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加裝長度測量系統(2)的裝配裝置(1)。對此,裝配裝置(1)具有基體(1)和至少一個支架(4),其能夠在基體(1)的凹口(14)中移動,以便通過夾持將長度測量系統(2)保持在其處。支架(4)和凹口(14)這樣來設計,使得支架(4)防扭轉地來縱向引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將長度測量系統安裝到機械零件處、尤其到機床處的裝配裝置。
技術介紹
以裝配軌道的形式的這樣的裝配裝置在文件EP O 185 072 BI中說明。裝配軌道包括壁部以及下突出部和上突出部,其中,在兩個突出部之間的空間用于容納標尺罩殼(Massstabgehaeuse)。下突出部用作反支架(Gegenhalter),標尺罩殼支撐在其處。在上突出部中旋入多個以壓緊螺栓的形式的螺栓,其壓到標尺罩殼的傾斜的面上并且它因此一方面擠壓到壁部處以及另一方面擠壓到裝配軌道的下突出部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說明一種最小結構尺寸的裝配裝置,利用其能夠盡可能穩(wěn)定地來保持長度測量系統。該目的通過一種用于加裝在測量方向上延伸的長度測量系統的裝配裝置來實現,其中,長度測量裝置在反支架與支架之間通過夾持可固定在基體處。基體和支架構造用于在基體處借助于調整元件防扭轉地在反支架的方向上縱向引導支架。為了縱向引導在基體處構造有至少一個弓丨導面,以便在其處防扭轉地在反支架的方向上引導支架。支架以有利的方式具有第一截段,其中,支架的第一截段可與長度測量系統相接合,并且支架具有第二截段,其構造用于在基體的至少一個引導面處防扭轉地在反支架的方向上縱向引導支架。支架的第一截段在此可具有至少一個鼻狀的突出部,其構造用于在接合到長度測量系統中時引起材料擠壓。為了支架在基體處特別穩(wěn)定的縱向引導,基體具有凹口,支架在其中防扭轉地來引導。凹口以有利的方式具有兩個彼此平行延伸的引導面,其在測量方向上束住(fesseln)支架。為了節(jié)省空間的布置,基體包括帶有內加裝面(Anbauflaeche)的壁部,在其處對于所容納的長度測量系統貼靠有長度測量系統的面,其中,在該壁部中引入凹口,使得支架在長度測量系統后面在基體處防扭轉地來弓I導。反支架優(yōu)選地是模制在基體處的突出部。用于在基體處移動支架的調整元件優(yōu)選地是螺栓,其接合到支架的內螺紋中。在此通過該螺栓在兩個端部處具有用于螺絲刀的輪廓,螺栓可構造成能夠雙側驅動。支架優(yōu)選地具有鉤,支架利用其與基體形成形狀配合。在優(yōu)選的設計方案中基體是在測量方向上延伸的裝配軌道,在其處設置有多個在測量方向上彼此相間隔的用于相應防扭轉地引導支架的凹口。為了固定標尺罩殼,在基體處唯一的支架就可足夠。對于更長的標尺罩殼,可在縱向上彼此間隔地在構造為裝配軌道的基體處設置有多個支架,或者備選地在縱向上依次布置有多個相應帶有至少一個支架的基體。尤其地,裝配裝置作為基體具有裝配軌道,其一方面構造用于將標尺罩殼固定在其處而另一方面構造用于將其裝配在機械零件處。裝配軌道對此具有保持機構,其包括至少一個借助于調整元件在反支架的方向上可移動的支架,其中,通過移動支架,標尺罩殼在反支架與支架之間可固定在裝配軌道處。標尺罩殼位置固定地固定在裝配軌道處通過夾緊力(其通過支架的移動被引入)實現。支架構造用于被帶到與標尺罩殼相接合,因此從支架發(fā)出的力可作用在標尺罩殼處。為了支架的移動,裝配軌道具有凹口,其構造用于在其中防扭轉地保持支架并且在反支架的方向上縱向弓I導支架。此外,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說明一種帶有裝配裝置和所裝配的長度測量系統的結構單元。結構單元由用于加裝在測量方向上延伸的長度測量系統的裝配裝置構成,其中,長度測量系統在反支架與支架之間通過夾持而固定在基體處,并且其中,基體和支架構造用于在基體處借助于調整元件防扭轉地在反支架的方向上縱向引導支架。結構單元優(yōu)選地這樣來設計,使得基體具有至少一個凹口,支架在其中防扭轉地來引導,其中,該至少一個凹口設置在長度測量系統后面。附圖說明根據實施例來詳細闡述本專利技術。其中 圖1顯示了在加裝時裝配軌道和標尺罩殼的透視 圖2顯示了裝配軌道的橫截面; 圖3顯示了帶有所加裝的標尺罩殼的裝配軌道的橫截面; 圖4顯示了根據圖3的裝配軌道在加裝到機械零件處的狀態(tài)中的橫截面; 圖5以透視圖顯示了裝配軌道的支架以及 圖6顯示了支架的剖面。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顯示了裝配軌道I和標尺罩殼2在組裝中的透視性的分解圖。裝配軌道I用于將標尺罩殼2裝配到機械零件3處。裝配軌道I對此一方面具有以便將其旋擰到機械零件3的加裝面31處的器件。該器件是在裝配軌道I中的孔11、111和用于旋入機械零件3中的緊固螺栓12。孔111設計用于提供裝配軌道I與機械零件3的固定點,也稱參考點。孔11設計用于在該固定部位處在測量方向X上可移動地將裝配軌道I加裝到機械零件3處。對此,固定孔11的區(qū)域經由補償元件(這里構造為在測量方向X上通過彎曲可偏轉的固體鉸鏈(Festkoerpergelenk) 19)與余下的裝配軌道I相連接。通過設置補償元件確保,裝配軌道I相對于機械零件3的不同的熱膨脹被補償并且不引起裝配軌道I的彎曲。此外,裝配軌道I具有保持機構,以便將標尺罩殼2保持在裝配軌道I處。該保持機構設計用于將標尺罩殼2以在圖3中所示出的方式掛到裝配軌道I處。裝配軌道I的保持機構包括至少一個支架4,在該實施例中兩個在測量方向X上彼此相間隔的支架4。支架4相應借助于調整元件5可在裝配軌道I的反支架13的方向上移位。該移位在方向Z(其垂直于測量方向X延伸)上實現。標尺罩殼2通過支架4在反支架13與支架4之間的該移動通過夾持被固定在裝配軌道I處。支架4在圖5和圖6中放大地不出。其相應具有第一截段41和第二截段42。第一截段41設計用于接合到標尺罩殼2中并且構造為從壁部16中突出的突出部,尤其構造為帶有槽形容納部411的鉤形突出部。標尺罩殼2的突出部23形狀配合地接合到槽形的容納部411中。支架4的第一截段41形成一種用于標尺罩殼2的鉤住裝置(Einhakvorrichtung),標尺罩殼2能夠形狀配合地鉤入其中并且它向下(Z方向)支撐。在支架4的第一截段41處設置有至少一個鼻狀的突出部412,其構造用于擠入標尺罩殼2的材料中,即實現材料擠壓。如果標尺罩殼2由鋁構成,則外表面陽性處理并且電絕緣。鼻狀的突出部412穿過該表面的陽極氧化層并且在標尺罩殼2與支架4之間建立導電連接。此外,侵入標尺罩殼2中的突出部412形成在測量方向X上起作用的在標尺罩殼2與支架4之間的形狀配合。第二截段42在裝配軌道I的凹口 14中在Z方向上來引導,其中,凹口 14和支架4的第二截段42這樣來構造,使得支架4能夠防扭轉地在裝配軌道I中在反支架13的方向上移動。以有利的方式,支架4具有矩形的外輪廓,其中,第二截段42包括兩個彼此平行延伸的側面并且凹口 14形成平行于此延伸的側面、弓I導面和在測量方向X上起作用的用于支架4的兩個側面的形狀配合。該形狀配合形成扭轉止動部(Verdrehsicherung)并且在測量方向X上束住支架4。支架4與兩個截段41和42是一體的,尤其構造為一體的銑削件并且因此能夠成本有利地制造且特別穩(wěn)定。圖2在不帶標尺罩殼2的支架4的區(qū)域中顯示了裝配軌道I的橫截面。圖3顯示了帶有固定在裝配軌道I處的標尺罩殼2的相同的橫截面而圖4顯示了在一狀態(tài)中的裝配軌道I的相同的橫截面,在該狀態(tài)中帶有固定在其處的標尺罩殼2的裝配軌道I加裝到機械零件3處。在這些橫截面中可見的是,形成用于支架4的引導部的凹口 14布置在裝配軌道I的壁部16中亦即在標尺罩殼2的背面22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加裝在測量方向(X)上延伸的長度測量系統(2)的裝配裝置,其中,所述長度測量系統(2)在反支架(13)與支架(4)之間通過夾持能夠固定在基體(1)處,其中,所述基體(1)和所述支架(4)構造用于在所述基體(1)處借助于調整元件(5)防扭轉地在所述反支架(13)的方向上縱向引導所述支架(4)。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O申克,T努青格,
申請(專利權)人:約翰尼斯海登海恩博士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