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軌道、安裝在環形軌道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梁架以及懸掛在所述梁架上的電葫蘆,所述小車可繞環形軌道轉動,所述電葫蘆可沿所述梁架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與所述梁架的端部對接,所述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由于在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以與梁架的端部對接,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能有效擴大吊鉤的覆蓋范圍,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自動定位、智能連接、智能互鎖、安全可靠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起重機,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
技術介紹
橋架型起重機,又稱天車。普通的橋架型起重機由起重小車、橋架運行機構、橋架金屬結構組成,橋式起重機的橋架沿鋪設在兩側高架上的軌道縱向運行,起重小車沿鋪設在橋架上的軌道橫向運行,構成一矩形的工作范圍,就可以充分利用橋架下面的空間吊運物料,不受地面設備的阻礙。橋架型起重機廣泛用在室內外倉庫、廠房、碼頭和露天貯料場等處,尤其是對于工廠廠房來說,是必備的輔助設備。普通的環形起重機為上部運行的橋式起重機,其工作區域僅為圓型軌道以內的區域.在現有技術中,起重機僅有一個環形軌道,所有大車車輪的轉速相同,可采用標準的大車運行機構,除弧形主梁外,其余與普通的橋式起重機相同或相似.普通的環形起重機小車和主梁的高度使起重機整體高度增加,廠房造價較高.普通的環形起重機也無法進行環形軌道以外的物料搬運工作,環形軌道的支撐立柱影響了地面車輛的作業.無法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目前使用的起重機都存在以下問題其一,起重機的吊鉤覆蓋范圍單一,不可改變。具體來說,由于起重機的主梁是固定的,葫蘆只能在主梁方向運行。其二,葫蘆在轉彎運行時,曲率半徑大。具體來說,曲率半徑的大小是由葫蘆尺寸大小、葫蘆運行起重機車輪直徑等因素決定的,不易改變。其三,資源浪費,利用率低。具體來說,同一空間內多方向、 多角度、多臺吊軌吊起重機無法做到連接,導致浪費大數量的葫蘆不能共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定位、智能連接、智能互鎖、安全可靠以及吊鉤覆蓋范圍廣的智能 單軌起重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軌道、安裝在環形軌道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梁架以及懸掛在所述梁架上的電葫蘆,所述小車可繞環形軌道轉動,所述電葫蘆可沿所述梁架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與所述梁架的端部對接,所述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優選地,所述環形軌道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小車的車輪分別懸掛在“工”字型環形軌道的左右兩側。優選地,所述梁架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電葫蘆至少安裝有一對輪子,所述輪子懸掛在“工”字型梁架的左右兩側,所述主梁的橫截面與所述梁架的橫截面對應一致。優選地,所述主梁為四根。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以與梁架的端部對接,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能有效擴大吊鉤的覆蓋范圍,本專利技術具有自動定位、智能連接、智能互鎖、安全可靠等優點。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所示環形軌道與小車的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_環形軌道;12-梁架;20-小車;22-車輪;30-電葫蘆;32-輪子;101、102、102、104_ 主梁。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在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參見附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包括環形軌道10、安裝在環形軌道10上的小車20、固定在小車20上的梁架12以及懸掛在所述梁架12上的電葫蘆30,所述小車20可繞環形軌道10轉動,所述電葫蘆30可沿所述梁架12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10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本專利技術所采用四的主梁101、102、102、104, 主梁101、102、102、104的端部可與所述梁架12的端部對接,所述電葫蘆30可沿主梁101、 102、102、104長度方向移動,當梁架12的端部與主梁101對接時,其電葫蘆30可沿主梁101 長度方向移動,當梁架12的端部與主梁102對接時,其電葫蘆30可沿主梁102長度方向移動,當梁架12的端部與主梁103對接時,其電葫蘆30可沿主梁103長度方向移動,當梁架 12的端部與主梁104對接時,其電葫蘆30可沿主梁104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10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小車20的車輪22分別懸掛在“工”字型環形軌道10的左右兩側。 所 述梁架12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電葫蘆30至少安裝有一對輪子32,所述輪子32懸掛在“工”字型梁架12的左右兩側,所述主梁12的橫截面與所述梁架101、102、102、104的橫截面對應一致,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主梁為四根。由于在環形軌道10的周圍設置有四根主梁101、102、102、104,主梁101、102、102、 104的端部可以與梁架12的端部對接,梁架12的電葫蘆30可沿對接主梁101、102、102、104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能有效擴大吊鉤的覆蓋范圍,本專利技術具有自動定位、智能連接、智能互鎖、安全可靠等優點。本專利技術克服了
技術介紹
缺點,最大限度的利用廠房的空間。具體說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在空間內布置多條、多角度單軌吊主梁,用一個葫蘆可以到達任何主梁所在位置。對多臺吊軌行車之間,實現了無間隙連接。具體說下部橫梁可以運轉到任意角度,葫蘆可以到達到任意一根主梁連接位置去吊運貨物,搬運到任意一根主梁位置,避免了在地面上的轉運難度。本專利技術轉換機構能做到自動定位、智能連接、智能互鎖等功能,安全可靠。以上所述僅用以方便說明本專利技術,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創作的精神范疇內,熟悉此技術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做的各種簡單的變相與修飾仍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軌道、安裝在環形軌道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梁架以及懸掛在所述梁架上的電葫蘆,所述小車可繞環形軌道轉動,所述電葫蘆可沿所述梁架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與所述梁架的端部對接,所述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軌道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小車的車輪分別懸掛在“工”字型環形軌道的左右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電葫蘆至少安裝有一對輪子,所述輪子懸掛在“工”字型梁架的左右兩側, 所述主梁的橫截面與所述梁架的橫截面對應一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為四根。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軌道、安裝在環形軌道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梁架以及懸掛在所述梁架上的電葫蘆,所述小車可繞環形軌道轉動,所述電葫蘆可沿所述梁架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與所述梁架的端部對接,所述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由于在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以與梁架的端部對接,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能有效擴大吊鉤的覆蓋范圍,本專利技術具有自動定位、智能連接、智能互鎖、安全可靠等優點。文檔編號B66C7/12GK102992202SQ20111027270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專利技術者湯曉明, 魏昌春 申請人:上海科輕起重機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單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軌道、安裝在環形軌道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梁架以及懸掛在所述梁架上的電葫蘆,所述小車可繞環形軌道轉動,所述電葫蘆可沿所述梁架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環形軌道的周圍設置有多根主梁,每根主梁的端部可與所述梁架的端部對接,所述電葫蘆可沿主梁長度方向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曉明,魏昌春,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科輕起重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