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控制器由控制器外殼、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組成,從而使所述的控制器寬度小于或等于36mm,所述的聯動桿活動于兩凸臺之間轉動,凸臺帶動聯動桿不同的兩方向轉動,蝸桿與控制電機套接固定、帶有螺旋齒的蝸桿與帶有齒的渦輪為齒嚙合傳動,從而由電動機帶動蝸輪蝸桿的傳動來控制聯動桿的轉向,本發明專利技術得到的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采用蝸桿傳動機構,縮小產品的體積,使產品寬度為小于或等于36mm,保證蝸輪傳動的精度,運行穩定,使得能控制產品的自動斷開閉合功能,能實現遠程控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重合閘控制器,特別是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
技術介紹
隨著智能電網的推廣,需要人工操作的小型斷路器及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已不能滿足智能電網的要求,特別是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因漏電流、電網波動、地震以及高諧波等原因經常誤動作,需要維護工人去手工合閘,維護成本較高。為解決此類問題,推動智能電網的推廣,現開發自動重合閘裝置,可與小型斷路器及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組裝使用,可實現遠程控制,當產品跳閘后,給產品一個合閘指令,產品就可以自動合閘,而不需要人工手動 合閘,有效節約了人力物力。目前市場已有自動重合閘產品,但此類產品體積較大,成本高,結構復雜,不易推廣。現有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1490765UA公布了一種一種遠程控制器的專利技術,該技術有效解決了小型斷路器人工操作合閘的問題,實現遠程控制使開關斷開閉合外殼是由底座和上蓋組成,上蓋的前側面設有左右滑動的滑動小蓋;控制操作機構包括基座,基座內設有轉軸,轉軸內設有齒輪,復位彈簧套裝在齒輪右側的圓柱形凸柱上,基座、轉軸、齒輪依次穿裝在聯接軸上,且聯接軸的兩端分別和基座的左右側壁固定連接。基座的下端設有微動開關,安裝微動開關后通過兩個連接軸與基座連接。通過以上說明發現,該機構存在零件多、工藝復雜、裝配難以及生產效率低等缺點,產品的零件多,影響產品的可靠性的因素就多,導致產品可靠性低;裝配難、工藝復雜以及生產效率低;采用傘齒輪傳動,產品體積大,產品寬度達54mm,耗材多,增加終端用戶的使用成本,不利于節能降耗,成本高,普通用戶很難承受,不利于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自動斷開閉合功能以及遠程控制、體積小的的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設計的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由控制器外殼、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組成,從而使所述的控制器寬度小于或等于36_,所述的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置于控制器外殼內,所述的控制器外殼由殼體以及與所述的殼體一體成型呈圓弧形狀的上蓋,開關按鈕、聯動桿與渦輪置于上蓋中,所述的上蓋中成型有一體的圓軸,聯動桿與渦輪安裝在所述的圓軸上,渦輪上設有兩個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凸臺,渦輪表面上成型有半圓形槽,所述的半圓形槽上設有磁性件,所述的聯動桿活動于兩凸臺之間轉動,凸臺帶動聯動桿不同的兩方向轉動,蝸桿與控制電機套接固定、帶有螺旋齒的蝸桿與帶有齒的渦輪為齒嚙合傳動,從而由電動機帶動蝸輪蝸桿的傳動來控制聯動桿的轉向。所述地,蝸桿一端設置有內中空的半圓形孔,相對應的控制電機上的電機軸為半圓形軸,蝸桿嵌插套接在電機軸上,另一端位于殼體內設有的限位槽上固定。所述地,控制器中還安裝有控制電路板,控制電路板固定在殼體內表面上,控制電路板與控制電機線連接,與開關按鈕彈性片接觸,外部控制信號通過控制電路板傳遞給控制電機確定電機轉向。優選地,所述的聯動桿上設有一固定桿,固定在聯動桿下端帶有的圓槽中。本專利技術得到的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其有益效果為采用蝸桿傳動機構,縮小產品的體積,使產品寬度小于或等于36_,兩凸臺可帶動所述聯動桿向兩個方向轉動,以使斷路器閉合或斷開;電機轉動使斷路器斷開或閉合后,又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相同圈數,以使蝸輪復位到初始位置,保證兩凸臺不會影響斷路器因故障等原因自動斷開的功能;蝸桿 一端套在電機轉軸上,另一端固定在外殼的元槽內,保證蝸輪傳動的精度,運行穩定,使得能控制產品的自動斷開閉合功能,能實現遠程控制。附圖說明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中路板8、上蓋11、凸臺31、半圓形槽32、半圓形孔61、限位槽62、電機槽71。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動重合閘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外殼由殼體I以及與所述的殼體一體成型呈圓弧形狀的上蓋11,上蓋11內裝有一個聯動桿2、一組蝸桿傳動機構、一個電機7,聯動桿2與蝸輪3安裝在所述的上蓋中加工成型一體的圓軸上,蝸桿6—端套在電機轉軸上,另一端固定在外殼的圓槽內;一個聯動桿2,所述聯動桿2與蝸輪3裝在所述外殼I內的圓軸上,所述聯動桿2的圓孔的下端設有一圓槽21,用于指示聯動桿2的位置,所述的聯動桿2上設有一固定桿5,固定桿5由鐵棒制作,鐵棒插入圓槽內并固定,所述鐵棒可隨所述聯動桿2轉動;一組蝸桿傳動,蝸輪3設有圓孔、半圓形槽32以及兩個凸臺31,凸臺31安裝在半圓形槽的兩端,所述的半圓形槽32上設有磁性件,磁性件為磁鐵,所述蝸輪3與所述聯動桿2一起固定在所述外殼I的有圓軸上,所述聯動桿2在所述蝸輪3有兩個凸臺之間自由轉動;蝸桿6設有半圓形孔61,所述蝸桿6—端套在控制電機7上,另一端固定所述殼體I內限位槽62中;一個控制電機7,所述控制電機7上設有半圓形形軸,所述蝸桿6套在所述電機半圓形軸,以確保蝸桿傳動可靠性,所述控制電機7固定在所述外殼I的電機槽71內;一個開關按鈕4,所述開關按鈕4與控制電路板8上的彈性片接觸,作為重合閘控制器的開關;一個控制電路板8,控制信號通過所述控制電路板8控制電機7轉動方向,所述控制電機6按指令轉動后,向反方向轉同同樣的圈數,使所述渦輪3復到初始位置;利用本設計得到的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利用蝸桿傳動合理的設計得到的控制器的殼體寬度小于或等于36_,體積減少了,同時又附圖可知在上述實現遠程控制的基礎上,也可以使用手動控制。如在圖2 圖3中,將本重合閘控制器的聯動桿2套在與所拼裝的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的手柄上,按一次開關按鈕4,啟動重合閘控制器功能,給重合閘控制器施 加信號,控制電路板8根據聯動桿2的所處位置使控制電機7轉動并帶動蝸桿傳動,蝸輪3轉動帶動聯動桿2轉動并使所拼裝的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達到閉合位置,控制電機7在聯動桿2使斷路器或剩余電力動作斷路器閉合后立即反向轉動,使蝸輪3恢復到初始位置;如不需要重合閘控制器的功能,再按一次開關按鈕4即可。當線路出現短路、過載以及觸電故障時,所拼裝的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自動閉合,并帶動所述聯動桿2,蝸輪3和聯動桿2不會影響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自身保護功能; 移去將重合閘控制器的信號,控制電路板8根據聯動桿2的所處位置使控制電機7轉動并帶動蝸桿傳動,蝸輪3轉動帶動聯動桿2轉動并使所拼裝的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達到斷開位置,控制電機7在聯動桿2使斷路器或剩余電力動作斷路器斷開后立即反向轉動,使蝸輪3恢復到初始位置。重合閘控制器工作原理給重合閘控制器施加信號,重合閘控制器根據聯動桿的位置使所拼裝的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閉合或斷開,然后重合閘控制器的機構恢復到初始位置,避免干涉所拼裝斷路器或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自身保護功能。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專利技術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專利技術實質精神范圍內的專利技術創造,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由控制器外殼、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組成,從而使所述的控制器寬度為小于或等于36mm,所述的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置于控制器外殼內,所述的控制器外殼由殼體以及與所述的殼體一體成型呈圓弧形狀的上蓋,開關按鈕、聯動桿與渦輪置于上蓋中,所述的上蓋中成型有一體的圓軸,聯動桿與渦輪安裝在所述的圓軸上,渦輪上設有兩個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凸臺,渦輪表面上成型有半圓形槽,所述的半圓形槽上設有磁性件,凸臺位于半圓形槽的兩端,所述的聯動桿活動于兩凸臺之間轉動,凸臺帶動聯動桿不同的兩方向轉動,蝸桿與控制電機套接固定、帶有螺旋齒的蝸桿與帶有齒的渦輪為齒嚙合傳動,從而由電動機帶動蝸輪蝸桿的傳動來控制聯動桿的轉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重合閘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由控制器外殼、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組成,從而使所述的控制器寬度為小于或等于36mm,所述的聯動桿、渦輪、開關按鈕、蝸桿和控制電機置于控制器外殼內,所述的控制器外殼由殼體以及與所述的殼體一體成型呈圓弧形狀的上蓋,開關按鈕、聯動桿與渦輪置于上蓋中,所述的上蓋中成型有一體的圓軸,聯動桿與渦輪安裝在所述的圓軸上,渦輪上設有兩個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凸臺,渦輪表面上成型有半圓形槽,所述的半圓形槽上設有磁性件,凸臺位于半圓形槽的兩端,所述的聯動桿活動于兩凸臺之間轉動,凸臺帶動聯動桿不同的兩方向轉動,蝸桿與控制電機套接固定、帶有螺旋齒的蝸桿與帶有齒的渦輪為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峰琴,翟華吉,胡孝玲,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凱雅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