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部件所有面上進行薄涂覆的方法和裝置以及具有薄涂層的部件。為了用比涂覆油漆更少的工作量并以較高的質量在所有面上以薄保護層圍繞部件,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在澆注模具中澆注,單層被涂覆到該部件上,其中在澆注過程中,待涂覆的材料作為層流在裝飾元件區域流動。為此目的,設置由下部和上部(2,3)組成的模具(1),其中流道(6)在待涂覆部件(5,14)的方向上從上部(3)的至少一個澆口(4)延伸到待涂覆的部件(5,14)的一側,用于將澆注材料引入澆注模具(1)中,其中保持槽(7)被設置在待涂覆部件(5)附近的流道(6)中,用于跨越寬度分布澆注材料,并且其中流道(6)允許在保持槽(7)后方的縮小的通道(8)。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種在部件,特別是在裝飾元件的所有面上進行薄涂覆的方法,根據權利要求5的前序部分的一種在部件,特別是在裝飾元件的所有面上進行薄涂覆的裝置,以及根據權利要求13的前序部分的一種帶有薄涂層的元件。
技術介紹
專用于車輛內部的裝飾元件一般很容易損壞和變臟。因此,薄膜或也可是名貴木材的薄板隨后被涂覆一層清亮或也稍微染色的保護性油漆。為了達到所要的亮度,實踐中已知的方法是涂覆多層油漆。這種多層油漆的涂覆工作可以通過中間干燥或可能的中間砂紙打磨或通過在未干油漆上涂覆油漆實現,其中涂覆材料可以在單獨的涂覆之間凝成膠狀,并且被涂覆在依舊具有粘性的層上。使用涂覆油漆的方法在裝飾元件的所有面上涂覆是可能的。這些方法不利的地方在于多次涂覆油漆是密集型勞動。而且,油漆包含溶劑。因為一般通過噴濺的方式實現涂覆涂漆,因此會出現材料損失,因為在噴射時工件的周圍也會被噴上油漆。另外,也得不到鮮明的設計邊緣。從DE10309814B3中已知可提供帶有致密聚氨酯密封層的部件。為了該目的,部件被插入到模制工具內。在模具的關閉條件下,縫隙呈現在待涂覆的部件表面和與之相對的模具內壁之間。然后從模具一邊或者中間澆注材料。氣泡沿著澆注材料的前方被推進,然后從側面被排出。這個方法的不利之處在于只能在工件的一面進行涂覆。根據技術專利DE29714358U1可進一步獲知完全涂覆的汽車零件,特別是方向盤。這樣做,一個部件,比如,手扶方向盤的骨架,被插入到模具內并被澆注在透明、致密、無色的聚氨酯塑料中。澆注形成了至少幾毫米厚度的層,也就是,不是與油漆涂層相匹配的層。專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根本目的是用薄涂層來圍繞部件,特別是比涂覆油漆花費少而以高質量將透明的保護層涂覆到部件的所有面上,如橫截面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根據權利要求5的裝置和根據權利要求13的部件實現該目標。根據本專利技術,為部件,特別是裝飾元件,所有面進行薄涂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在澆注模具中澆注,在部件上形成一個單層,其中在澆注的過程中,待涂覆的材料作為層流移動。所述層的厚度為O. 5-1. 5mm并且優選1. 0mm。然而對于只有表面被涂覆的平坦部分,在澆注過程中被封入的氣泡沿澆注材料的前方被推進,并能在端部被再次排出,在所有面都進行薄涂覆的部件,比如裝飾元件就不是這樣了。在這種情況下,澆注材料必須再次互相流動,因為它必須圍繞部件的所有面。現在發現需要澆注材料的層流來避免在裝飾層上夾雜氣泡,并且因此避免產生廢料。在澆注模具中待涂覆材料處于超壓是有利的。因此,能夠壓縮可能殘留的氣泡。進一步有利的是,在部件的距該部件一定水平距離的側部處將待涂覆的材料在其中間區域中引入到澆注模具中。因此待涂覆到部件側面的材料必須大致水平地流過預定距離,其中最初的湍流轉變成層流。待涂覆的材料到達部件的中間區域,在部件處向上、向下偏轉,并隨后完全圍繞部件流動。用于涂覆部件,特別是裝飾元件所有面的裝置,并且特別是用于采用上述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由下部和上部組成的澆注模具被設置,流道在待涂覆部件的方向上從上部的至少一個澆口延伸到待涂覆的部件的側面,以將澆注材料填充到澆注模具內,保持槽被設置在待涂覆部件附近的流道中用于在寬度方向上分布澆注材料,以及流道具有在保持槽后方的縮小的通道。而且,所述流道通過明顯維持流動橫截面而在待涂覆的裝飾元件的方向上高度漸縮并且寬度增加。在填充到澆口中后,澆注材料因此流過大致水平延伸的流道,其中填充后最初出現的湍流在很大程度上轉換成層流。所述保持槽和鄰接的縮小的通道用作將流動完全轉化為層流。通過流道的特殊設計,可以實現將盡可能多的材料引入到澆注模具內。在待涂覆部件和澆注模具之間設置間隙是有利的,間隙對應于在部件上的最終的層厚度。因此可通過澆注模具形成部件的最終幾何形狀。在機械移除澆口后,除了在澆注中需要通過打磨移除脫模劑以外,不需要后續的材料移除。脫模劑的移除在計量上是可以忽略的。在部件后方的流動方向上,澆注模具在下部和上部之間具有縫隙是更加有利的。這是因為在澆注模具中存在過壓,導致氣泡的壓縮可能仍然存在。所述縫隙的橫截面優選對應于保持槽后方通道的橫截面。為了給空腔排氣,發現在所述縫隙后方設置至少一個溢出通道是有利的,所述溢出通道可比待涂覆的部件短。在待涂覆部件的中間寬度區域設置澆口,或者多個澆口點分布在待涂覆裝飾部分的寬度區域是可能的。根據本專利技術,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帶有薄保護層的部件的特征在于,如橫截面所示設置單層澆注保護層,該保護層圍繞部件的所有面。迄今還沒有已知的在所有面上帶有薄澆注涂層的部件。原因在于到目前為止在澆注期間將氣泡從薄澆注和連貫層中排除是很困難的,因為材料必須在澆注期間再次互相流動。當部件是裝飾元件時,該部件包括由澆注保護層圍繞的裝飾層。在裝飾層中,涂層中的氣泡尤其擾人心煩。可以將該部件設置為比如方向盤的至少一部分。保護層的厚度在O. 5到1. 5mm之間,優選為1mm。保護層優選由雙組分聚氨酯組成。這種澆注保護層的好處在于可以在零排放的情況下涂覆部件的所有面。與涂覆油漆相比,可獲得更短的循環周期。所述層不會變黃,并可獲得很多清亮的涂層,特別是聚酯。附圖說明通過參考附圖以示例性實施例來對本專利技術作出解釋,其中圖1所示為通過澆注模的橫截面;圖2所示為與圖1相比縮小比例的,圖1中所示澆注模具下部的俯視圖;圖3所示為帶有澆口澆注模具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4所示為帶有四個澆口點的澆注模具的俯視圖;圖5所示為用于部分涂覆方向盤的澆注模具下部的俯視圖;圖6所示為方向盤盤緣的涂覆部分的橫截面。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所示的澆注模具I由下部2和上部3組成。在上部中設置澆口 4,澆注材料通過這個澆口填充進入澆注模具,作為待涂覆的部件的裝飾元件5涂覆有該澆注材料。澆口 4被布置在待涂覆的裝飾元件5的一側。幾乎水平延伸的流道6鄰接豎直向下延伸的澆口。為了將盡可能多的澆注材料引入到澆注模具中,流道6在裝飾元件5的方向上錐形地漸縮。從流道6開始,澆注材料分布在待涂覆的裝飾元件5的寬度方向上。為了這個目的,緊鄰著裝飾元件5設置保持槽7,用于將澆注材料分布在該寬度方向上。在該保持槽7后方是縮小的通道8。縮小的通道8以及保持槽7用于消除還沒有在流道6中除盡的湍流,以至于在通道8的端部處出現層流。另外,包含在澆注材料中的氣泡被保持槽7和通道8壓縮。層狀流動的澆注材料在越過保持槽7和通道8以后流入在裝飾元件5和澆注模具I之間的澆注縫隙9,并且圍繞裝飾元件5的所有面。如圖1所示,澆注材料同時向下和向上流入澆注縫隙9中。在澆注材料的匯合區域10中,澆注模具沒有封閉,而是在澆注模具I的下部2和上部3之間具有一個最小限度的縫隙11。縫隙11的橫截面對應于保持槽7后方的通道8的截面圖。然而,該橫截面也可以更小。由于縫隙11所以在澆注模具I中獲得過壓,其導致氣泡的壓縮可能仍然存在。為了給空腔排氣,發現縫隙11后方的溢出通道12是有利的,然而溢出通道12不需要延伸到裝飾元件的整個寬度,而只需延伸幾厘米。圖2示出了在澆注模具的下部2整個寬度上的裝飾元件5。而且,流道6的下部區域是可見的,在流道6的下部區域后是將澆注材料跨越裝飾元件的整個寬度進行分布的保持槽7,以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25 DE 202010011840.9;2010.08.25 DE 10201001.一種用于提供部件特別是裝飾元件在所有側面上的薄的特別是透明的涂層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通過在澆注模具中進行澆注將單層涂覆在所述部件上,其中在澆注過程期間待涂覆的材料作為層流在所述裝飾元件的區域中流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涂覆的材料在所述澆注模具中處在過壓下。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涂覆的材料被引入到所述澆注模具內到達所述部件的在其中間區域中的側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以距所述部件一定橫向距離地被引入到所述澆注模具中。5.一種用于提供部件特別是裝飾元件在所有側面上的薄的特別是透明的涂層,以及特別是用于實施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裝置, 其特征在于,設置由下部和上部(2,3)組成的澆注模具(I);從所述上部(3)中的至少一個澆口(4)到待涂覆的部件(5,14)的側面,流道(6)在所述待涂覆的部件(5,14)的方向上延伸,用于將澆注材料填充到所述澆注模具(I)內;在所述待涂覆部件(5)的附近的流道(6)中設置保持槽(7),用于跨越寬度分布所述澆注材料;所述流道(6)具有在所述保持槽(7)后方的縮小的通道(8);并且所述流道(6)通過明顯地保持流動橫截面而在所述待涂覆部件(5,14)的方向上高度漸縮并寬度增加。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涂覆部件(5,14)和所述澆注模具(I)之間設置有澆注縫隙(9),所述澆注縫隙(9)對應于在所述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諾伯特·穆勒,安德烈亞斯·漢斯,伯恩哈德·肯普弗,馬丁·索爾,阿希姆·哈特勞布,
申請(專利權)人:高田股份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