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平行撕裂裝置,它包括撕裂桿、及相互平行的上層帶和下層帶。該撕裂桿設置在上層帶和下層帶之間。該撕裂桿的軸線與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垂直。該上層帶和下層帶通過多根連接線連接,每根連接線以纏繞上層帶和下層帶的方式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延伸。多根連接線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排列。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平行撕裂裝置代替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兩組軸承通過擠壓力產(chǎn)生出艙力的效果,明顯地減輕了座椅重量,提高了出艙力的穩(wěn)定性以及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滿足了彈射座椅出艙時的穩(wěn)定力要求。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平行撕裂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特種工業(yè)用紡織品,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飛機彈射座椅出艙穩(wěn)定的平行 撕裂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國內(nèi)戰(zhàn)斗機彈射救生座椅彈射出艙穩(wěn)定機構中,為了減輕系統(tǒng)的重量和減 小體積,進一步提高相關武器裝備的使用性能,提出了采用撕裂帶的撕裂裝置作為座椅彈 射出艙時的穩(wěn)定性控制機構。利用紡織材料柔軟可繞的特性和一定范圍內(nèi)的撕裂負載強 度,作為飛行裝備的一種新型阻力調(diào)節(jié)材料,在飛機彈射救生座椅出艙穩(wěn)定機構中作為緩 沖裝置的使用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撕裂帶雖為紡織材料,其特殊的結構非常重要,因為撕 裂帶的撕裂方式和撕裂強力對所配套武器裝備性能影響非常重大。國外撕裂帶的類型尚未 見有平行撕裂的報道,只有舌形撕裂一種形式,其撕裂強力也只有30N,遠遠不能滿足彈射 座椅出艙時的穩(wěn)定力2000N。而目前國內(nèi)外彈射座椅出艙時其穩(wěn)定力是通過兩組軸承通過 擠壓繩子達到控制穩(wěn)定力的作用,由于繩子的直徑有時不均勻以及存在疵點,導致不僅穩(wěn) 定力不均勻,嚴重時還出現(xiàn)穩(wěn)定繩斷裂的現(xiàn)象,而且系統(tǒng)重量很重。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穩(wěn)定力均勻且撕裂強力大的平行撕裂裝置。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撕裂桿、及相互平行的上層帶和下層帶,所述撕裂 桿設置在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之間,所述撕裂桿的軸線與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 垂直,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通過多根連接線連接,每根連接線以纏繞上層帶和下層帶的方 式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延伸,多根連接線沿著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 排列。上述方案中,所述撕裂桿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上述方案中,每根連接線所確定的平面與所述撕裂桿的軸線垂直。上述方案中,所述多根連接線沿著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等間隔排列。上述方案中,所述撕裂桿的材料為金屬。上述方案中,所述撕裂桿的直徑為8mm。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均為雙層平紋組織結構,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 的經(jīng)、緯線原料為278dtex,單絲強力為7. 2CN/dtex。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經(jīng)線組合為278dtexX3X2,緯線組合為 278dtexX60上述方案中,所述連接線的根數(shù)為14-18根。上述方案中,所述平行撕裂裝置的撕裂強力為1700-2200N。本專利技術的原理為本專利技術是利用提花織機將上層帶和下層帶通過連接線將其織成 一體,在上層帶和下層帶之間穿入金屬撕裂桿,上層帶和下層帶在運動過程中,由金屬撕裂 桿割斷連接線,產(chǎn)生穩(wěn)定的撕裂力,撕裂力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連接線的根數(shù)和強力達到控制出 艙穩(wěn)定力的作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平行撕裂裝置代替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兩組軸承通過擠壓力產(chǎn)生出艙力的效果, 明顯地減輕了座椅重量,提高了出艙力的穩(wěn)定性以及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滿足了 彈射座椅出艙時的穩(wěn)定力要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平行撕裂裝置的俯視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當然下述實施例不應理解為對 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如圖1和圖2所示,其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平行撕裂裝置,它包括撕裂桿10、及 相互平行的上層帶8和下層帶9。上層帶8和下層帶9的結構相同,均為雙層平紋組織結構。本實施例僅以上層帶 8進行說明。上層帶8包括外層經(jīng)線1、外層經(jīng)線2、外層緯線6、內(nèi)層經(jīng)線3、內(nèi)層經(jīng)線4、 內(nèi)層緯線11、以及將外層經(jīng)線1、外層經(jīng)線2、外層緯線6和內(nèi)層經(jīng)線3、內(nèi)層經(jīng)線4、內(nèi)層緯 線11連接的上層連接線5。上層帶的內(nèi)外層經(jīng)線和內(nèi)外層緯線的原料選用278dtex,單絲 強力為7. 2CN/dtex以上的高強錦絲。上層帶8的經(jīng)線組合為278dtexX 3X 2,緯線組合為 278dtexX6。上層帶8和下層帶9通過多根連接線7連接。每根連接線7以纏繞上層帶8 和下層帶9的方式沿著上層帶8和下層帶9的長度方向(圖中以X方向示意)延伸,多根連 接線7沿著上層帶8和下層帶9的寬度方向(圖中以y方向示意)排列。在本實施例中,多 根連接線7沿著上層帶8和下層帶9的寬度方向等間隔排列。撕裂桿10設置在上層帶8和下層帶9之間。撕裂桿10的軸線與上層帶8和下層 帶9的長度方向垂直。在本實施例中,撕裂桿10的長度大于等于上層帶8和下層帶9的寬 度。在本實施例中,每根連接線7所確定的平面與撕裂桿10的軸線垂直。在本實施例中, 撕裂桿10的材料為金屬,直徑為8mm。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線7的根數(shù)為14-18根。連接線7的原料選用278dtex。通過 調(diào)節(jié)連接線7的根數(shù)和強力可調(diào)節(jié)平行撕裂裝置的撕裂強力,從而達到控制出艙穩(wěn)定力的 作用。在本實施例中,平行撕裂裝置的撕裂強力為1700-2200N。該平行撕裂裝置的工作過程為彈射救生座椅彈射出艙時,會使上層帶8和下層 帶9沿著長度方向運動,而撕裂桿10保持靜止,故上層帶8和下層帶9在運動過程中,撕裂 桿10會割斷連接線7,使上層帶8和下層帶9分開,從而產(chǎn)生穩(wěn)定的撕裂強力。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 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9權利要求1.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撕裂桿、及相互平行的上層帶和下層帶,所述撕裂桿設置在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之間,所述撕裂桿的軸線與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通過多根連接線連接,每根連接線以纏繞上層帶和下層帶的方式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延伸,多根連接線沿著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排列。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桿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每根連接線所確定的平面與所述撕裂桿的軸線垂直。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連接線沿著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等間隔排列。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桿的材料為金屬。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桿的直徑為8_。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均為雙層平紋組織結構,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經(jīng)、緯線原料為278dtex,單絲強力為7. 2CN/dtex。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經(jīng)線組合為 278dtexX3X2,緯線組合為 278dtexX6。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線的根數(shù)為14-18根。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撕裂裝置的撕裂強力為 1700-2200N。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平行撕裂裝置,它包括撕裂桿、及相互平行的上層帶和下層帶。該撕裂桿設置在上層帶和下層帶之間。該撕裂桿的軸線與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垂直。該上層帶和下層帶通過多根連接線連接,每根連接線以纏繞上層帶和下層帶的方式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延伸。多根連接線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排列。本專利技術的平行撕裂裝置代替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兩組軸承通過擠壓力產(chǎn)生出艙力的效果,明顯地減輕了座椅重量,提高了出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平行撕裂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撕裂桿、及相互平行的上層帶和下層帶,所述撕裂桿設置在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之間,所述撕裂桿的軸線與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垂直,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通過多根連接線連接,每根連接線以纏繞上層帶和下層帶的方式沿著上層帶和下層帶的長度方向延伸,多根連接線沿著所述上層帶和下層帶的寬度方向排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蔡敬剛,胡宇德,張榮,李峰,辛秋和,薛茂安,王司佳,苗宇,
申請(專利權)人: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