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包括控制系統和可沿X、Y、Z軸方向移動的滑塊,滑塊上設有安裝鉆頭的主軸,鉆頭倒立安裝在主軸的上方,所述主軸與一驅動其旋轉的驅動裝置I連接,鉆頭的上方設有倒立放置的工作臺,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臺的下表面,所述工作臺的側方設有用于測量刀距長度的自動測量刀距裝置,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系統連接。更換鉆頭后,將鉆頭移動到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下方,然后自動測量刀距裝置對鉆頭的長度進行檢測,并將長度參數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長度參數自動調整該鉆頭的進給速度和進給量,從而提高了對刀精度、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了加工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數控鉆床。
技術介紹
在孔位加工過程中,由于鉆削產生的金屬屑不能及時排出,加大了鉆頭與工件的摩擦,使其產生高溫,至使工件鉆孔粗糙、變形,同時使鉆頭彎曲、磨損加快,有時甚至將鉆頭卡住、折斷。即便是采用冷卻液,也往往只是冷卻上部,而解決不了下部,有時只能將鉆頭退出冷卻,帶出一部分鉆屑再鉆。然而在加工精密零件或不適宜冷卻的工件時,則只能自然冷卻或分數次進行加工,這樣加工效率低。本專利技術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專利技術出一種倒立式鉆孔的方式,在鉆小孔、深孔有傳統鉆床不具備的獨特的優勢,靠機床自身的震動和重力作用,鉆出來的廢削自動往下掉,解決了排削問題,從而減少了斷鉆頭等現象,保證刀具的使用壽命,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了加工成本。其主要適用于精密加工各種精度及尺寸一致性要求較高的大批量零件,廣泛應用于電子、通訊、家電、制冷行業,更適用于排削困難的深孔和小孔加工。由于不同規格鉆頭的長度不一樣,每個鉆頭加工前需進行對刀,如果采用人工對刀,不僅存在對刀誤差,而且耗費時間長,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設計出一種結構合理、對刀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本技術為解決其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包括控制系統和可沿X、Y、Z軸方向移動的滑塊,滑塊上設有安裝鉆頭的主軸,鉆頭倒立安裝在主軸的上方,所述主軸與一驅動其旋轉的驅動裝置I連接,鉆頭的上方設有倒立放置的工作臺,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臺的下表面,所述工作臺的側方設有用于測量刀距長度的自動測量刀距裝置,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系統連接。在本技術,所述自動測量刀距裝置安裝在一立式支架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更換鉆頭后,將鉆頭移動到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下方,然后自動測量刀距裝置對鉆頭的長度進行檢測,并將長度參數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長度參數自動調整該鉆頭的進給速度和進給量,從而提高了對刀精度、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了加工成本。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2,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結構合理、對刀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包括控制系統和可沿X、Y、Z軸方向移動的滑塊1,所述滑塊I安裝在X、Y、Z導軌上并通過驅動裝置I驅動,驅動裝置I的控制端與控制系統連接,滑塊I上設有安裝鉆頭2的主軸,鉆頭2倒立安裝在主軸的上方,所述主軸與一驅動其旋轉的驅動裝置I連接,鉆頭2的上方設有倒立放置的工作臺3,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臺的下表面,所述工作臺3的側方設有用于測量刀距長度的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系統連接。進一步,為了方便安裝,所述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安裝在一立式支架5上,同時工作臺3亦安裝在該立式支架5上。當然,本技術除了上述實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術方案也應當在其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包括控制系統和可沿X、Y、Z軸方向移動的滑塊(1),滑塊(I)上設有安裝鉆頭(2)的主軸,鉆頭(2)倒立安裝在主軸的上方,所述主軸與一驅動其旋轉的驅動裝置I連接,鉆頭(2)的上方設有倒立放置的工作臺(3),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臺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3)的側方設有用于測量刀距長度的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系統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安裝在一立式支架(5 )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包括控制系統和可沿X、Y、Z軸方向移動的滑塊,滑塊上設有安裝鉆頭的主軸,鉆頭倒立安裝在主軸的上方,所述主軸與一驅動其旋轉的驅動裝置I連接,鉆頭的上方設有倒立放置的工作臺,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臺的下表面,所述工作臺的側方設有用于測量刀距長度的自動測量刀距裝置,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系統連接。更換鉆頭后,將鉆頭移動到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下方,然后自動測量刀距裝置對鉆頭的長度進行檢測,并將長度參數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長度參數自動調整該鉆頭的進給速度和進給量,從而提高了對刀精度、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了加工成本。文檔編號B23B39/24GK202824726SQ20122040385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5日專利技術者鄭軍 申請人:珠海桂閩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倒自動測量刀距裝置的立式數控鉆床,包括控制系統和可沿X、Y、Z軸方向移動的滑塊(1),滑塊(1)上設有安裝鉆頭(2)的主軸,鉆頭(2)倒立安裝在主軸的上方,所述主軸與一驅動其旋轉的驅動裝置I連接,鉆頭(2)的上方設有倒立放置的工作臺(3),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臺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3)的側方設有用于測量刀距長度的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自動測量刀距裝置(4)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系統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軍,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桂閩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