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及水下監控設備。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包括密封艙、密封艙蓋、密封體和輸出軸;密封體開設有階梯孔,階梯孔位于密封艙的端部還固定連接有彈簧座,輸出軸穿過彈簧座插在階梯孔中,輸出軸上套設有兩個齒形密封環,兩個齒形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隔離環,階梯孔的臺階面與齒形密封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彈簧座與齒形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彈簧;密封艙蓋上還開設有檢測窗口,檢測窗口上密封固定有光學透鏡。實現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滿足不同設備的水下動密封要求,同時減小體積減輕重量并提高密封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學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 置及水下監控設備。
技術介紹
地球表面積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系被海洋覆蓋,而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源。目前 各海洋國家都紛紛熱衷于海洋勘探,要認識和了解海洋就必須使用各種水下監控設備(例 如海底觀測網攝像云臺、海底光學溶解氧傳感器)采集海水中的各種化學成分。對于需要 轉動的檢測設備,其在水下轉動便需要解決動密封的問題。現有技術中,為了實現動密封, 通常密封裝置針對特定的檢測設備進行設計,密封裝置的通用性較差并且整體體積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及 水下監控設備,解決現有技術中密封裝置的通用性較差并且整體體積較大的缺陷,實現水 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滿足不同設備的水下動密封要求,同時減小體積減輕重 量并提高密封性能。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包括密封 艙、密封艙蓋、密封體和輸出軸;所述密封艙蓋密封固定在所述密封艙的艙口上,所述密封 艙蓋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密封體密封插在所述安裝孔中,所述密封體開設有階梯孔,所述 階梯孔位于所述密封艙的端部還固定連接有彈簧座,所述輸出軸穿過所述彈簧座插在所述 階梯孔中,所述輸出軸上套設有兩個齒形密封環,兩個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隔離 環,所述階梯孔的臺階面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彈簧座與所述齒形 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彈簧;所述密封艙蓋上還開設有檢測窗口,所述檢測窗口上密封固定 有光學透鏡。如上所述的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所述密封艙中還設置有電機, 所述電機與所述輸出軸傳動連接。如上所述的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所述輸出軸位于所述密封艙外 部的端部連接有刷座,所述刷座上連接有用于清潔所述光學透鏡的清掃刷。如上所述的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所述彈簧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 間設置有推力環,所述推力環外還設置有定位環。如上所述的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所述彈簧為波形彈簧,所述波 形彈簧套在所述輸出軸上。一種水下監控設備,包括檢測裝置,還包括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 包括密封艙、密封艙蓋、密封體和輸出軸;所述密封艙蓋密封固定在所述密封艙的艙口上, 所述密封艙蓋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密封體密封插在所述安裝孔中,所述密封體開設有階 梯孔,所述階梯孔位于所述密封艙的端部還固定連接有彈簧座,所述輸出軸穿過所述彈簧座插在所述階梯孔中,所述輸出軸上套設有兩個齒形密封環,兩個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還 設置有隔離環,所述階梯孔的臺階面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彈簧座 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彈簧;所述密封艙蓋上還開設有檢測窗口,所述檢測窗口 上密封固定有光學透鏡;所述檢測裝置固定在所述密封艙中并位于所述檢測窗口處。如上所述的水下監控設備,所述密封艙中還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與所述輸出軸 傳動連接;所述輸出軸位于所述密封艙外部的端部連接有刷座,所述刷座上連接有用于清 潔所述光學透鏡的清掃刷。如上所述的水下監控設備,所述彈簧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設置有推力環,所述 推力環外還設置有定位環。如上所述的水下監控設備,所述彈簧為波形彈簧,所述波形彈簧套在所述輸出軸 上。如上所述的水下監控設備,所述檢測裝置為攝像頭、或傳感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及水下監控設備,通過在輸出 軸上設置兩個齒形密封環,兩個齒形密封環通過隔離環間隔開,實現對輸出軸進行雙重密 封,而靠近臺階面的齒形密封環通過密封墊與之接觸,進一步的提高了密封性能;更重要的 是,通過彈簧對兩個齒形密封環提供補充壓力,實現齒形密封環持久壓力補充,確保在高壓 深水中,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維持較高的密封性能。另外,通過在密封艙蓋 上設置光學透鏡,可以實現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滿足不同設備深海密封的 需求,擴寬了使用范圍。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 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 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一;圖3為本專利技術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二。如圖1-圖3,1、密封艙;2、固定螺栓;3、O型密封圈;4、密封艙蓋;5、O型密封圈; 6、光學透鏡;7、清掃刷;8、清掃刷固定螺釘;9、刷座;10、檢測視窗;11、輸出軸;12、密封 體;13、螺母;14、0型密封圈;15、0型密封圈;16、齒形密封環;17、隔離環;18、0型密封圈; 19、齒形密封圈;20、推力環;21、定位環;22、彈簧;23、彈簧座;24、銷軸;25、電機座固定螺 釘;26、電機座;27、電機;28、檢測裝置。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 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 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包括密封艙1、 密封艙蓋4、密封體12和輸出軸11 ;密封艙蓋4與密封艙I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2,密封艙 蓋4通過固定螺栓2密封固定在密封艙I的艙口上,密封艙蓋4上設置有安裝孔(未圖示), 密封體12的伸出密封艙蓋4的端部設置有螺紋結構,螺紋結構與螺母13連接,螺母13抵 靠在密封艙蓋4上,而密封體12中部的環形端面與密封艙蓋4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14,使 密封體12密封插在安裝孔中,密封體12開設有階梯孔(未圖示),階梯孔位于密封艙I的端 部還固定連接有彈簧座23,輸出軸11穿過彈簧座23插在階梯孔中,輸出軸11上套設有齒 形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19,齒形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19之間還設置有隔離環17,階 梯孔的臺階面與齒形密封環16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15,彈簧座23與齒形密封環19之間還 設置有彈簧22 ;密封艙蓋4上還開設有檢測窗口 10,檢測窗口 10上通過密封墊圈5密封固 定有光學透鏡6。具體而言,本實施例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的輸出軸11通過齒形 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19進行密封,其中,齒形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19之間通過隔離 環17間隔開,實現對輸出軸11進行雙重密封,有效的提高了輸出軸11的密封性能,簡化了 本實施例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的整體結構。其中,為了確保輸出軸11始終 保持較高的密封性能,齒形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19受彈簧22擠壓,實現通過彈簧22始 終保持對齒形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19進行壓力補償,確保齒形密封環16和齒形密封環 19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齒形密封環16與階梯孔的臺階面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15,在 彈簧22的壓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下內壓力補償微型動密封旋轉裝置,包括密封艙、密封艙蓋、密封體和輸出軸;所述密封艙蓋密封固定在所述密封艙的艙口上,所述密封艙蓋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密封體密封插在所述安裝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體開設有階梯孔,所述階梯孔位于所述密封艙的端部還固定連接有彈簧座,所述輸出軸穿過所述彈簧座插在所述階梯孔中,所述輸出軸上套設有兩個齒形密封環,兩個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隔離環,所述階梯孔的臺階面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彈簧座與所述齒形密封環之間還設置有彈簧;所述密封艙蓋上還開設有檢測窗口,所述檢測窗口上密封固定有光學透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立彬,曲君樂,賀海靖,吳承璇,劉杰,呂斌,李正寶,雷卓,王章軍,王秀芬,祁國梁,張浩,楊倩,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