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包括主梁、設置在主梁兩端用于承載主梁的端梁以及安裝在主梁上的電葫蘆,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小車,所述小車包括車輪以及固定在車輪上的次梁,所述小車的車輪安裝在所述主梁上,所述電葫蘆懸掛在所述次梁上,所述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所述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由于在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小車,電葫蘆懸掛在小車的次梁上,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有效利用廠房的空間,具有覆蓋范圍大、使用方便、定位精確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起重機,尤其是涉及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
技術介紹
現有同類型的可移動式懸臂起重機,其行走支撐結構一般為帶有行走輪和支撐腳的兩相互平行的軌道,雖然可以滿足在有限的廠房空間內實現對物料的起吊作業,但此種結構形式重心高,穩定性差,對起吊物料的重量有嚴格的限制,在滿足一定穩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其支撐體及軌道占地面積較大,大大減少了廠房的可利用空間,而且其作業范圍比較狹窄。橋架型起重機,又稱天車。普通的橋架型起重機由起重小車、橋架運行機構、橋架 金屬結構組成,橋式起重機的橋架沿鋪設在兩側高架上的軌道縱向運行,起重小車沿鋪設在橋架上的軌道橫向運行,構成一矩形的工作范圍,就可以充分利用橋架下面的空間吊運物料,不受地面設備的阻礙。橋架型起重機廣泛用在室內外倉庫、廠房、碼頭和露天貯料場等處,尤其是對于工廠廠房來說,是必備的輔助設備。目前,旋轉小車起重機廣泛應用在軋鋼廠的生產線,鋼材倉庫,混凝土預制板廠等場合。這種起重機用于裝卸和堆垛工作,所吊運的材料一般為板坯,圓鋼,方鋼,鋼管,混凝土預制板等其它長條形構件。現有技術中,旋轉小車總是采用旋轉機構帶動大齒圈推動小車旋轉,用兩套剛性并聯的起升機構實現雙吊鉤同步升降。這種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外形尺寸龐大,整機高度高,增加了廠房的整體高度,給客戶加大了廠房的建造成本;第二,由于電機性能的差異和制造誤差,并且起升機構剛性聯接,沖擊大,噪音大,影響其工作壽命;第三,由于采用大齒圈傳動的旋轉機構,轉動慣量小,轉動速度慢,傳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第四,由于起重機結構所限,兩吊鉤間距小,對于吊運大長物品不易保持平衡,轉動速度慢,生產效率低;第五,現有的起重機上一般未設置防搖擺系統,大長構件使得起重機在旋轉和運行時產生搖擺和沖擊,且定位不準確,因此生產效率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起重機的吊鉤覆蓋范圍小。具體說葫蘆的運行范圍受限于主梁下蓋板的長度,在小于大車跨度內。存在很大的區域,葫蘆運行不到,吊鉤也到達不了。吊鉤無法到達跨度以外的地方進行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定位精確、覆蓋范圍大以及有效利用空間的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包括主梁、設置在主梁兩端用于承載主梁的端梁以及安裝在主梁上的電葫蘆,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有小車,所述小車包括車輪以及固定在車輪上的次梁,所述小車的車輪安裝在所述主梁上,所述電葫蘆懸掛在所述次梁上,所述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所述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優選地,所述主梁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小車的車輪包括兩對,所述車輪分別設置有次梁的兩端,每對車輪的輪子分別懸掛在“工”字型主梁的左右兩側。優選地,所述次梁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電葫蘆至少安裝有一對輪子,所述輪子懸掛在“工”字型次梁的左右兩側。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 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小車,電葫蘆懸掛在小車的次梁上,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有效利用廠房的空間,具有覆蓋范圍大、使用方便、定位精確的優點。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主梁;10a、10b_端梁;20_小車;22_車輪;101_次梁;30_電葫蘆;32_輪子。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在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參見附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包括主梁10、設置在主梁10兩端用于承載主梁10的端梁10a、10b以及安裝在主梁10上的電葫蘆30,所述電葫蘆30與所述主梁10之間安裝有小車20,所述小車20包括車輪22以及固定在車輪22上的次梁101,所述小車20的車輪22安裝在所述主梁101上,所述電葫蘆30懸掛在所述次梁101上,所述電葫蘆30可沿次梁101長度方向移動,所述小車20可沿主梁10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主梁10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小車20的車輪22包括兩對,所述車輪22分別設置有次梁101的兩端,每對車輪22的輪子分別懸掛在“工”字型主梁10的左右兩側。所述次梁101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電葫蘆30至少安裝有一對輪子32,所述輪子32懸掛在“工”字型次梁10的左右兩側。由于在電葫蘆30與所述主梁10之間安裝小車20,電葫蘆30懸掛在小車20的次梁101上,電葫蘆30可沿次梁101長度方向移動,小車20可沿主梁10的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有效利用廠房的空間,具有覆蓋范圍大、使用方便、定位精確的優點。本專利技術克服
技術介紹
所描述的缺點。最大限度的利用廠房的空間。對連跨起重機之間,實現了無軌連接。具體來說,下部橫梁可以運行到跨度以外,吊鉤可以到達鄰跨內吊運貨物,搬運到另一鄰跨內,避免了在地面上的轉運難度。為升級精確定位起重機預留了極大的空間,可以滿足客戶多方面的需要。以上所述僅用以方便說明本專利技術,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創作的精神范疇內,熟悉此技術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做的各種簡單的變相與修飾仍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包括主梁、設置在主梁兩端用于承載主梁的端梁以及安裝在主梁上的電葫蘆,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有小車,所述小車包括車輪以及固定在車輪上的次梁,所述小車的車輪安裝在所述主梁上,所述電葫蘆懸掛在所述次梁上,所述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所述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橫截面為 “工”字型,所述小車的車輪包括兩對,所述車輪分別設置有次梁的兩端,每對車輪的輪子分別懸掛在“工”字型次梁的左右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電葫蘆至少安裝有一對輪子,所述輪子懸掛在“工”字型次梁的左右兩側。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包括主梁、設置在主梁兩端用于承載主梁的端梁以及安裝在主梁上的電葫蘆,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小車,所述小車包括車輪以及固定在車輪上的次梁,所述小車的車輪安裝在所述主梁上,所述電葫蘆懸掛在所述次梁上,所述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所述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由于在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小車,電葫蘆懸掛在小車的次梁上,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該結構有效利用廠房的空間,具有覆蓋范圍大、使用方便、定位精確的優點。文檔編號B66C7/02GK102992200SQ201110272679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專利技術者湯曉明, 魏昌春 申請人:上??戚p起重機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往復梁式跨軌起重機,包括主梁、設置在主梁兩端用于承載主梁的端梁以及安裝在主梁上的電葫蘆,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葫蘆與所述主梁之間安裝有小車,所述小車包括車輪以及固定在車輪上的次梁,所述小車的車輪安裝在所述主梁上,所述電葫蘆懸掛在所述次梁上,所述電葫蘆可沿次梁長度方向移動,所述小車可沿主梁的長度方向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曉明,魏昌春,
申請(專利權)人:上??戚p起重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