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攝像透鏡、攝像光學裝置及數碼設備。更詳細地說,涉及利 用攝像元件(例如,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電荷稱合元件)型圖像傳感器,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圖像傳感 器等固體攝像元件)拍攝被攝體的影像的攝像光學裝置、搭載其的帶圖像輸入功能的數碼 設備、在攝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形成被攝體的光學像的小型的攝像透鏡。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攝像元件的高性能化、小型化,而逐漸普及具備攝像光學裝置的便攜 式電話、便攜式終端等帶圖像輸入功能的數碼設備。對于搭載在攝像光學裝置的攝像透鏡, 提高對更小型化、高性能化的要求。作為上述用途的攝像透鏡,除了三個攝像透鏡的結構或 四個攝像透鏡的結構以外,近年來,也提出了五個攝像透鏡的結構。通常,通過增加透鏡數量而達到的高性能化與小型化是相矛盾的因素,很難在技 術上同時使兩者并存。作為該搭配的一個例子,列舉例如專利文獻I的記載。在專利文獻I 所記載的光學系統中,主要規定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焦距、中心厚度及阿貝數,從而謀求 小型化。另外,作為其他例子,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光學系統中,通過規定第二透鏡的曲 率半徑等,同樣謀求小型化。另外,在高性能的攝像光學裝置中,通常搭載有所謂的稱為自動調焦的功能。但 是,在現有結構中,因為采用調整所有三 五個透鏡的方式,所以使驅動裝置大型化,其結 果是,使以下問題變得顯著未達到透鏡單元整體的小型化,或者在具有驅動部的部分產生 灰塵而影響畫質,或者伴隨著驅動裝置的偏心誤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3.26 JP 2010-073254;2010.03.29 JP 2010-075851.一種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從物方依次由至少一個物方凸形狀的正透鏡、負透鏡、至少一個具有非球面的透鏡構成,所述正透鏡與所述負透鏡鄰接配置,并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Al)、(A2)及(A3),O.1 < Ton / Dopn < 7 …(Al),O.1 < (Rona — Ronb) / (Rona + Ronb) <1.5 …(A2),O. 3 < Y,/ TL < O. 9 …(A3), 其中, T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光軸上的厚度, Dopn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與鄰接于所述負透鏡的物方的正透鏡之間的光軸上的間隔, Rona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物方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onb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像方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Y’ 最大像聞, TL :從最靠物方透鏡面的面頂點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在包含平行平板的情況下為空氣換算長度)。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從物方依次由物方凸形狀的正的第一透鏡、負的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具有至少一面非球面的第五透鏡構成。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從物方依次由正的第一透鏡、物方凸形狀的正的第二透鏡、負的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具有至少一面非球面的第六透鏡構成。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從物方依次由物方凸形狀的正的第一透鏡、負的第二透鏡、正的第三透鏡、具有至少一面非球面的第四透鏡構成,并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A4),0.1 < T2 / D12 < 5 …(A4), 其中, T2 :第二透鏡的光軸上的厚度, D12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光軸上的間隔。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球面的形狀是在與光軸的交點以外的位置具有拐點的形狀。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具有像側凹形狀。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由樹脂材料構成,孔徑光闌位于比所述負透鏡更靠物方的位置,并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A5),1.6 < Ndon < 2. 2 ... (A5), 其中, Nd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相對于d線的折射率。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與位于最靠像側的透鏡的物方鄰接地配置的透鏡是像側凸形狀的正透鏡。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從物方依次由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第三透鏡組構成,在使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三透鏡組相對于像面位置固定的狀態下,通過使所述第二透鏡組沿光軸方向移動來進行調焦。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從物方依次由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構成,在所述第二透鏡組相對于像面位置固定的狀態下,通過使所述第一透鏡組沿光軸方向移動來進行調焦。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A6),O. 005 < I Ton / fon I < O. 15 ... (A6), 其中, T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光軸上的厚度, f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焦距。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孔徑光闌配置在位于最靠物方的正透鏡與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之間。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最靠像側的透鏡具有像側凹的形狀,并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A7),O. 01 < bf / TL < O. 4 …(A7), 其中, bf :從位于最靠像側的透鏡面的面頂點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在包含平行平板的情況下為空氣換算長度)。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AS),I< Eon / Ton < 3 ... (A8), 其中, Eon:在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前后面,最大視場角的光束中的通過最高位置的光線與各面的交點之間的光軸方向上的距離。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的物方的面具有凸形狀。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透鏡,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負透鏡通過注射壓縮成型法成型。17.一種攝像透鏡,其為單焦點,所述攝像透鏡是從物方依次由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及第三透鏡組構成,在使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三透鏡組相對于像面位置固定的狀態下,通過使所述第二透鏡組沿光軸方向移動來進行調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鏡組包含至少一個正透鏡和至少一個負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組包含至少一個正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組包含至少一個在與光軸的交點以外的位置具有拐點的非球面形狀的透鏡,整個攝像透鏡由五個以上透鏡構成,并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B1)、(B2)及(B3),O. 05 < (Da + Db) / TL < O. 8 ... (BI),O. 02 < Dam / TL < 0. 3 …(B2),0· 3 < Y’ / TL < O...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坂慶二,田中宏明,佐野永悟,
申請(專利權)人:柯尼卡美能達先進多層薄膜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