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六檔換擋器,包括通過球形關節安裝在換擋器底座(3)上的變速桿(2),其中,該六檔換擋器還包括倒檔鎖,該倒檔鎖包括滑動止擋裝置和設置在換擋器底座頂部左側或右側的限位擋凸(10),所述滑動止擋裝置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變速桿上且不能繞該變速桿旋轉的止擋件,該止擋件上設有與限位擋凸對應的止擋部分。此外,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具有所述六檔換擋器的變速器操縱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六檔換擋器通過在現有五檔換擋器的基礎上增加倒檔鎖來實現六速換擋,其不但能夠安全有效地適用于六檔變速器來實現六檔變換,而且原有的五檔換擋器的模具、生產設備還可以繼續使用,從而避免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其具有普遍的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變速器換擋系統,具體地,涉及一種六檔換擋器。此外,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變速器操縱機構。
技術介紹
汽車變速器操縱機構分為直接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和遠距離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也叫間接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直接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主要用于變速器布置在駕駛員座位附近的情形,多應用在轎車上,其中變速器自帶有變速桿,變速桿從駕駛區域的地板上伸出,駕駛員通過該變速桿可以直接操作變速器內的叉形撥桿,并通過該叉形撥桿驅動各檔撥叉,從而直接操縱變速器進行換擋。但是,由于車型以及汽車底盤布置的限制,大量車型的汽車其變速器并不能布置在駕駛員座位附近,例如客車、重型卡車、部分轎車等,此時變速器距離駕駛區存在一段距離(例如發動機后置,或發動機雖然前置但變速器處于不適合采用直接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的情形)。在此情形下,為了實現換擋目的,需要采用遠距離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簡單而言,遠距離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就是在變速器與變速桿之間增加了一套相對復雜的中間傳動機構,以實現選擋換擋的目的。一般而言,上述類型的變速器操縱機構包括換擋器、中間傳動機構、以及變速器上的選換擋機構等,目前遠距離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已經頗為成熟,所述的中間傳動機構基本分為兩類,即軟軸傳動機構和傳動桿傳動機構。例如,就采用軟軸傳動機構的變速器操縱機構而言,駕駛員的操作通過換擋器(本領域技術人員也稱作“變速桿總成”或“操縱桿總成”),經由軟軸傳動機構(一般包括選擋軟軸和換擋軟軸),傳動到變速器上設置的搖臂(典型地包括選擋搖臂以及換擋搖臂),進而帶動撥桿并經由撥叉實現選擋換擋。另外,就采用傳動桿傳動機構的變速器操縱機構而言,其操作原理也是如此。在上述遠距離操縱式變速器操縱機構中,換擋器的主體結構是公知地,例如技術專利CN201841956所公開的現有技術的換擋器。但是,由于技術發展等原因,現存甚至正在生產的換擋器大多適用于五檔變速器,然而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變速器的檔位數也在隨著人們對整車動力性的要求而不斷增力口,為此換擋器進行相應的升級已經成為必然。眾所周知地,五檔換擋器所針對的五檔變速器通常為三軸變速器,而就換擋操縱機構而言,五檔與倒檔一般共用一根換擋軸,在變速器采用六檔變速器后,需要另外單獨設置一根換擋軸供倒檔撥叉使用,而五檔和六檔則共用一根換擋軸。在此情形下,原來針對五檔變速器生產的五檔換擋器,根本無法安全適用于六檔變速器,這是由于倒檔操作位置改變后,現有的五檔換擋器根本沒有針對新倒檔操作位置的倒檔鎖。如果強行使用現有的五檔換擋器匹配六檔變速器,則駕駛人員在日常駕駛操作中,往往很容易誤掛倒檔,極易造成安全事故,這顯然是為國家法律所不容許的。當然,針對六檔變速器設計專用的六檔換擋器并非不可行,實際中一些設計人員確實也設計了專用的六檔換擋器。但是,具體到汽車生產廠家而言,原有的五檔換擋器的各種模具、生產設備已經形成規模,如果再生產專用的六檔換擋器,無疑會投入大量的資金重新開發模具、改造生產線,這勢必需要巨大的投資,原有的五檔換擋器相關的模具、生產設備等則會閑置廢棄,這顯然會造成巨大的浪費。由于這些原因,現有的汽車生產廠家、尤其是國內汽車廠家對六檔換擋器的生產并不積極,這導致六檔變速性能的汽車也遲遲不能獲得廣泛的普及,這在一些中低檔車輛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果能設計出一種既能安全地適用于六檔變速器、又能將現有的五檔換擋器的模具、生產設備利用起來的六檔換擋器,或者甚至更進一步地設計出一種不僅安全地適用于六檔變速器,而且通過選擇性裝配還能兼容性地適用于原有五檔變速器的六檔換擋器,則這種新型的六檔換擋器顯然是一個具有重大經濟技術價值的產品,甚至可以認為,其是一個重大技術突破,對當前國情下的汽車工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技術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六檔換擋器,該六檔換擋器不僅能夠安全有效地適用于六檔變速器的換擋,而且能夠充分利用現有五檔換擋器的模具、生產設備等進行生產,從而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此外,本專利技術還要提供一種變速器操縱機構,該變速器操縱機構不僅能夠安全有效地適用于六檔變速器,而且其結構簡單,能夠充分利用現有五檔換擋器的模具、生產設備等進行生廣。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六檔換擋器,包括通過球形關節安裝在換擋器底座上的變速桿,其中,該六檔換擋器還包括倒檔鎖,該倒檔鎖包括滑動止擋裝置和設置在所述換擋器底座頂部左側或右側的限位擋凸,所述滑動止擋裝置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變速桿上且不能繞該變速桿旋轉的止擋件,該止擋件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擋凸對應的止擋部分。優選地,所述止擋件為穿套在所述變速桿上的滑塊,所述止擋部分為擋臂,所述滑塊的穿套孔的截面與所述變速桿的截面相互配合為使得該滑塊能夠在該變速桿上滑動而不能繞該變速桿旋轉。優選地,所述滑動止擋裝置還包括倒檔鎖提升機構,該倒檔鎖提升機構的下端與所述止擋件連接或與該止擋件形成為一體,上端鄰近于所述變速桿的上端。優選地,所述變速桿上形成有彎折段,該彎折段上方的桿段為提升機構安裝段,該彎折段下方的桿段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止擋件的滑動導向段,并且該變速桿的上端安裝有手柄球,該手柄球的頂面上設有檔位操作標識。更優選地,所述倒檔鎖提升機構整體穿套在所述變速桿的提升機構安裝段上,該倒檔所提升機構的下端與所述止擋件活動連接,上段區域形成有便于人手握持的凸緣,并且頂面上設有穿套在所述變速桿上的復位彈簧。具體地,所述倒檔鎖提升機構的下端形成有滑槽孔,所述止擋件的上部設有銷軸,該倒檔鎖提升機構的下端與所述止擋件通過該銷軸與滑槽孔的配合形成活動連接。優選地,所述限位擋凸為兩個,該兩個限位擋凸分別設置在所述換擋器底座頂部左側的前端和后端或者分別設置在該換擋器底座頂部右側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止擋件設有與該兩個限位擋凸分別對應的兩個止擋部分。更具體地,該六檔換擋器還包括選擋擺臂,該選擋擺臂通過連接軸固定連接到所述變速桿的形成所述球形關節的球頭上。可供選擇地,所述止擋件為穿套在所述變速桿上的套管,所述變速桿上形成有滑槽,所述套管的管壁上穿設有與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動銷,所述止擋部分為該滑動銷的端部部分。·此外,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變速器操縱機構,其中,該變速器操縱機構具有本專利技術上述技術方案的六檔換擋器。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六檔換擋器通過在現有五檔換擋器的基礎上增加倒檔鎖來實現六速換擋,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與五檔換擋器零部件通用性強的特點,其不但能夠安全有效地適用于六檔變速器實現六檔變換,而且原有的五檔換擋器的構件可以基本不加變化,僅是在原有構件的基礎上增設一些止擋件或止擋結構,這使得原有的五檔換擋器的大量模具、生產設備可以繼續使用,從而避免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并可帶來巨大的技術經濟效益。同時在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本專利技術充分考慮了使用的方便性,通過優選結構的倒檔鎖提升機構、滑塊、符合人機工程要求的彎折變速桿等,并相應地提出了針對性的配合結構,極大地改善了本專利技術六檔換擋器的使用舒適性和可靠性,顯著提升了本專利技術六檔換擋器的實用性。本專利技術六檔換擋器的結構簡單,安全可靠,能夠普遍地適用于現有五檔換擋器的改進,具有普遍的應用價值。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下列附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六檔換擋器,包括通過球形關節安裝在換擋器底座(3)上的變速桿(2),其中,該六檔換擋器還包括倒檔鎖,該倒檔鎖包括滑動止擋裝置和設置在所述換擋器底座(3)頂部左側或右側的限位擋凸(10),所述滑動止擋裝置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變速桿(2)上且不能繞該變速桿旋轉的止擋件,該止擋件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擋凸(10)對應的止擋部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黃國昌,李金玲,張玉文,趙媛,
申請(專利權)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