遠離第二齒輪(8)端連接凸模具(9),第一傳動軸(4)遠離第一齒輪(3)端連接凹模具(10),凸模具(9)和凹模具(10)相對應,凹模具(10)為兩次進階的類凸輪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華,周廣超,徐慶和,桑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淄博永華濾清器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