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配重掛接控制裝置、液控系統及流動式起重機,配重掛接控制裝置包括遙控盒控制閥,遙控盒控制閥包括阻尼調速結構和回轉先導控制結構;閥體具有:第一閥體進油口,與阻尼調速結構和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進油口相通;第一閥體回油口,與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回油口相通;第一閥體出油口,與阻尼調速結構的出油口相通;第二閥體出油口和第三閥體出油口,分別與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兩個出油口相通。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阻尼調速結構來調節回轉系統的回轉速度,解決了長期以來液控系統無法采用開關量控制回轉微動性的問題;利用回轉先導控制結構來降低系統的延遲,方便用戶操作,且可以避免由于延遲而導致的事故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配重掛接控制裝置、液控系統及流動式起重機。
技術介紹
為提高中小位噸起重機的起重性能,尤其是提升中長臂工況的起重能力,在中小噸位起重機上引用了大噸位起重機的組合式配重掛接技術。組合式配重掛接技術是相對于固定式配重來說的,組合式配重由獨立的幾塊配重體組成,在組合成不同的重量時,厚度各不相同,每一種組合都需要相對定位、固定,以保證配重安全可靠地使用,進而發揮在大幅度起重臂下的吊重性能。因此,在進行起重作業前,需要根據起重作業要求選擇不同的配重組合。為方便配重的掛接,目前設計了由遙控盒在后方控制轉臺的回轉和控制配重的起落的方式。這一控制方法在大噸位起重機上已經實現,因為大噸位產品普遍采用電比例控制的方法,控制精度高,通過控制電流的大小可以無級實現轉臺回轉控制。而中小噸位產品普遍采用的是液控系統,遙控盒通過開關量控制一個恒定壓力,此恒定壓力用于推動回轉控制閥的閥桿換向,進而實現回轉動作。現有的一種液控平臺起重機采用開關量控制恒定壓力的方法來實現遙控盒對轉臺的控制方案的液壓原理圖、電氣原理圖以及遙控盒操作示意圖分別由圖1-3示出。在該方案中,當需要使用遙控盒6進行回轉和配重掛接的時候,閉合開關SI,使電磁閥Yl及Y2得電,此時推動回轉控制閥閥桿換向的壓力由第三閥塊3中的減壓閥提供,換向壓力的大小由減壓閥設定,不同的設定壓力對應閥桿不同的開度,也就對應的不同的回轉速度。遙控盒6中回轉開關S2向左或向右扳動,第三閥塊3中的電磁閥Y6a或Y6b得電,控制回轉系統4左轉或右轉。當進行配重起落控制時,將遙控盒6中配重升降開關S3向左或向右扳動,第一閥塊I的電磁閥Y5得電,第二閥塊2的電磁閥Y3或Y4得電。Y5得電后第一閥塊I切斷進入回轉的液壓油,使得液壓油進入配重控制油路。電磁閥Y3得電控制配重油缸5上升,電磁閥Y4得電控制配重油缸5下降。在以上方案中,由于開關量控制的恒定壓力受溫度、制造精度、發動機轉速以及齒輪泵脈動影響較大,不能保證壓力恒定,存在較大的壓力偏差;而對于中小噸位產品來說,回轉控制系統又多為閥桿節流調速,流量增益大,在控制壓力出現偏差的時候,回轉動作或者時有時無,或者回轉速度過快,使得這種控制方法實際應用的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配重掛接控制裝置、液控系統及流動式起重機,能夠解決液控系統無法采用開關量控制回轉微動性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 一種配重掛接控制裝置,包括遙控盒控制閥,所述遙控盒控制閥包括利用并聯的多個阻尼的通斷對輸出的油液流量進行調節的阻尼調速結構和向回轉系統提供先導控制壓力油液的回轉先導控制結構;且所述遙控盒控制閥的閥體具有:第一閥體進油口,與所述阻尼調速結構和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進油口相通;第一閥體回油口,與所述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回油口相通;第一閥體出油口,與所述阻尼調速結構的出油口相通;第二閥體出油口和第三閥體出油口,分別與所述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兩個出油口相通。進一步的,所述阻尼調速結構包括第一節流阻尼、第二節流阻尼和第一電磁換向閥,所述第二節流阻尼和第一電磁換向閥串聯并與所述第一節流阻尼并聯;在不同工作狀態下,通過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得電與否控制所述第二節流阻尼的壓力油液的通斷。進一步的,所述回轉先導控制結構包括第三節流阻尼、第一減壓閥和第二電磁換向閥,所述第一減壓閥的進油口與所述第三節流阻尼相通,所述第一減壓閥的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相通,所述第一減壓閥的泄油口和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所述第一閥體回油口相通,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出油口分別與所述第二閥體出油口和第三閥體出油口相通;在不同工作狀態下,通過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閥芯位置改變控制所述第一減壓閥的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閥體出油口或第三閥體出油口相通。進一步的,所述遙控盒控制閥還包括電磁換向結構,所述電磁換向結構包括第三電磁換向閥、第四電磁換向閥和第五電磁換向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串聯在所述第一閥體進油口與所述阻尼調速結構和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進油口之間的油路上,控制油路的通斷;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和第五電磁換向閥分別串聯在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閥體出油口和第三閥體出油口之間的油路上,控制油路的通斷。進一步的,還包括配重控制閥,所述配重控制閥包括第六電磁換向閥和第七電磁換向閥,所述第六電磁換向閥的一個出油口與所述第七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相通,所述第六電磁換向閥具有感應式位置檢測開關,在所述第六電磁換向閥的閥芯到達所述感應式位置檢測開關的位置,觸發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接通所述第一閥體進油口與所述阻尼調速結構和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進油口之間的油路;所述配重控制閥的閥體具有第二閥體進油口,與所述第六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相通;第二閥體回油口,與所述第六電磁換向閥的另一個出油口和所述第七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相通;第四閥體出油口和第五閥體出油口,分別與所述第七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出油口相通。進一步的,所述配重控制閥與所述遙控盒控制閥集成在一個閥體內,或者采用分體式閥塊或疊加閥方式進行組合。進一步的,在閥體內部還包括溢流保護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配重掛接控制的液控系統,包括具有回轉比例控制閥的轉臺回轉系統和配重油缸,其中還包括大流量泵、小流量泵和前述的配重掛接控制裝置,所述配重掛接控制裝置的第一閥體進油口與所述小流量泵相通,所述第一閥體出油口與所述回轉比例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所述第二閥體出油口和第三閥體出油口分別與所述回轉比例控制閥的左右先導油口相通。進一步的,所述配重掛接控制裝置的第二閥體進油口與所述大流量泵相通,所述第四閥體出油口和第五閥體出油口分別與所述配重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相通。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流動式起重機,其中包括前述的用于配重掛接控制的液控系統。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通過遙控盒控制閥內的阻尼調速結構來控制輸出的壓力油液的流量,以此來調節回轉系統的回轉速度,解決了長期以來液控系統無法采用開關量控制回轉微動性的問題,使得組合式配重技術在中小噸位上的成功應用提供了保證;利用回轉先導控制結構可以向回轉系統提供較高壓力的先導壓力油液,來控制回轉系統中的回轉比例控制閥的閥桿完全開啟,從而有效降低系統的延遲,方便用戶操作,且可以避免由于延遲而導致的事故發生。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通過配重控制閥中帶有感應式位置檢測開關的電磁換向閥,實現了順序控制策略,確保大泵完全回油后,再進行小泵建壓,提高了該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在執行低速回轉操作時,大流量泵直接回油,而采用小泵供油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統發熱,節約能耗。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的液控平臺起重機采用開關量控制恒定壓力的方法來實現遙控盒對轉臺的控制方案的液壓原理圖。圖2為現有的液控平臺起重機采用開關量控制恒定壓力的方法來實現遙控盒對轉臺的控制方案的電氣原理圖。圖3為現有的液控平臺起重機采用開關量控制恒定壓力的方法來實現遙控盒對轉臺的控制方案的遙控盒操作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配重掛接控制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配重掛接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遙控盒控制閥,所述遙控盒控制閥包括:利用并聯的多個阻尼的通斷對輸出的油液流量進行調節的阻尼調速結構和向回轉系統提供先導控制壓力油液的回轉先導控制結構;且所述遙控盒控制閥的閥體具有:第一閥體進油口,與所述阻尼調速結構和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進油口相通;第一閥體回油口,與所述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回油口相通;第一閥體出油口,與所述阻尼調速結構的出油口相通;第二閥體出油口和第三閥體出油口,分別與所述回轉先導控制結構的兩個出油口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史先信,王守偉,焦國旺,金慧玲,張盛楠,張曉磊,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